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一个标记性状——紫色中脉的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216454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玉米一个标记性状——紫色中脉的固定方法”属于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中的玉米育种方法。玉米杂交育种中,标记性状的培育对准确区别不同的自交系或品种,自交系的防杂保纯和杂交种的去杂去劣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玉米一个标记性状——紫色中脉的固定方法”属于农学(代号:210)——农艺学(代号:210.30)——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中的玉米育种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之一,常年栽培面积近4亿亩,总产和单产在粮食作物中均居第二位;玉米还是主要的牲畜饲料和重要的食品、医药、工业原料,因此,玉米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30年来,我国玉米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单产和总产均几乎增长近一倍,这其中由于品种改良产生的遗传增益起了主导作用。 我国玉米品种改良的特点主要包括外来群体接力改良、创造半外来种质和分析杂种优势群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表明,热带玉米种质蕴藏着丰富的优良遗传类型,具有与温带地方玉米种质不同的遗传基础。大多数热带种质具有品质好、抗病、抗倒、保绿成熟等性状,与温带种质杂交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采用合理的杂交及回交转育方法,导入特殊的有利基因,在后代选择具有热带种质有利基因的适应类型,组成温带种质与热带种质充分重组的种质库,达到拓宽温带种质的遗传基础,可以极大地丰富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较大程度地改变温带种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达到进一步提高玉米杂种优势水平的目的。有文献报道,在我国现有玉米自交系中,直接来源于国外种质或间接含有国外种质的自交系约占30%。李新海等采用NC II遗传交配设计,研究了10份CIMMYT群体与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以探讨利用外来种质拓宽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途径,结果表明:在与我国优良骨干自交系交配的组合中,群体Staygreen、群体43-C11和群体21-C2三个群体穗部性状表现较好,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高,表现出较高的利用潜力。有人研究了中国20个玉米主产区15年(1982-1997年)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与遗传构成情况,发现美国玉米种质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ZAR)系统的的种质对中国玉米的遗传贡 献一直呈增长趋势。 在玉米杂交育种中,育种者比较注重的是自交系的配合力、抗病性、自身产量、品质和株叶型等,很少或根本没有人去关注具有典型特征的性状——标记性状的培育。林晓怡等在玉米族远缘杂交组合3402F3(丹340×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性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不育基因(ms°)与标记性状基因(plf)紧密连锁,未发现有交换现象,它们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经过不育株5代兄妹交已选出几个高产核不育两用系。通过测交筛选出一个强优势高产恢复系HR-1。利用高产核不育系与强优恢复系配制出两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另一方面,随着玉米种质的不断引进和创新,种质之间已发生着无形的相互渗透,以致自交系与自交系间、品种与品种间在表型性状上有很多相似性,如无明显的表型特征即标记性状,很难将不同的自交系或不同的品种区-->分开,也给自交系的防杂保纯和杂交种的去杂去劣带来了困难。因此,标记性状的固定在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杂交、自交、回交方法是植物常规育种的常用方法,在实际应用上通常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法。这三种方法是专利技术本方法的基础方法,本专利技术综合、交叉应用这三种基础方法,必要时还要采取环境诱导技术。这就是本专利技术不同于常规植物育种方法的根本区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为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提供了一套将一个标记性状——紫色中脉(以下及其他申请材料中均简称“标记性状”)固定在玉米自交系或杂交种中的方法。其中: 方法1将标记性状固定在玉米自交系中的方法 方法1主要步骤: (1)用带有标记性状的活体玉米纯系作父本(必要时进行人工环境诱导开 脱粒(F1杂交种子)备用。 (2)播种步骤“(1)”所获得的种子,按常规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获得F1(S0)植株,在开花期通过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标记性状的第一次固定。一是用F1(S0)植株进行单株自交产生F2(S1)种子;二是用F1(S0)植株做母本,与步骤“(1)”的农艺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常用纯系做父本进行回交产生BC1 F1种子。 (3)播种步骤“(2)”所获得的F2(S1)或BC1 F1种子,按常规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获得F2(S1)或BC1 F1植株,在开花期通过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标记性状的第二次固定。一是用有标记性状的F2(S1)植株进行单株自交产生F3(S2)种子;二是用有标记性状的BC1 F1植株做母本,与步骤“(1)”的农艺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常用纯系做父本进行回交产生BC1 F2种子。 (4)播种步骤“(3)”所获得的F3(S2)或BC1 F2种子,按常规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获得F3(S2)或BC1 F2植株,在开花期通过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标记性状的第三次固定。一是用有标记性状的F3(S2)植株进行单株自交产生F4(S3)种子;二是用有标记性状的BC1 F2植株做母本,与步骤“(1)”的农艺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常用纯系做父本进行回交产生BC1 F3种子。 (5)播种步骤“(4)”所获得的F4(S3)或BC1 F3种子,按常规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获得F4(S3)或BC1 F3植株,在开花期通过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标记性状的第四次固定。一是用有标记性状的F4(S3)植株进行单株自交产生F5(S4)种子;二是用有标记性状的BC1 F3植株做母本,与步骤“(1)”的农艺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常用纯系做父本进行回交产生BC1 F4种子。 (6)播种步骤“(5)”所获得的F5(S4)或BC1 F4种子,按常规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获得F5(S4)或BC1 F4植株,在开花期通过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标记性状的第五次固定。一是用有标记性状的F5(S4)植株进行单株自交产生F6(S5)种子;二是用有标记性状的BC1 F4植株进行单株自交产生BC1 F4(S1)种子。 (7)播种步骤“(6)”所获得的F6(S5)或BC1 F4(S1)种子,按常规栽培方式进行栽培-->种植,获得F6(S5)或BC1 F4(S1)植株,在开花期通过下列两种 方法进行标记性状的第六次固定。一是用有标记性状的F6(S5)植株进行单株自交产生F7(S6)种子;二是用有标记性状的BC1 F4(S1)植株进行单株自交产生BC1 F4(S2)种子。 (8)播种步骤“(7)”所获得的F7(S6)或BC1 F4(S2)种子,按常规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获得F7(S6)或BC1 F4(S2)植株,在开花期通过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标记性状的第七次固定。一是用有标记性状的F7(S6)植株进行单株自交产生F8(S7)种子;二是用有标记性状的BC1 F4(S2)植株进行单株自交产生BC1 F4(S3)种子。 (9)播种步骤“(8)”所获得的F8(S7)或BC1 F4(S3)种子,按常规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获得F8(S7)或BC1 F4(S3)植株,在开花期通过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标记性状的第八次固定。一是用有标记性状的F8(S7)植株进行单株自交产生F9(S8)种子;二是用有标记性状的BC1 F4(S3)植株进行单株自交产生BC1 F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玉米一个标记性状--紫色中脉的固定方法”是适用于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中的玉米特异性状的育种方法。1、本专利技术所述玉米标记性状--紫色中脉,是采用本专利方法“1”的全部步骤固定在玉米活体材料中。2、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1”将玉米标记性状固定在自交系中和所述方法“2”将玉米标记性状固定在杂交种中的所有方法和步骤,属于玉米特异性状的培育方法和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玉米一个标记性状——紫色中脉的固定方法”是适用于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中的玉米特异性状的育种方法。1、本发明所述玉米标记性状——紫色中脉,是采用本专利方法“1”的全部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仕平张兴端向振凡晏庆九张健张芳魁余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