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宪照专利>正文

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2143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其中包括一架体、一弯折部以及一弹性组件,其中所述架体的一端设有一套管,所述套管可装设有一抵顶件,且所述架体的另一端枢接有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一端是与所述车架活动枢接,另一端设有一套管,所述套管可装设有一抵顶件,所述抵顶件是与所述车架的抵顶件相互对应设置,所述抵顶件是可作为装设脚踏车的轮轴之用,其中所述弯折部固设有一把手,其中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衔接于所述把手的一侧以及所述架体的一端,其中,所述把手受到外力作用往所述架体移动,使所述把手拉动所述弹性组件延伸,并带动所述弯折部向所述架体外侧弯折,进而使所述弯折部的套管跟随着弯折部移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于停放或存放自行车的固定装置,尤其是与一种可快速安装及拆卸的自行车架有关。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的生活形态也随着改变,自行车不再仅是作为代步工具,更成为现代人做为休闲运动的一项新的选择,近年来由于地球暖化以及气候异常等外在因素,造成节能减碳的风潮,使得不少人开始减少驾驶汽车、机车等造成环境污染的交通工具,而改以步行、骑自行车以及搭乘大众运输工具等更具环保概念的移动方式,因此使得自行车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习用的自行车架除自行车附设的斜脚架外,还有加装于自行车上使车体整体可以直立放置的自行车架,直立式自行车架体概略可分成以支撑轮胎来直立车体的自行车架、以支撑架抬起自行车骨架使自行车直立放置的自行车架,还有以自行车轮轴为支撑点的自行车架,不同的自行车架各有其使用场合,其中以自行车轮轴为支撑点的自行车架是用于展示或维修时经常使用到,一般来说习用的这种自行车架主要是由一金属框体左右两端弯折成一悬臂,并在悬臂上装设用于套接自行车轮轴的抵顶件,所述自行车架为了可以对应不同宽度的轮轴大小,使得必须特别订作对应不同轮轴宽度的自行车架,对于现今不同厂商所设计的自行车以及各种不同用途的自行车种类来说,多数的自行车的轮轴宽度皆有不同,因此自然需要能够应付不同自行车的轮轴宽度的自行车架,另外这些自行车架在装设于自行车上时,由于没有一种可用于开启的构造,使得使用人必须藉由人力拉开自行车架的两侧的悬臂,不只是使用困难,更多是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安装而非常不便利。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自行车架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必须研究改善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此创作人考虑到上述各项问题与缺失,因而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与考虑,并以从事此领域累积的多年经验,始设计出此种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的技术专利。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轮轴宽度的自行车架。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其中包括一架体、一弯折部以及一弹性组件,其中所述架体的一端设有一套管,所述套管可装设有一抵顶件,且所述架体的另一端枢接有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一端是与所述车架活动枢接,另一端设有一套管,所述套管可装设有一抵顶件,所述抵顶件是与所述车架的抵顶件相互对应设置,所述抵顶件是可作为装设脚踏车的轮轴之用,其中所述弯折部固设有一把手,其中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衔接于所述把手的一侧以及所述架体的一端,其中,所述把手受到外力作用往所述架体移动,使所述把手拉动所述弹性组件延伸,并带动所述弯折部向所述架体外侧弯折,进而使所述弯折部的套管跟随着弯折部移动。-->本技术另外又提供一种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其中包括一架体、一弯折部以及一弹性组件,其中所述架体的一端设有一套管;其中所述弯折部的一端是与所述架体枢接,且另一端设有一套管,且固设有一把手;其中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顶掣于所述架体及所述把手的一侧;其中,所述把手受到外力作用往所述架体靠近,使所述把手推压所述弹性组件压缩,并带动所述弯折部向所述架体外侧弯折,进而使所述弯折部的套管跟随着弯折部移动。其中,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的各套管可装设有一抵顶件。其中,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的弹性组件可为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转弹簧、弹性柱、板状弹簧、弹片、橡胶皮带或橡胶弹簧。附图说明图1A,是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1B,是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图2A,是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B,是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图3A,是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3B,是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外观示意图。图3C,是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A,是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其中所述快速拆卸的自行车架包括有一架体1、一第一弯折部3以及一弹性组件4,其中所述架体1的一端设有一套管11,所述套管11可装设有一抵顶件2,而所述架体1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3的一端上,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3一端枢接于所述架体1的一端,且另一端则设有一套管31,所述套管31是可 装设有一抵顶件2,所述套管31的抵顶件2是与所述套管11的抵顶件2相互对应且左右相反设置,而这些抵顶件2是作为装配于自行车轮轴上之用,其中所述弹性组件4的两端分别衔接于所述架体1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弯折部3的一端上,请参照图1B,是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3受到外力作用而向所述架体1的外侧弯折时,使得所述弹性组件4受到所述第一弯折部3拉动而延伸,并同时使所述套管31的抵顶件2随着所述第一弯折部3远离所述套管11的抵顶件2,使得所述架体1呈现开启状态,进而使自行车车轮可置入所述架体1之间,并可使自行车轮轴装设于所述套管11的抵顶件2之中,当所述第一弯折部3不再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弹性组件4同时也受到释放而开始缩短,且所述弹性组件4拉动所述第一弯折部3往所述架体1的内侧靠近,并同时使所述套管31的抵顶件2随着所述第一弯折部3往自行车轮轴靠近,当所述第一弯折部3回到一开始的位置时,所述套管31的抵顶件2则套扣住所述自行车轮轴上,而使所述自行车固定于所述架体1上。请参照图2A,是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其中所述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包括有一架体1、一第二弯折部5以及一弹性组件4,其中所述架体1的一端设有一套管11,所述套管11是可装设有一抵顶件2,且所述架体1的另一端则枢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5的一端上,其中所述第二弯折部5的一端是枢接于所述架体1的一端,而另一端则设有一套管51,所述套管51是可装设一抵顶件2,所述套管51的抵顶件2是与所述套管11的-->抵顶件2相互对应且左右相反设置,而所述等抵顶件2是作为装配于自行车轮轴上之用,且所述第二弯折部5固设有一把手52,其中所述弹性组件4的两端分别衔接于所述架体1的一端以及所述把手52的一端上,请参照图2B,是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其中所述把手52受到外力作用而往所述架体1靠近时,所述把手52同步带动所述第二弯折部5往所述架体1的外侧弯折,且同时所述把手52拉动所述弹性组件4而使其弯曲延伸,此时所述第二弯折部5带动所述套管51的抵顶件2远离所述套管11的抵顶件2,使得所述架体1呈现开放状态,进而可使自行车车轮可置入所述架体1之间,并可使所 述自行车轮轴装设于所述套管11的抵顶件2之中;当所述第二弯折部5不再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弹性组件4同时也受到释放而开始缩短,且所述弹性组件4拉动所述把手52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弯折部5往所述架体1的内侧靠近,并同时使所述套管51的抵顶件2随着所述第二弯折部5往自行车轮轴靠近,当所述第二弯折部5回到一开始的位置时,所述套管51的抵顶件2则套扣住所述自行车轮轴,而使所述自行车固定于所述车架1上。请参照图3A,是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其中所述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包括一架体1、一第三弯折部6以及一弹性组件7,其中所述架体1的一端设有一套管11,所述套管11是可装设有一抵顶件2,且另一端则枢接于所述第三弯折部6的一端上,其中所述第三弯折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架体,其一端设有一套管;一弯折部,其一端是与所述架体枢接,另一端则设有一套管;以及一弹性组件,两端分别衔接于所述架体及所述弯折部;其中,所述弯折部可向所述架体外侧弯折,使所述弹性组件受到拉力而延伸,进而使所述弯折部的套管跟随着弯折部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架体,其一端设有一套管;一弯折部,其一端是与所述架体枢接,另一端则设有一套管;以及一弹性组件,两端分别衔接于所述架体及所述弯折部;其中,所述弯折部可向所述架体外侧弯折,使所述弹性组件受到拉力而延伸,进而使所述弯折部的套管跟随着弯折部移动。2.一种快速拆装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架体,其一端设有一套管;一弯折部,其一端是与所述架体枢接,另一端设有一套管,且固设有一把手;以及一弹性组件,两端分别衔接于所述架体及所述把手;其中,所述把手受到外力作用往所述架体靠近,使所述把手拉动所述弹性组件延伸,并带动所述弯折部向所述架体外侧弯折,进而使所述弯折部的套管跟随着弯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宪照
申请(专利权)人:郑宪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