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立群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茶蜡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2826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茶蜡杯,包括由内部导热层与外壁隔热层组成,所述在导热层外侧通过电镀、粘帖或喷塑紧密吸附设置一层外壁隔热层,位于杯底部分的导热层设有底板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可循环使用,避免了传统茶蜡杯的消耗浪费;内部导热层通过设置为容器底部四周向中央逐渐凹陷结构,则可大大降低残留量;通过采用铝、铁、白钢、铜、合金等热的良导体,可迅速吸收并传导火焰产生的热量,促使蜡烛尽快熔化为液态;外壁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确保大幅度降低内部导热层的散热速度,保持蜡液温度在熔点以上,能够减少环境温度过低时对燃烧的影响,从而降低残留量,提高燃烧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盛装蜡烛的容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茶蜡杯
技术介绍
茶蜡又称咖啡蜡、温茶,其体积小,燃烧时间长,是西方家庭的必备品,适用于酒店、教堂、宗教活动场所。但现有用于盛装蜡块的茶蜡外壳为一次性消耗品,使用后丢弃,浪费严重;并且茶蜡杯的结构在燃烧过程中不利于保温,容易散失热量,在环境温度偏低时不利于燃烧,很容易出现环境温度条件对燃烧影响的现象,蜡液燃烧的残留量较多,产生一定的浪费;此外,由于内壁的导热性能较差,会影响蜡液燃烧的均匀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且保持蜡液温度均匀、降低残留量、隔热性较好的新型茶蜡杯,从而实现提高蜡液燃烧效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茶蜡杯,包括由内部导热层与外壁隔热层组成,所述在导热层外侧通过电镀、粘帖或喷塑紧密吸附设置一层外壁隔热层,位于杯底部分的导热层设有底板凹面。本技术所述的新型茶蜡杯的有益效果为:可循环使用,避免了传统茶蜡杯的消耗浪费;内部导热层通过设置为容器底部四周向中央逐渐凹陷结构,则可大大降低残留量;通过采用铝、铁、白钢、铜、合金等热的良导体,可迅速吸收并传导火焰产生的热量,促使蜡烛尽快熔化为液态;外壁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确保大幅度降低内部导热层的散热速度,保持蜡液温度在熔点以上,能够减少环境温度过低时对燃烧的影响,从而降低残留量,提高燃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新型茶蜡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新型茶蜡杯的另一改进结构剖视图。图中:1、导热层;2、外壁隔热层;3、蜡芯;4、底板凹面;5、中空夹层;6、支脚;7、蜡液。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茶蜡杯,包括由内部导热层1与外壁隔热层2组成,所述导热层1由铝、铁、铜、合金或白钢等热的良导体组成,使热量迅速传导促使蜡烛熔化,且保持蜡液温度均匀,所述在导热层1外侧通过电镀、粘贴或喷塑等方式紧密吸附设置一层外壁隔热层2用于减少蜡液热量对外的传导速度,保持蜡液的温度在熔点以上,减少环境温度过低对燃烧影响,从而降低残留量;位于杯底部分的导热层1设有底板凹-->面4并且其底部形状为四周向中央逐渐凹陷,从而大大降低蜡液7的残留量;所述底板凹面4中心位置垂直安装蜡芯插板3,所述外壁隔热层2底部设有支脚6。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茶蜡杯,所述导热层1与外壁隔热层2之间设有填充有空气的中空夹层5,可达到很好的隔热作用,减少环境温度过低对燃烧影响,降低残留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茶蜡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部导热层(1)与外壁隔热层(2)组成,所述在导热层(1)外侧通过电镀、粘贴或喷塑紧密附着设置一层外壁隔热层(2),位于杯底部分的导热层(1)设有底板凹面(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茶蜡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部导热层(1)与外壁隔热层(2)组成,所述在导热层(1)外侧通过电镀、粘贴或喷塑紧密附着设置一层外壁隔热层(2),位于杯底部分的导热层(1)设有底板凹面(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茶蜡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群
申请(专利权)人:王立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