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稳流罐的真空抑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二套浮球装置,底部稳流板(3)上除位于中心的浮球导向杆(1)通孔外的其它四周均布的通孔上方加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保证无负压稳流罐正常供水并既能防止真空抑制装置溢水外,又能得到稳流罐真空抑制装置浮球失灵的报警,且叠加的第二浮球装置的制造工艺与浮球装置基本一致,无须新增其它工艺技术标准,容易实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水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稳流罐的真 空抑制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用于无负压供水设备中稳流罐的真空抑制器的构造如图一所示,底 部导流板(3)通过螺钉与防冲击垫片(2)连接在一起焊接于浮球活动腔体(5)的底部,浮 球(6)与导向杆(1)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放置于浮球活动腔体(5),浮球活动腔体(5)与密 封垫(9)及浮球活动腔盖(10)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浮球活动腔体(5)部分置于稳流罐体 (7)顶部并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呼吸管(4)焊接于稳流罐体(7)内靠近浮球活动腔体(5) 的位置并与外界大气相通,外罩部分(8)焊接于稳流罐体(7)顶部的浮球活动腔体(5)及 呼吸管(4)的外围。当自来水不断进入罐体(7)时,罐体(7)内的空气会通过底部导流板(3)上的通 孔经由浮球活动腔(5)及外罩部分(8),从呼吸管(4)排出罐体(7),随着水位不断升高,浮 球(6)与导向杆(1)的焊接体会在浮力的作用下随着液面在浮球活动腔体(5)内不断上升 直至通过密封垫(9)密封,此时罐体(7)内的空气被排出;当用户用水增大或者自来水管网 流量压力变小时,罐体(7)内部水位会逐渐下降,此时浮球(6)与导向杆(1)的焊接体会在 浮力的作用下随着液面在浮球活动腔体(5)内不断下降,当水位下降到一定值时罐体(7) 外的大气通过呼吸管(4)、外罩部分(8)及浮球活动腔(5)经由底部导流板(3)上的通孔进 入,此时罐体内无负压,水泵抽取罐体内的水。但是,在长时间由供水管网压力使浮球密封的状态下,由于浮球材质或焊接工艺 的缺陷会造成浮球球壁破坏,使得浮球进水,进水后浮球的总重量大于其浮力时,此时如果 罐内压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浮球会下沉导致罐体直接与大气相通,当罐内的水再上升时, 水会通过呼吸管溢出,从而造成泵房被水淹,给用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稳流罐真空抑制器的浮球因缺陷而引发泵房事故的不足,本实用新 型提供一种稳流罐双浮球真空抑制器,其不仅能消除真空,而且在浮球不能浮起时由第二 浮球浮起密封并触动限位开关,既能防止溢水又能实现浮球失灵报警。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稳流罐的真空抑制器装置,包括浮球、 浮球活动腔体、浮球活动腔盖,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二套浮球装置,所述的两套浮球装置 结构如图2所示由底部稳流板(3)上采用螺钉连接防冲击垫片(2),底部稳流板(3)与浮球 活动腔体(5)底部连接,浮球活动腔体(5)内设有浮球(6),浮球(6)下方与导向杆(1)连 接,浮球活动腔体(5)顶部与密封垫(9)及浮球活动腔盖(10)由螺栓连接在一起,浮球活 动腔体(5)沿稳流罐体(7)顶部内壁处设有呼吸孔(20),稳流罐体(7)内设有呼吸管(4), 呼吸管(4)靠近浮球活动腔体(5)并与外界大气相通,浮球活动腔盖(10)上方设有第二浮球装置,所述的第二浮球装置底部由第二浮球稳流板(13)上采用螺钉连接第二浮球防 冲击垫片(14),第二浮球稳流板(13)与第二浮球活动腔体(12)连接,第二浮球活动腔体 (12)内设有第二浮球(15),第二浮球(15)下方连接第二浮球导向杆(11),第二浮球(15) 上方连接第二浮球延伸臂(16),第二浮球延伸臂(16)顶部设有推板,第二浮球活动腔体 (12)顶部与第二浮球密封垫片(17)及第二浮球活动腔盖(18)螺钉连接在一起,第二浮球 活动腔盖(18)上设有限位开关(19)。所述的稳流板(3)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上各 设有一弧度挡板。所述的第二浮球稳流板(13)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上各设有一弧 度挡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保证无负压稳流罐正常供水并既能防止真空抑制装 置溢水外,又能得到稳流罐真空抑制装置浮球失灵的报警,且叠加的第二浮球装置的制造 工艺与浮球装置基本一致,无须新增其它工艺技术标准,容易实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稳流罐真空抑制器构造图。图2是本技术的构造图。图3是本技术一次浮球密封时的状态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一次浮球正常工作时消除负压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浮球密封时的状态原理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浮球工作时消除负压原理图。图7是本技术稳流板构造图。图8是本技术稳流板左视图。指定图2为摘要附图。图2中,1.浮球导向杆,2.防冲击垫片,3.底部稳流板,4.呼吸管,5.浮球活动 腔体,6.浮球,7.稳流罐体,8.外罩,9.密封垫片,10.浮球活动腔盖,11.第二浮球导向 杆,12.第二浮球活动腔体,13.第二浮球稳流板,14.第二浮球防冲击垫片,15.第二浮球, 16.第二浮球延伸臂,17.第二浮球密封垫片,18.第二浮球活动腔盖,19.限位开关,20.呼 吸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制造技术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 非常清楚的。在图2中,在现有图1的结构基础上叠加一套第二浮球装置,并将图1的底部导流 板(3)上除位于中心的浮球导向杆(1)通孔外的其它四周均布的通孔上方加弧形罩形成图 2中底部稳流板(3),防止因罐体(7)内液面快速上升时,水及空气直接通过图1的底部导 流板⑶上的通孔直接向上喷进浮球活动腔体(5)影响排气效果。在图2中浮球活动腔体 (5)沿罐体(7)顶部内壁处设置呼吸孔(20),以此保证在浮球(6)密封前罐体(7)内空气 已全部排完。第二浮球装置部分同样设置第二浮球稳流板(13),防止因大气流冲击引起第 二浮球(15)浮动,第二浮球(15)底部与第二浮球导向杆(11)焊接,顶部焊接第二浮球延 伸臂(16),当原有浮球(6)失灵时,第二浮球(15)装置工作,第二浮球(15)上升密封时延 伸臂(16)触动限位开关(19)达到报警目的。在图3及图4所示实例中,罐体(7)内的空气会通过底部稳流板(3)上的稳流孔 及呼吸孔(20)进入经由浮球活动腔体(5)、第二浮球活动腔体(12)、第二浮球稳流板(13) 及外罩部分(8),从呼吸管(4)排出,随着水位不断升高,浮球(6)与浮球导向杆(1)的焊接 体会在浮力的作用下随着液面在浮球活动腔体(5)内不断上升直至紧贴密封垫(9)达到浮 球活动腔体(5)密封,此时罐体(7)内的空气全部被排出,第二浮球(15)与第二浮球导向 杆(11)、延伸臂(16)、限位开关(19)所组成的部件不起作用,也不会报警;当用户用水量 超过自来水管网供水量时,罐体(7)内部水位会下降,此时浮球(6)与浮球导向杆(1)的焊 接体也不断下降,同时大气通过呼吸管(4)、外罩部分(8)、第二浮球活动腔体(12)、第二浮 球稳流板(13)及主浮球活动腔(5)经由底部稳流板(3)及呼吸孔(20)进入罐体(7)使稳 流罐不产生负压。在图5及图6所示实例中,当浮球故障,一次保护不起作用,漏水经由第二浮球稳 流板(13)进入第二浮球活动腔体(12),随着水位不断升高,第二浮球(15)与第二浮球导向 杆(11)、延伸臂(16)所组成的部件会在浮力的作用下随着液面在第二浮球活动腔体(12) 内不断上升直至通过第二浮球密封垫(17)密封,同时第二浮球(15)上延伸臂(16)触动限 位开关(19),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稳流罐的真空抑制器装置,包括浮球、浮球活动腔体、浮球活动腔盖,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二套浮球装置,所述的两套浮球装置结构由底部稳流板(3)上采用螺钉连接防冲击垫片(2),底部稳流板(3)与浮球活动腔体(5)底部连接,浮球活动腔体(5)内设有浮球(6),浮球(6)下方与导向杆(1)连接,浮球活动腔体(5)顶部与密封垫(9)及浮球活动腔盖(10)由螺栓连接在一起,浮球活动腔体(5)沿稳流罐体(7)顶部内壁处设有呼吸孔(20),稳流罐体(7)内设有呼吸管(4),呼吸管(4)靠近浮球活动腔体(5)并与外界大气相通,浮球活动腔盖(10)上方设有第二浮球装置,所述的第二浮球装置底部由第二浮球稳流板(13)上采用螺钉连接第二浮球防冲击垫片(14),第二浮球稳流板(13)与第二浮球活动腔体(12)连接,第二浮球活动腔体(12)内设有第二浮球(15),第二浮球(15)下方连接第二浮球导向杆(11),第二浮球(15)上方连接第二浮球延伸臂(16),第二浮球延伸臂(16)顶部设有推板,第二浮球活动腔体(12)顶部与第二浮球密封垫片(17)及第二浮球活动腔盖(18)螺钉连接在一起,第二浮球活动腔盖(18)上设有限位开关(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指临,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韩杜科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