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脱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22894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脱氮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出水总氮。污水脱氮系统,包括钟氏沉砂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沉淀池,所述钟氏沉砂池通过沉砂池排水管与缺氧脱氮池底部的缓冲混合层相连,所述缺氧脱氮池上部的清水层通过脱氮池排水管与沉淀池的入水口相连,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沉淀池排水管与曝气生物滤池的配水室相连,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正常排水口通过滤池出水管与冲洗清水池相连,所述冲洗清水池通过硝化液回流管与所述缺氧脱氮池底部的缓冲混合层相连,所述硝化液回流管上安装有回流泵。通过上述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出水总氮,可以将系统的出水总氮控制在15mg/L以下。(*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脱氮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污水处理系统一股包括:城市污水-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钟氏沉砂池-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BAF)-紫外消毒池-达标排放。上述曝气生物滤池包括净水层、滤床、承托层、布气系统、布水系统,配水室和反冲洗系统,其中,布气系统位于承托层中,反冲洗系统包括与配水室相连的用于反冲洗的进气管和进水管。另外,传统生物脱氮常采用硝化-反硝化工艺,即先设置硝化池将污水中的氮转变为硝化液,再在硝化池后面设置反硝化池,将硝化液中的氮转变为氮气排放,从而降低污水中的含氮量。上述反硝化池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缺氧脱氮池,所述缺氧脱氮池一股包括顶部的清水层,中部的填料层,底部的缓冲混合层和最下方的潜水搅拌机,所述填料层内设置纤维填料和用于反硝化的微生物等。无论是采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还是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虽然都可以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但出水总氮仍然较高,即污水经最终处理后的总氮仍然较高。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国家又发布了GB18918-200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标准增加了总氮控制项目,一级A标规定总氮为15mg/L,而上述污水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污水脱氮系统,包括钟氏沉砂池(5),曝气生物滤池(3)和沉淀池(15),其特征是:所述钟氏沉砂池(5)通过沉砂池排水管(31)与缺氧脱氮池(6)底部的缓冲混合层(17)相连,所述缺氧脱氮池(6)上部的清水层(1)通过脱氮池排水管(16)与沉淀池(15)的入水口相连,所述沉淀池(15)的出水口通过沉淀池排水管(14)与曝气生物滤池(3)的配水室(30)相连,所述曝气生物滤池(3)的正常排水口通过滤池出水管(4)与冲洗清水池(11)相连,所述冲洗清水池(11)通过硝化液回流管(9)与所述缺氧脱氮池(6)底部的缓冲混合层(17)相连,所述硝化液回流管(9)上安装有回流泵(10)。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脱氮系统,包括钟氏沉砂池(5),曝气生物滤池(3)和沉淀池(15),其特征是:所述钟氏沉砂池(5)通过沉砂池排水管(31)与缺氧脱氮池(6)底部的缓冲混合层(17)相连,所述缺氧脱氮池(6)上部的清水层(1)通过脱氮池排水管(16)与沉淀池(15)的入水口相连,所述沉淀池(15)的出水口通过沉淀池排水管(14)与曝气生物滤池(3)的配水室(30)相连,所述曝气生物滤池(3)的正常排水口通过滤池出水管(4)与冲洗清水池(11)相连,所述冲洗清水池(11)通过硝化液回流管(9)与所述缺氧脱氮池(6)底部的缓冲混合层(17)相连,所述硝化液回流管(9)上安装有回流泵(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脱氮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15)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超细格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脱氮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曝气生物滤池(3)的正常排水口的底面(27)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栅型稳流板(28)。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脱氮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曝气生物滤池(3)的正常排水口的底面(27)为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的低端向曝气生物滤池(3)的净水层(32)延伸,上述斜坡面上从斜坡面的高端向低端依次交错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康豫何治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联工程设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