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武汉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水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21896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临床治疗皮肤病药物。提出的三七山甲驱癣丸其组分和配比(重量)为:干姜30-60细辛3-10麻黄10-30桂枝10-30杏仁10-20甘草10-30三七30-90乌蛇30-90穿山甲30-90大黄10-60生黄芪30-120羌活10-30附子30-120生地20-80。将除附子、生地外的其它成分洗净、晒干后进行磨粉,将附子、生地加水煎煮获得的药液喷洒于获得的药粉上,搅拌均匀后,制成水丸。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不敷药、不忌口、不住院的前提下,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的服用调理,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使患者扎扎实实地走向康复,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头痛的“复发”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临床治疗皮肤病药物,提出一种主要治疗银屑病、玫瑰糠疹的三七山甲驱癣丸。常规的中医药治疗,一是惯用清热解毒的苦寒药物,戕伐阳气,如“青黛丸”,对于热毒炽盛的高峰期患者虽有一时之效,但过了高峰期,阳气益衰,就再也无力回春了。其二是让患者天天宽衣解带,大面积涂抹药膏或药水,并要求严格禁忌辛辣发物,使得患者日常生活无法适从。其实,忌着口治不好照样治不好,治好了也不能保持疗效。这是因为,所禁忌的辛辣发物大都是山珍海味、营养丰富之品,而银屑病由于旷日持久的反复发作,必然导致气血亏虚。虚则补之,药补不如食补,故从营养学的角度讲,长期忌口必然导致患者免疫功能每况愈下,陷入恶性循环。一分为二看,刺激自有刺激的好处,哪儿有刺激哪儿有应激,哪儿有抗原哪儿有抗体,这种应激力、抗体实质上就是机体的免疫力。按照生物学“用进废退”的进化规律,机体的免疫力只有在不断刺激的“斗争”中才能得以增强,而银屑病不易根治、反复发作的症结即在于此。本专利技术完成其专利技术任务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其组分和配比(重量)为干姜30-60 细辛3-10 麻黄10-30 桂枝10-30杏仁10-30 甘草10-30 三七30-90 乌蛇30-90 穿山甲30-90 大黄10-60 生黄芪30-120 羌活10-30 附子30-120 生地20-80大凡疾病,不外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八字,气属阳,卫护于外;血属阴,使之于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该病患在皮肤,属表无疑。由于旷日持久地反复发作,伤血耗气,其气必虚,虚久必寒,寒久必瘀,最终形成寒凝血瘀、阴盛阳衰的病理机制。治当温阳宣肺、祛瘀生新。故驱癣丸以附子、干姜、细辛、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辛温升阳之品为主,温阳宣肺,阳气复则肺气宣,肺气宣则毛窍开,毛窍开则寒邪去。辅以乌蛇、穿山甲、三七、大黄、黄芪、生地等通经活络,祛瘀生新,益气养血。如是则气血冲和、阴阳协调,岂有复发之理。故本专利技术可在不敷药、不忌口、不住院的前提下,通过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服用调理,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使患者扎扎实实地走向康复,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头痛的“复发”问题。通过对300余例银屑病患者的系统观察,一年痊愈率达60%,两年痊愈率达70%,三年痊愈率80%以上。总有效率98%,其中1~2疗程愈者58例,占20%。本专利技术药物进一步说明其专为寒凝肌肤,“鬼门”(毛孔、毛窍)闭塞的银屑病而设,故首选附子,干姜、细辛、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羌活等辛温发散之药为主。其中附子一药,大辛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除痼冷”。干姜力辅附子,温助心肺阳气,引附子入肾而去寒回阳;再加上辛温透窜、通肺窍的细辛、独占督脉、统一身阳气的羌活,共奏温阳宣肺,散寒开窍,解表去邪之效。阳气复则肺气宣,肺气宣则毛窍开,毛窍开则寒邪去,寒邪去则病已败矣。再辅以通经活络、祛瘀生新的乌蛇、山甲、三七、大黄等活血化瘀之品,其中乌蛇“搜风活络,能内连脏腑,外彻皮毛”,加上山甲、三七等破血祛瘀、射甲透关的走窜之力,活血通经,推陈致新的“大将军”一大黄等,对于导致银屑病反复发作的微循环障碍这个病变关键,定能过关斩将,使瘀血去,新血生,药到病除。病值后期,虽临床痊愈,但患者经过反复脱屑之后,气血两虚,亟待固养。重用黄芪、生地,犹如战后休养生息一样。黄芪甘温,益气固表,托里生肌。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血冲和则百病不生,现代医药研究也已证实,黄芪具有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它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使久坏之肌细胞恢复活力,量大更能显示其神奇功效。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药物组分及用量(重量)附子90g、干姜30g、细辛6g、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15g、羌活12g、乌蛇10g、穿山甲30g、三七60g、大黄30g、生黄芪30g、生地40g。实施例2药物组分及用量(重量)附子30g、干姜30g、细辛3g、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10g、羌活12g、乌蛇30g、穿山甲30g、三七30g、大黄10g、生黄芪100g、生地80g。制备方法1、先将干姜、细辛、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羌活、乌蛇、穿山甲、三七、大黄、生黄芪成分洗净、晒干、磨粉,过120目筛,将药粉置于糖衣锅内。2、将附子、生地放砂锅加水3倍,煎煮1-2小时,使药液粘手,尝之无麻棘感时,过滤获得药液。将药液频频喷洒于步骤1获得的药粉上。3、启动电源,搅拌摇匀,制成水丸。4、打蜡上光,晒干或烘干。禁忌孕妇忌服。每日2次,每次6-9g,温黄酒或棘汤饭前送服。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应多食多饮辛棘刺激之品,并配合跑步、打球、跳舞、洗澡、桑那浴、日光浴等,务使每日全身大汗淋漓达2小时左右。权利要求1.一种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三七山甲驱癣丸,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其组分和配比(重量)为干姜30-60 细辛3-10 麻黄10-30 桂枝10-30 杏仁10-20 甘草10-30 三七30-90 乌蛇30-90 穿山甲30-90 大黄10-60 生黄芪30-120羌活10-30 附子30-120 生地20-80。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细辛、麻黄、干姜、杏仁、甘草、三七、乌蛇、穿山甲、大黄、生黄芪、羌活洗净、晒干后进行磨粉,并将药粉置于糖衣锅内,将附子、生地加水煎煮获得药液,将药液喷洒于获得的药粉上,搅拌均匀后,制成水丸,打蜡上光,干燥处理。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临床治疗皮肤病药物。提出的三七山甲驱癣丸其组分和配比(重量)为干姜30-60 细辛3-10 麻黄10-30 桂枝10-30 杏仁10-20 甘草10-30 三七30-90乌蛇30-90 穿山甲30-90 大黄10-60 生黄芪30-120 羌活10-30 附子30-120 生地20-80。将除附子、生地外的其它成分洗净、晒干后进行磨粉,将附子、生地加水煎煮获得的药液喷洒于获得的药粉上,搅拌均匀后,制成水丸。本专利技术可在不敷药、不忌口、不住院的前提下,通过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服用调理,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使患者扎扎实实地走向康复,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头痛的“复发”问题。文档编号A61P17/00GK1408379SQ01127529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刘武汉 申请人:刘武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三七山甲驱癣丸,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其组分和配比(重量)为:干姜30-60 细辛3-10 麻黄10-30 桂枝10-30 杏仁10-20 甘草10-30 三七30-90 乌蛇30-90 穿山甲30-90 大黄10-60 生黄芪30-120 羌活10-30 附子30-120 生地20-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武汉
申请(专利权)人:刘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