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93497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包含:一基座、一太阳能晶片及复数个反射件。太阳能晶片设置于该基座上。复数个反射件设置于该基座上且以组合方式围绕该太阳能晶片形成一漏斗空间,用以聚光于该太阳能晶片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二次聚光器,特别涉及该二次聚光器是以 组装方式完成。技术背景聚光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为了使光线聚集于太阳能晶片,常使用二阶光学系统 (即一次光学系统及二次光学系统)。一次光学系统用以将光线聚集于二次光学系统,其一 般实施为透镜。二次光学系统用以将光线聚集于太阳能晶片,其常实施为具有漏斗空间的 二次聚光器。图1为中华民国专利公告号第127772号的聚光型太阳能发电装置10结构图。参 阅图1,聚光型太阳能发电装置10包含一个太阳能晶片12及环绕于太阳能晶片12上方的 二次聚光器14。一般来说,二次聚光器14的制造是以模具一体成型制造而成,然后,待其出 模后再于其聚光壁面16上涂布反射物质。然而,由于二次聚光器14的相邻二聚光壁面16 间具有弯折角度,此结构会使反射物质不易涂布,造成制作上不少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以组合方式完成的二次聚光器。本技术 二次聚光器的制作可于各反射件上先涂布反射物质,再将各反射件组合成二次聚光器。以 此方式制作的二次聚光器可解决现有在反射件上涂布反射物质的困难。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包含一基座;一太阳能晶片, 设置于该基座上;以及复数个反射件,设置于该基座上,该复数个反射件以组合方式围绕该 太阳能晶片形成一漏斗空间,用以聚光于该太阳能晶片上。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包含一太阳能晶片广散 光透镜,设置于该太阳能晶片上方;以及复数个反射件,设置于该散光透镜上,该复数个反 射件以组合方式围绕该散光透镜形成一漏斗空间,用以聚光于该散光透镜上;其中,该散光 透镜可将光线分散于该太阳能晶片。以下详细叙述本技术的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 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 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畴。附图说明图1为中华民国专利公告号第127772号的聚光型太阳能发电装置10结构图。图2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结构立体图。图2B为图2A的二次聚光器的底视图。图2C为图2A的反射件的结构图。图3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二次聚光器的结构立体图。图3B为图3A的二次聚光器的底视图。图3C为图3A的反射件的结构图。图3D为反射件组装的示意图。 图4A-4C为壁面结构图。图5及图6为各反射件排列的形状图。图7A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二次聚光器的结构图。图7B为二次聚光器的上视图。图7C为图7A的上板的结构图。图7D为图7A的下板的结构图。图8A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二次聚光器的结构图。图8B为第二反射件的结构图。图8C为第一反射件的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二次聚光器的结构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的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聚光型太阳能发电装置12太阳能晶片14 二次聚光器16聚光壁面21太阳能发电装置22 二次聚光器23基座24反射件25太阳能晶片26壁面27散热鳍片28螺栓31 二次聚光器32支撑体34 反射件36壁面38 间隙39 螺栓42壁面421玻璃层422反射层54反射件64反射件72 二次聚光器73 上板73a 开口73b间隙74下板74a 开口74b 间隙75侧板76 反射件82 二次聚光器83第一反射件831突出部84第二反射件841卡合部92 二次聚光器93 基座94 反射板95 反射壁951滑槽101太阳能发电装置 103下基座104上基座105太阳能晶片106散光透镜107反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 详细说明如下图2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太阳能发电装置21的立体结构图。图2B为图2A 的二次聚光器22的底视图。图2C为图2A的反射件24的结构图。参阅图2A、2B及2C,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太阳能发电装置21包含基座23、设置 于基座23上的太阳能晶片25及设置于基座23上的二次聚光器22。基座23与太阳能晶 片25的结构及功能与现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相同,此处省略其描述。二次聚光器22包含四 个相同的反射件24,如图2C,反射件24为一块体,其一侧面具有向下倾斜突出的壁面26,涂 布有反射物质。为描述方便,在壁面26上划有虚线,将壁面26分为Sl及S2 二部分,其中 壁面S2为二次聚光器22组装时,另一反射件24抵靠处,故仅壁面Sl可聚光。这四个反射 件24以相互抵靠方式围绕太阳能晶片25而形成一漏斗空间,可聚光于太阳能晶片25上。值得注意的是,壁面26与反射件24在本实施例中为同一元件,而反射件24的材 料可为玻璃。且本实施例的二次聚光器22是非一体成型,其是先涂布反射物质于各个反射 件24的壁面26后,再利用螺栓28将相邻的二个反射件24锁固(见图2B),故涂布反射物 质在反射件24的壁面26简单许多,节省许多制造时间。图3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二次聚光器的结构立体图,图3B为图3A的二次 聚光器的底视图,图3C为图3A的反射件的结构图,图3D为反射件组装的示意图,参阅图 3A-3C所示,反射件34于另一实施例中,可包含四个壁面36及围绕于各壁面36外且支撑各 壁面36的支撑体32。亦即于本实施例中,反射件34由壁面36与支撑体32 二个分离的元 件构成。如图3C,支撑体32在本实施例中为块体,且与壁面36接触的一侧为倾斜向下突 出,而壁面36是贴附于此处。本实施例中支撑体32的材质可为陶瓷或金属。而壁面36为 一玻璃板,在壁面36的一面涂布有反射物质。参阅3A、3B及3D,二次聚光器31组装时,在相邻二支撑体32间先留有一间隙38, 壁面36是放置于支撑体32上,且一端置入此间隙38内,之后再以螺栓39将相邻的二个支 撑体32锁固(见图3B),如此壁面36被固定于二支撑体32间。下文将再详细描述壁面的结构。图4A-4C为壁面42结构图。参阅图4A,壁面42为一玻璃板,其一端与太阳能晶 片25边缘连结,且并未覆盖太阳能晶片25的任何吸光部位。壁面42包含一个反射层422 及重叠于反射层422上方的玻璃层421,反射层422可反射光线;玻璃层421具有使光线折 射,使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角度减小,可提高光线进入太阳能晶片25的机率。参阅图 4B,另一实施例中,壁面42的玻璃层421厚度是朝太阳能晶片25的方向逐渐变薄。参阅图 4C,再另一实施例中,壁面42的玻璃层421形状是朝太阳能晶片25的方向呈下阶梯状,且 最好与太阳能晶片25边缘垂直。以上皆可提高光线进入太阳能晶片25的机率。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壁面42的结构可分别单独或结合应用于前述或后面任 一实施例中。再回至图2A,太阳能发电装置21还可包含复数个散热鳍片27,各散热鳍片27与 反射件24接触,可排散反射件24的热量。散热鳍片27的结构与现有散热鳍片相同,此处 省略其描述。再者,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各反射件24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  一太阳能晶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以及  复数个反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复数个反射件以组合方式围绕所述太阳能晶片形成一漏斗空间,用以聚光于所述太阳能晶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台徽
申请(专利权)人:太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