可快速组装的栅栏式小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6633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栅栏式小门,其包括由左外框、右外框、上外框及下外框构成的外门框及间隔地装在外门框内的多根栏杆,在其特征在于,在外门框内侧装有由左内框、右内框、上内框、下内框构成的内门框,左外框和右外框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上外框和下外框相连接,所述左内框和右内框与上内框、下内框及左内框与左外框和右内框与右外框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接。该栅栏式小门的各部件均可分体制造、包装及运输到使用地点,并可在现场进行组装,且组装方便快捷,外形更加整洁、美观,更加具有观赏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快速组装的栅栏式小门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作为院门等的小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分部件包装、运输, 并可在现场组装的可快速组装的栅栏式小门。
技术介绍
门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设施之一,除各种大门外,亦可见到多种尺寸较小的门,如 院门以及大门旁的侧门等,这种小门大多为栅栏门。传统的栅栏式小门是由多根间隔一定 距离的竖杆与横杆用连接件连接或焊接而成,其连接件通常采用螺栓、螺钉等。传统的栅栏 门的连接件都是外露的,其直接影响门的外观。此外,传统栅栏门通常是在加工地点加工成 型后整体运往安装地点,导致包装及运输的不便及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分部件制作、包装、运输,并可在现 场组装的可快速组装的栅栏式小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栅栏式小门,其包括由左外 框、右外框、上外框及下外框构成的外门框及间隔地装在外门框内的多根栏杆,在其特征在 于,在外门框内侧装有由左内框、右内框、上内框、下内框构成的内门框,左外框和右外框分 别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上外框和下外框相连接,所述左内框和右内框与上内框、下内框及左 内框与左外框和右内框与右外框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接。左外框和右外框为矩形空腹金属管,其上端分别设有上外框连接孔及左右内框连 接孔,左外框和右外框的下端分别设有下外框连接孔及左右内框连接孔。所述上外框和下外框为U形槽状体,上外框开口向下,下外框开口向上,在上外框 和下外框的底面内侧分别设有两条内凸的螺孔柱,且上外框和下外框的两端部槽壁上设有 与左外框和右外框插接用的L形缺口。左内框、右内框、上内框、下内框是横截面为喇叭状的条形槽状体,其中,在上内框 和下内框上间隔地设有栏杆连接孔。第一连接件是由横边和竖边构成的L形板状体,其横边和竖边上分别设有纵向连 接孔及横向连接孔。第二连接件为直角形块状连接件,其与左内框、右内框、上内框、下内框的槽形相 匹配,第二连接件内部呈蜂窝状,其上设有横向连接孔及纵向连接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它有效改变了传统栅栏门的连接方式。本技术 的栅栏门的各部件均可分体制造、包装及运输到使用地点,并可在现场进行组装,由于各部 件均为插接式连接,因此组装方便快捷,且外形更加整洁、美观,更加具有观赏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及局部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及局部剖视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部件分解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参阅图1、图2,本技术的可快速组装的栅栏式小门包括外门框10、内门框20、 第一连接件30及第二连接件40。所述外门框10由左外框11、右外框12、上外框13及下 外框14构成,其中,左外框11和右外框12结构相同,如图1、图4所示,左外框11和右外 框12为矩形空腹金属管,其上端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上外框连接孔111及两个左右内框 连接孔112,左外框11和右外框12的下端分别设有两个下外框连接孔113及两个左右内 框连接孔114。在左外框11和右外框12的内侧壁的上下两端各开有一个缺口(图中未示 出),以使上外框13及下外框14端部插入其中。所述上外框13及下外框14结构相同,如 图1、图4,所述上外框13和下外框14为U形槽状体,上外框开口向下,下外框开口向上,在 上外框和下外框的底面内侧分别设有两条内凸的螺孔柱132,用于和左外框11及右外框12 相连接。上外框和下外框的两端部槽壁上设有L形缺口 131,用于和左外框11及右外框12 相插接。如图1所示,在外门框10内侧装有起装饰和连接作用的内门框20,该内门框20由 结构相同的左内框21、右内框22、上内框23、下内框24构成,它们是由平的底面和两个向外 扩张的斜面构成的横截面为喇叭状的条形槽状体,左内框21和右内框22的开口向外,上内 框23开口向上,下内框24开口向下。在上内框23和下内框24上间隔地设有栏杆连接孔 231。如图1 图4,左外框11和右外框1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30与上外框13和下 外框14相连接,所述左内框21和右内框22与上内框23、下内框24及左内框21与左外框 11和右内框22与右外框12通过第二连接件40相连接。如图4,所述第一连接件30是由 较长的横边31和较短的竖边32构成的L形板状体,其横边上设有一个纵向连接孔311,竖 边上设有两个横向连接孔321,其横边31用于和上外框13及下外框14相连接,竖边32则 用于和左外框11、右外框12、上外框13及下外框14相连接。第二连接件40为直角形块状 连接件,其与左内框21、右内框22、上内框23、下内框24的槽内形状相匹配,第二连接件内 部呈蜂窝状,以减轻重量。第二连接件的两条直角边上分别设有横向连接孔41及纵向连接 孔(图中未示出)。如图1、图2所示,在外门框10内间隔地装有多根竖向栏杆50,多根栏杆50的上 下两端各通过一个插入上内框和下内框的栏杆连接孔231的连接套51与上内框23和下内 框24固定。本实施例中仅以左外框11与上外框13、下外框14、左内框21、上内框23、下内框 24的连接为例。如图4,将左内框21与上内框23、下内框24对接,将第二连接件40置于左 内框21与上内框23、下内框24的边角处,并用螺钉将第二连接件40与上内框23、下内框 24固定。接着,将上外框13和下外框14左端分别经左外框内侧壁上下两端的缺口插入左 外框11中,上外框13和下外框14的L形缺口 131抵靠在左外框11内壁上。再将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置于左外框11与上外框13和下外框14的边角处,用螺钉经左外框的两个上 外框连接孔111、下外框连接孔113与上外框和下外框的螺孔柱132螺纹连接。再用螺钉经 左外框上下两端的两个左内框连接孔112与第二连接件的横向连接孔41螺纹连接。 藉此,实现了左外框11与上外框13、下外框14、左内框21、上内框23、下内框24 的连接。权利要求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栅栏式小门,包括由左外框(11)、右外框(12)、上外框(13)及下外框(14)构成的外门框(10)及间隔地装在外门框内的多根栏杆(50),在其特征在于,在外门框(10)内侧装有由左内框(21)、右内框(22)、上内框(23)、下内框(24)构成的内门框(20),左外框(11)和右外框(1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30)与上外框(13)和下外框(14)相连接,所述左内框(21)和右内框(22)与上内框(23)、下内框(24)及左内框(21)与左外框(11)和右内框(22)与右外框(12)通过第二连接件(40)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组装的栅栏式小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外框(11)和 右外框(12)为矩形空腹金属管,其上端分别设有上外框连接孔(111)及左右内框连接孔 (112),左外框(11)和右外框(12)的下端分别设有下外框连接孔(113)及左右内框连接孔 (11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组装的栅栏式小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框(13)和下 外框(14)为U形槽状体,上外框开口向下,下外框开口向上,在上外框和下外框的底面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栅栏式小门,包括由左外框(11)、右外框(12)、上外框(13)及下外框(14)构成的外门框(10)及间隔地装在外门框内的多根栏杆(50),在其特征在于,在外门框(10)内侧装有由左内框(21)、右内框(22)、上内框(23)、下内框(24)构成的内门框(20),左外框(11)和右外框(1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30)与上外框(13)和下外框(14)相连接,所述左内框(21)和右内框(22)与上内框(23)、下内框(24)及左内框(21)与左外框(11)和右内框(22)与右外框(12)通过第二连接件(40)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家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红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