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寒冬专利>正文

一种单腔多孔腰硬联合腰穿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1738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腔多孔腰硬联合腰穿针,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由硬膜外穿刺针管、硬膜外穿刺针芯、腰麻穿刺针管、腰麻穿刺针芯构成,腰麻穿刺针管的下端口一侧的圆周上设置有引流口,引流口与引流腔贯通,引流口直径为0.2~0.4mm,其数量为4~8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腰麻穿刺针管上的引流口,扩大了引流脑脊液的接触面积,解决了现有因脑脊液压力过低、人体组织附着在腰麻穿刺针的针孔上,造成脑脊液不能正常流出,使医务人员无法判断腰穿是否成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脑脊液顺利抽出,方便了等比重腰麻药剂的配置,且具有结构简单,容易生产,使用方便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临床腰硬联合麻醉时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腔多孔腰硬联合腰穿针,属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腰穿术是临床上常见的基本操作技术,如临床腰硬联合麻醉时,等比重腰麻药剂需用脑脊液配置,其操作过程是:首先使用硬膜外穿刺针将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再用腰麻穿刺针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的引流腔穿刺进入到蛛网膜下腔内,当脑脊液从腰麻穿刺针的引流腔流出后,采集脑脊液完成等比重腰麻药剂的配置,然后通过腰麻穿刺针的引流腔注入到蛛网膜下腔内,完成麻醉操作。目前临床腰硬联合麻醉时,因多种原因,诸如脑脊液压力过低、人体组织附着在腰麻穿刺针的针孔上等,造成脑脊液不能从腰麻穿刺针引流腔正常流出,使医务人员无法判断腰穿是否成功,需要反复穿刺来正确判断腰麻穿刺针是否穿刺到蛛网膜下腔,其结果一是极易造成患者组织损伤,导致出血、感染;二是给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好的单腔多孔腰硬联合腰穿针;该腰穿针是通过腰麻穿刺针端头设置的与腰麻穿刺针引流腔相通的引流孔,达到使脑脊液从腰麻穿刺针引流腔正常流出的目的,以解决现有临床腰硬联合麻醉时,人体组织附着在腰麻穿刺针针孔上,造成脑脊液不能从腰麻穿刺针引流腔正常流出,使医务人员无法判断腰穿是否成功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单腔多孔腰硬联合腰穿针,它由硬膜外穿刺针管、硬膜外穿刺针芯、腰麻穿刺针管、腰麻穿刺针芯构成,硬膜外穿刺针管上端设置有针管手柄a,硬膜外穿刺针芯上端设置有针芯手柄a;腰麻穿刺针管上端设置有针管手柄b,腰麻穿刺针芯上端设置有针芯手柄b;其特征在于:腰麻穿刺针管套插在硬膜外穿刺针管内,腰麻穿刺针管的下端圆周上设置有引流口,引流口与针体内部的引流腔贯通,所述的引流口直径为0.2~0.4mm,数量为4~8个,所述的引流口呈对称状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单腔多孔腰硬联合穿刺针通过在腰麻穿刺针管的一侧设置的与引流腔贯通的引流口,扩大了腰麻穿刺针引流脑脊液的接触面积及接触的方位。避免了现有因脑脊液压力过低、人体组织附着在腰麻穿刺针管的针孔上,造成脑脊液不能从腰麻穿刺针引流腔正常流出,使医务人员无法判断腰穿是否成功,以及易造成患者组织损伤,导致出血、感染和给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不便的问题。本技术能使脑脊液顺利抽出,方便了等比重腰麻药剂的配置,且具有结构简单,容易生产,使用方便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临床腰硬联合麻醉时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单腔多孔腰硬联合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腔多孔腰硬联合穿刺针的硬膜外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单腔多孔腰硬联合穿刺针的腰麻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硬膜外穿刺针管,2、硬膜外穿刺针芯,3、针管手柄a,4、针芯手柄a,5、腰麻穿刺针管,6、腰麻穿刺针芯,7、针管手柄b,8、针芯手柄b,9、引流腔,10、引流口。具体实施方式:由硬膜外穿刺针1、硬膜外穿刺针针芯2、腰麻穿刺针3、腰麻穿刺针针芯4构成,穿刺针包括针体5、针柄6和针芯,针柄6设置在针体5的一端,针体5的内部设置设置有引流腔9,引流腔9与针柄6贯通。该单腔多孔腰硬联合腰穿针由硬膜外穿刺针管1、硬膜外穿刺针芯2、腰麻穿刺针管5、腰麻穿刺针芯6构成。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上端设置有针管手柄a3,硬膜外穿刺针芯2上端设置有针芯手柄a4;腰麻穿刺针管5上端设置有针管手柄b7,腰麻穿刺针芯6上端设置有针芯手柄b8。腰麻穿刺针管5套插在硬膜外穿刺针管1内,腰麻穿刺针管5的下端圆周上设置有引流口10,引流口10与针体内部的引流腔9贯通,所述的引流口10直径为0.2~0.4mm,数量为4~8个,所述的引流口10呈对称状设置(参见附图1~3)。穿刺操作时,首先将硬膜外穿刺针芯2和腰麻穿刺针芯6分别插入安装在硬膜外穿刺针管1和腰麻穿刺针管5的引流腔9内,使用硬膜外穿刺针管1将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抽出硬膜外穿刺针芯2,将腰麻穿刺针管5插入到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引流腔9内,并穿刺进入到蛛网膜下腔内,再抽出腰麻穿刺针针芯6,当脑脊液从腰麻穿刺针管5的引流腔9流出后,采集脑脊液完成等比重腰麻药剂配置,通过腰麻穿刺针管5的引流腔9将药液注入到蛛网膜的下腔内,然后依次抽出腰麻穿刺针管5和硬膜外穿刺针管1,完成麻醉操作。本技术通过在腰麻穿刺针管5的下端口一侧设置的与引流腔9贯通的引流口10,扩大了腰麻穿刺针管5引流脑脊液的接触面积及接触的方位,解决了现有因脑脊液压力过低,人体组织易附着在腰麻穿刺针管5的针孔上,造成脑脊液不能从腰麻穿刺针管5的引流腔正常流出,使医务人员无法判断腰穿是否成功,以及易造成患者组织损伤,导致出血、感染和给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不便的问题。方便了等比重腰麻药剂的配置,且具有结构简单,容易生产,使用方便的特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腔多孔腰硬联合腰穿针,它由硬膜外穿刺针管(1)、硬膜外穿刺针芯(2)、腰麻穿刺针管(5)、腰麻穿刺针芯(6)构成,硬膜外穿刺针管(1)上端设置有针管手柄a(3),硬膜外穿刺针芯(2)上端设置有针芯手柄a(4);腰麻穿刺针管(5)上端设置有针管手柄b(8),腰麻穿刺针芯(6)上端设置有针芯手柄b(8);其特征在于:腰麻穿刺针管(5)套插在硬膜外穿刺针管(1)内,腰麻穿刺针管(5)的下端圆周上设置有引流口(10),引流口(10)与针体内部的引流腔(9)贯通,所述的引流口(10)直径为0.2~0.4mm,数量为4~8个,所述的引流口(10)呈对称状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腔多孔腰硬联合腰穿针,它由硬膜外穿刺针管(1)、硬膜外穿刺针芯(2)、腰麻穿刺针管(5)、腰麻穿刺针芯(6)构成,硬膜外穿刺针管(1)上端设置有针管手柄a(3),硬膜外穿刺针芯(2)上端设置有针芯手柄a(4);腰麻穿刺针管(5)上端设置有针管手柄b(8),腰麻穿刺针芯(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寒冬郑诗涛吴希媛
申请(专利权)人:葛寒冬郑诗涛吴希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