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9190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羽球拍,包含一环框、一设置于该环框内的拍网、一连接于该环框的中管,以及一连接于该中管的握把。该环框包括一框体,以及一连接于该框体的连接部。该中管包括一连接于该连接部的前段部、一连接于该前段部的中段部,以及一连接于该中段部与该握把的后段部,该后段部的长度是介于45毫米至55毫米间。借由该中管的前段部、中段部,以及后段部是不同管径的设计,使该中管在受力弯折蓄力时所形成的一弯折点会位于该中管的一中心点至该连接部间,因此能提升该拍网击球时的瞬间加速度,进而提升使用者的击球速度,以及比赛时的得胜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球拍,特别是涉及一种羽球拍
技术介绍
图1,现有羽球拍1包含一环框12、一设置于该环框12内的拍网13、一连接该环框 12并呈直管态样的中管14,以及一连接于该中管14的握把15。参阅图2,在击球时,使用者是握持并挥动现有羽球拍1的握把15,借由该中管14 带动该环框12,进而利用该拍网13拍击羽毛球2,以回击该羽毛球2。由于该中管14具有 韧性且连接于该环框12与握把15间,因此在高速挥击下会产生弯曲形变并积蓄动能,进而 在击球的瞬间除了使用者挥击所产生的力量以外,该中管14因为弯曲所积蓄的动能也会 同时释放,借此提升击中该羽毛球2的瞬间加速度。以下配合图2与图3说明该中管14弯曲并积蓄动能的物理原理,定义该握把15 沿长度方向延伸为一第一直线Li,该中管14弯曲偏离该第一直线Ll处为一弯折点(Kick Point)Kl (图2、3中将弯曲态样绘示得较为明显以利说明,当然在实际使用时弯折的情形 较为轻微),该中管14与该第一直线Ll的夹角为一弯折角度θ 1,而该中管14沿长度方 向的中央处为一中心点Μ1,并定义该拍网13中央位置为一击球点Α,而该击球点A复位至 该第一直线Ll上的相对位置为击球点Α’,由该击球点A到该击球点Α’的距离为复位长度 ΑΑ’,由该弯折点Kl到该击球点A的距离为蓄力长度ΚΑ。当挥击的作用力不变时,作用力对 该中管14造成的形变量也会固定,因此不论弯折点Kl位于何处,弯折角度θ 1皆为固定不 变。在弯折角度θ 1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现有羽球拍1的弯折点Kl较靠近该握把15,因此 其蓄力长度KA较长,导致复位长度ΑΑ’也较长,所以会因为复位的时间较长而产生时间差, 并造成该拍网13施于该羽毛球2的瞬间加速度较小。通过以上所述可知,现有羽球拍1的中管14为直管的态样,因此该弯折点Kl会位 于该中心点Ml与握把15间。也就是说,由该弯折点Kl到该握把15的距离会小于由该弯 折点Kl到该环框12的距离,如此会造成该拍网13施于该羽毛球2的瞬间加速度较小的缺 点,因此有必要对此缺点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击球瞬间加速度的羽球拍。本技术羽球拍,包含一个环框、一个设置于该环框内的拍网、一个握把,以及 一支连接于该环框与该握把间的中管,该环框包括一个框体以及一个连接于该框体的连接 部,该拍网是设置于该框体内。该中管包括一个连接于该连接部的前段部、一个连接于该前段部的中段部,以及 一个连接于该中段部与该握把的后段部,该后段部的长度是介于45毫米至55毫米间,该中 段部与该前段部连接处的管径不小于7. 0毫米,该前段部与该连接部连接处的管径以及该 后段部与该中段部连接处的管径皆不大于8. 0毫米,且皆大于该中段部与该前段部连接处的管径,该后段部与该握把连接处的管径不大于10.0毫米,并大于该后段部与该中段部连 接处的管径。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本技术羽球拍,其中该中管的前段部与中段部为圆管。较佳地,本技术羽球拍,其中该中管的后段部为圆管。较佳地,本技术羽球拍,其中该中管的后段部为方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该中管的后段部的平均管径大于该中段部与前 段部的平均管径,借此使该中管在受力弯折蓄力时所形成的一弯折点会位于该中管的一中 心点至该连接部间,因此能缩短该中管的反弹时间,并提升该拍网击球时的瞬间加速度,以 提升使用者的击球速度并提升比赛时的胜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前视图,说明现有羽球拍;图2是一侧视图,说明现有羽球拍在高速挥击时会弯曲变形,为便于说明,图中变 形绘示得较为明显;图3是一侧视图,辅助说明图2 ;图4是本技术羽球拍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5是一局部前视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中管;图6是一侧视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在高速挥击时,该中管会 产生弯曲形变的态样,为便于说明,图中形变绘示得较为明显;图7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本技术羽球拍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 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4,为本技术羽球拍3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环框31、一设置于该 环框31内的拍网32、一连接于该环框31的中管33,以及一连接于该中管33的握把34。该 环框31包括一框体311,以及一连接于该框体311的连接部312。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较 佳实施例中,该中管33与该环框31是一体成型的态样,因此在图4中是以假想线区分该环 框31的连接部312与该中管33,当然该中管33与该环框31也可以是非一体成型的态样, 不以此为限。参阅图5,定义沿该中管33长度方向的中央处为一中心点M2,以及位于该中管33 上的该中心点M2两侧的一分界点C与一分界点D,该分界点C邻近于该握把34,该分界点 D邻近于该环框31的连接部312。该中管33包括一连接于该环框31的连接部312的前段 部331、一连接于该前段部331的中段部332,以及一连接于该中段部332与该握把34的后 段部333。该后段部333是由该分界点C到该握把34,该前段部331是由该分界点D到该 连接部312,而该中段部332则是由该分界点C至该分界点D。该后段部333的长度是介于 45毫米至55毫米间。该中管33位于该分界点D处的管径不小于7. 0毫米,而该中管33位于分界点C处的管径不大于8. 0毫米,但大于该分界点D处的管径。该中管33与该连接部 312连接处的管径不大于8. 0毫米,但大于该分界点D处的管径。该后段部333与该握把 34连接处的管径不大于10.0毫米,但大于分界点C处的管径。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 例中,该中管33为圆管的态样。参阅图6并配合图5,定义该握把34沿长度方向延伸为一第二直线L2,该中管33 受力弯曲而偏离该第二直线L2处为一弯折点K2(图6中将弯折的情形绘示得较为明显以 利说明,当然在实际使用时弯折的情形较为轻微),该中管33与该第二直线L2的夹角为一 弯折角度θ 2,该拍网32中央位置为一击球点B,而该击球点B复位至该第二直线L2上的 相对位置为击球点B’,由该击球点B到该击球点B’的距离为复位长度ΒΒ’,由该弯折点Κ2 到该击球点B的距离为蓄力长度KB。由于本技术羽球拍3的中管33的后段部333平 均管径大于该前段部331与中段部332的平均管径,由此使该弯折点K2形成于该中心点M2 与环框31的连接部312间。参阅图6并配合图3,当本技术羽球拍3的弯折点K2与现有羽球拍1的弯折 点Kl的管径与材质相同,并以相同的作用力挥动本技术羽球拍3与现有羽球拍1时, 作用力对二中管33、14(见图2)的弯折点K2、Kl所形成的形变量也会相同,因此弯折角度 θ 2与弯折角度θ 1相同。在弯折角度θ 2、θ 1相同的情况下,本技术羽球拍3的弯折 点Κ2位于该中心点Μ2与该连接部312 (见图5)间,也就是蓄力长度KB比蓄力长度KA短, 复位长度ΒΒ’也就比复位长度ΑΑ’短,所以本技术羽球拍3的中管33复位时间短,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羽球拍,包含一个环框、一个设置于该环框内的拍网、一个握把,以及一支连接于该环框与该握把间的中管,该环框包括一个框体以及一个连接于该框体的连接部,该拍网是设置于该框体内,其特征在于:该中管包括一个连接于该连接部的前段部、一个连接于该前段部的中段部,以及一个连接于该中段部与该握把的后段部,该后段部的长度是介于45毫米至55毫米间,该中段部与该前段部连接处的管径不小于7.0毫米,该前段部与该连接部连接处的管径以及该后段部与该中段部连接处的管径皆不大于8.0毫米,且皆大于该中段部与该前段部连接处的管径,该后段部与该握把连接处的管径不大于10.0毫米,并大于该后段部与该中段部连接处的管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赞
申请(专利权)人:金威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