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松柏专利>正文

夹子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28241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子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可提供确实组装定位及防止弹性件弹性疲乏的夹子的改良结构,其主要于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相对位置设置有轴座及轴孔,以供轴杆的穿设限位,并通过弹性件的二开放端可分别穿设于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的滑扣槽,而弹性件的二开放端的末端卡合块分别卡合于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的限位座上,以提供一确实限位及定位,且该弹性件受限位,而不会与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脱离,且该弹性件的开放端卡合于夹子的按压部部位,而使该二开放端未受按压时,其二开放端受向内压的常态性受力不大,而无弹性疲乏的夹子的改良结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夹子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可提供确实组装定位及防止弹性件弹性疲乏的夹子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是一般的夹子,其主要包括有第一夹片11、第二夹片12及一弹性件13所组成,其中第一夹片11及第二夹片12分别成型有夹掣部111、121及按压部112、122,该第一夹片11及第二夹片12呈对合状设置,通过一轴杆2的穿设,并通过弹性件3的二开放端31、32上的限位块311、321卡合于第一夹片11及第二夹片12的限位凹槽113、123,如此,按压该按压部112、122,使第一夹片11及第二夹片12以轴杆2为中心而位移,使该夹掣部111、121得以呈分开状,以供物品穿入,放开该按压部112、122,,该第一夹片11及第二夹片12受弹性件3的二开放端31、32的弹力而回复(当夹掣部111、121呈分开状时,该二开放端31、32亦同时受限位凹槽113、123的位移而呈受力撑开),而可将物品夹掣于夹掣部111、121中,但这样的结构,却仍存在以下的缺失: 1、该第一夹片11及第二夹片12呈对合状设置,且通过一轴杆2的穿设,该轴杆2仅穿设于第一夹片11及第二夹片12间,其并无相互卡结的构造,且其间的弹性件3亦仅分别卡掣于第一夹片11及第二夹片12的限位凹槽113、123,如此,虽可于第一夹片11、第二夹片12及弹性件3间相互限位,但其按压时,第一夹片11及第二夹片12会呈晃动现象,甚至出现弹性件3与第一夹片11及第二夹片12脱离的状况。 2、该弹性件3的二开放端31、32上的限位块311、321卡合于第一夹片11及第二夹片12的限位凹槽113、123,使得该弹性件3的二开放端31、32常态性受力(即受限位凹槽113、123的压迫),容易造成其弹性疲乏,进而当按压该按压部112、122,使第一夹片11及第二夹片12以轴杆 2为中心而位移时后而回复原位其时,其回位力道不足,而造成二夹掣部111、121因受力不足而无法满足夹掣物品的力道。 缘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基于其从事庭用品设计及制造多年的经验,鉴于现有夹子的设计,其组装定位不确实及防弹性件容易弹性疲乏而造成夹掣力道不足的困扰,乃积极加以研究改良,期以提供组装方式及弹性件受力方式皆不同,经由多次的试验及改变,终得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相对位置设置有轴座及轴孔,以供轴杆的穿设限位,并通过弹性件的二开放端可分别穿设于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的滑扣槽,而弹性件的二开放端的末端卡合块则卡合于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的限位座上,以提供一确实限位及定位,且该弹性件受限位,而不会与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脱离的夹子的改良结构。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乃在于通过弹性件的开放端卡合于夹子的按压部部位,而-->使该二开放端未受按压时,其二开放端受向内压的常态性受力不大,而无弹性疲乏的虞的夹子的改良结构。 本技术一种子夹结构改良,其包含有第一夹片、第二夹片、一轴杆及一弹性件,其中: 第一夹片,其上设置有夹掣部及按压部,于该第一夹片上设置有轴座及轴孔,该轴座上设置有滑扣槽,并于该按压部内设置有一限位座; 第二夹片,其上设置有夹掣部及按压部,于该第二夹片上设置有轴座及轴孔,该轴座上设置有滑扣槽,并于该按压部内设置有一限位座; 一轴杆,可穿于设第一夹片的轴孔及第二夹片的轴孔而限位; 一弹性件,于其二开放端分别穿设于第一夹片、第二夹片的滑扣槽,而二开放端末端成型有卡合块。 所述的夹子的改良结构,其中,该上、下夹片的轴座及轴孔横向设置于上、下夹片内。 所述的夹子的改良结构,其中,该上、下夹片的轴座及轴孔设置于上、下夹片的近中段位置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相对位置设置有轴座及轴孔,以供轴杆的穿设限位,并通过弹性件的二开放端可分别穿设于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的滑扣槽,而弹性件的二开放端的末端卡合块则卡合于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的限位座上,以提供一确实限位及定位,且该弹性件受限位,而不会与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脱离,且该弹性件的开放端卡合于夹子的按压部部位,而使该二开放端未受按压时,其二开放端受向内压的常态性受力不大,而无弹性疲乏的虞的夹子的改良结构。 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夹子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号部分> 11-第一夹片 111-夹掣部       112-按压部 113-限位凹槽 12-第二夹片 121-夹掣部       122-按压部 123-限位凹槽 2-轴杆 3-弹性件 31、32-开放端    311、321-限位凸块 4-第一夹片 41-夹掣部        42-按压部 43-轴座          44-轴孔--> 45-滑扣槽        46-限位座 5-第二夹片 51-夹掣部        52-按压部 53-轴座          54-轴孔 55-滑扣槽        56-限位座 6-轴杆 7-弹性件 71、72-开放端    711、721-卡合座 具体实施方式为达上述的目的,兹就本技术的结构内容及其特征,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能就本技术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功效,作更进一步的了解。 请参阅图2、图3所示,其中,本技术的夹子的改良结构,其主要包含有第一夹片4、第二夹片5、一轴杆6及一弹性件7,其中: 第一夹片4,其上设置有夹掣部41及按压部42,而于该第一夹片4的近中段位置处设置有轴座43及轴孔44,而该轴座43上设置有滑扣槽45,另于该按压部42内设置有一限位座46; 第二夹片5,其上设置有夹掣部51及按压部52,而于该第二夹片5的近中段位置处设置有轴座53及轴孔54,而该轴座53上设置有滑扣槽55,另于该按压部52内设置有一限位座56; 一轴杆6,可依序穿设第一夹片4的轴孔44及第二夹片5的轴孔54而限位; 一弹性件7,于其二开放端71、72分别穿设于第一夹片4、第二夹片5的滑扣槽45、55,而二开放端71、72末端成型的卡合块711、721则可分别卡合于第一夹片4、第二夹片5的限位座46、56; 如是,将弹性件7的二开放端71、72分别穿设于第一夹片4、第二夹片5的滑扣槽45、55,而二开放端71、72末端成型的卡合块711、721则可分别卡合于第一夹片4、第二夹片5的限位座46、56,再将轴杆6依序穿设第一夹片4的轴孔44及第二夹片5的轴孔54中而限位,即可组合该夹子,如此,组合后的第一夹片4与第二夹片5因受轴杆6的穿设而限位,当按压该按压部42、52时,该弹性件7的二开放端71、72可穿设于第一夹片4、第二夹片5的滑扣槽45、55中限位位移,而二开放端71、72末端成型的卡合块711、721则可分别卡合于第一夹片4、第二夹片5 的限位座46、56,而使该弹性件7得以确实限位,且二开放端71、72位移时得受滑扣槽45、55的限位位移,以确实定位该第一夹片4、第二夹片5及弹性件7,并因该弹性件7的开放端71、72卡合于夹子的按压部42、52部位,而使该二开放端71、72未受按压时,其所受向内压的常态性受力不大,而无弹性疲乏。 上述本技术仅以最佳实施例作举例说明,对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子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第一夹片、第二夹片、一轴杆及一弹性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片,其上设置有夹掣部及按压部,于该第一夹片上设置有轴座及轴孔,该轴座上设置有滑扣槽,并于该按压部内设置有一限位座;第二夹片,其上设置有夹掣部及按压部,于该第二夹片上设置有轴座及轴孔,该轴座上设置有滑扣槽,并于该按压部内设置有一限位座;一轴杆,依序穿设第一夹片的轴孔及第二夹片的轴孔而限位;一弹性件,于其二开放端分别穿设于第一夹片、第二夹片的滑扣槽,而二开放端末端成型有卡合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子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第一夹片、第二夹片、一轴杆及一弹性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片,其上设置有夹掣部及按压部,于该第一夹片上设置有轴座及轴孔,该轴座上设置有滑扣槽,并于该按压部内设置有一限位座;第二夹片,其上设置有夹掣部及按压部,于该第二夹片上设置有轴座及轴孔,该轴座上设置有滑扣槽,并于该按压部内设置有一限位座;一轴杆,依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松柏
申请(专利权)人:蔡松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