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动泵泵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478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蠕动泵泵头,包括泵底、泵盖、多脚架、滚柱及弹性泵管,圆周均匀分布的多个滚柱由多脚架支撑同心设置于泵盖内,进、出泵盖的弹性泵管环绕于滚柱与泵盖内壁之间形成的泵管挤压带,泵底配合于泵盖底部,泵底的环形凸台进入泵管挤压带端口,所述泵管挤压带端口和底部分别设有防止环形凸台端面、泵盖与弹性泵管相接触的软体O型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设软体O型圈,隔离泵底的环形凸台端面、泵盖底部与弹性泵管的接触,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低弹性泵管破裂的机会,从而达到延长蠕动泵的工作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泵类设备,具体是一种蠕动泵泵头。(二)
技术介绍
:蠕动泵是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其结构简单,以流体完全在管内输送的方式,有效避免了泵本身和流体接触后所产生的污染,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医药制品及腐蚀性流体输送。蠕动泵通常还被应用于牙科治疗器具的液体输送。这种类型的蠕动泵泵头主要由泵底、泵盖、多脚架、滚柱(轮)及弹性泵管组成,泵盖内的多脚架定位圆周均匀分布的滚柱(轮),弹性泵管环绕于滚柱(轮)与泵盖内壁之间形成的泵管挤压带内,泵底与泵盖配合后,泵底的环形凸台内圈定位滚柱(轮),而泵底的环形凸台端面进入泵管挤压带内。蠕动泵泵头与电动机的输出轴安装后构成蠕动泵,蠕动泵工作时,电动机带动几个滚柱(轮)滚动,滚柱(轮)连续不断地压迫弹性泵管,将液体按滚柱(轮)转动方向输送。如专利申请号为200720110093.9的蠕动泵头就具有上述类似的结构。这种蠕动泵泵头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泵管破裂的情况,导致泵头漏出液体无法再继续使用。经分析研究,出现该问题主要是弹性泵管蠕动时与泵底的硬质材料发生摩擦而破裂造成的,更换多种不同材料的弹性泵管仍然无法很好地解决泵管破裂的问题。另外,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蠕动泵泵头,包括泵底(1)、泵盖(2)、多脚架(3)、滚柱(4)及弹性泵管(6),圆周均匀分布的多个滚柱(4)由多脚架(3)支撑同心设置于泵盖(2)内,进、出泵盖(2)的弹性泵管(6)环绕于滚柱(4)与泵盖(2)内壁之间形成的泵管挤压带,泵底(1)配合于泵盖(2)底部,泵底(1)的环形凸台(7)进入泵管挤压带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台(7)由软质材料制成;或所述泵管挤压带端口设有防止环形凸台(7)的端面与弹性泵管(6)相接触的软体O型圈(5)。

【技术特征摘要】
1.蠕动泵泵头,包括泵底(1)、泵盖(2)、多脚架(3)、滚柱(4)及弹性泵管(6),圆周均匀分布的多个滚柱(4)由多脚架(3)支撑同心设置于泵盖(2)内,进、出泵盖(2)的弹性泵管(6)环绕于滚柱(4)与泵盖(2)内壁之间形成的泵管挤压带,泵底(1)配合于泵盖(2)底部,泵底(1)的环形凸台(7)进入泵管挤压带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台(7)由软质材料制成;或所述泵管挤压带端口设有防止环形凸台(7)的端面与弹性泵管(6)相接触的软体O型圈(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蠕动泵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管挤压带底部还设有防止泵盖(2)与弹性泵管(6)相接触的软体O型圈(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蠕动泵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O型圈(5)与泵管挤压带相匹配,即软体O型圈(5)的外径匹配于泵盖(2)的内壁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勋贤钟忠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