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池放电均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25642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电池放电均衡电路,包括串联于电池正负极两端的放电电阻以及通断开关,在电池正负极之间还串连有红外线发射管。在放电均衡过程中,放电电阻将部分电能转换为热能释放,红外线发射管则将部分电能转换为转变成红外光,迅速散发到空间,明显减少电阻产生的热量,防止热量积聚。(*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电池放电均衡电路
技术介绍
电池作为电源或后备电源在人们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一定的电压等级,电池常常需要串联成组使用。然而,由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电池之间在自放电和充电效率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且自放电大、充电效率低的电池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正反馈”,使得电池之间的差异性迅速放大,使得电池组的容量和能量利用率下降,在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时候即被更换,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采用旁路的方法对电池实施均衡。出于成本和控制复杂程度的考虑,电阻放电均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放电均衡过程中,电池的能量通过电阻完全转变成热量,在电阻上损耗,导致电阻局部发热严重,因此,电池的放电均衡电流和均衡效果受到较大限制。原有放电均衡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附图1所示。当检测到电池需要均衡的时候,闭合控制开关,电池的能量通过放电电阻变成热能损耗,电阻的耗散功率P=U2/R,其中U为电池电压,R为放电电阻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放电电阻发热过量、均衡效果更佳的新型电池放电均衡电路。一种电池放电均衡电路,包括串联于电池正负极两端的放电电阻以及通断开关,在电池正负极之间还串连有红外线发射管。在放电均衡过程中,放电电阻将部分电能转换为热能释放,红外线发射管则将部分电能转换为转变成红外光,迅速散发到空间,明显减少电阻产生的热量,防止热量积聚。当电池的电压明显高于红外线发射管的电压的时候,可根据实际情况串联多枚红外线发射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池放电均衡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电池放电均衡电路的电路图。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针对现有电池放电均衡电路中单一电能转换为热能形式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详细如附图2所示。本方案所揭示的电池放电均衡回路包括串联于电池正负极两端之间的两红外线-->发射管3、放电电阻1以及通断开关2。在放电均衡过程中,放电电阻1将部分电能转换为热能释放,红外线发射管3则将部分电能转换为转变成红外光,迅速散发到空间,明显减少电阻产生的热量,防止热量积聚。为了便于理解,下列举例说明本技术的均衡效果:以锰酸锂离子电池为例,电池的电压变换范围为3.6V-4.2V,假设放电均衡电流约为30mA,则采用图1所示的电路电阻功耗为108mW-126mW,而采用本实施例的放电回路,红外管单管压降为1.4V,串联数量为2,则电阻上的电压变化范围为3.6-1.4×2~4.2-1.4×2,即0.8V-1.4V,对应的放电电阻损耗为24mW-42mW,电阻损耗降低接近70%。由此可见,在放电均衡过程中,可以大幅度减少电阻产生的热量,防止热量积聚。此外,根据实际的需要,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可为一枚或多枚,其具体数量约等于电池的最低工作电压/红外管的管压降,因其工作原理一致,在此不作赘述。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池放电均衡电路,包括串联于电池正负极两端的放电电阻(1)以及通断开关(2),其特征在于:在电池正负极之间还串连有红外线发射管(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池放电均衡电路,包括串联于电池正负极两端的放电电阻(1)以及通断开关(2),其特征在于:在电池正负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大明刘飞阮旭松劳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