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光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77051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可发光触控面板,其包含有一触控面板本体及至少一光源,其中所述至少一光源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本体至少一侧边;由于触控面板本体为透光材质,故设置于其侧边的光源光线可照射至触控面板本体中,使所述触控面板发光;是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触控面板无需在制程将光源整合于触控面板本体内,而是直接设于触控面板本体侧边,有效简化制程步骤,且光线均匀度佳;此外,亦不必额外迭设一导光板于触控面板本体下方作为提供触控面板光源手段,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精简且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可发光触控面板,尤指一种直接将侧光源设置在触控面 板本体侧边的触控面板,进而可使触控面板均勻发光。
技术介绍
美国苹果公司(Apple,Inc.)于2007年推出该公司第一支触控(touch)式手机 iPhone之后,广受消费者欢迎,而各家厂商因而致力于开发应用触控面板技术之电子产PΡΠ O当以手指或触控笔接触了触控面板上的图形按键时,触控面板的感应器接收到 接触讯号,进而触控面板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藉 以取代传统具有按键的面板。而触控技术依感应原理主要可分为电阻式(resistive)触控 面板、电容式(capacitive)触控面板、光学式(optics)触控面板、声波式(surface acoustic wave)触控面板等,上述的各种触控面板分别利用不同的物理原理,使电子装置能正确地 侦测出接触点的坐标,使用者因而可便利地人性化操作。已知之触控面板大多不具备光源,惟已有部份业者在触控面板上设置光源,主 要系将光源设置于触控面板正下方,进一步藉由光源正面向上导通整个触控面板上。如 图5所示,该触控面板包含有一壳体(40)及一触控面板本体,其中触控面板本体包括 有一第一电极(41)、复数发光组件(43)、一介电层(44)、一第二电极(45)及一按键 图案层(46);其中,复数发光组件(43)分散布设于第一电极(41)上。当第一电极(41)上的各发光组件(43)通电发亮时,其产生的光源将由介电层 (44)往上导向至整个触控面板,并通过按键图案层,让使用者可以清楚看见每一按键分 布的位置。然而,由于复数发光组件(43)是于第一电极(41)上呈分散设置,会造成触 控面板本体的表面光源不均勻,即,对应各发光组件(43)区域的亮度高,其它区域则相 对低。再者,由于复数发光组件(43)设置于第一电极上,必须在触控面板本体的制程步 骤中整合复数发光组件,造成触控面板制程步骤复杂且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如图6所示,为另一种可发光触控面板的结构,其包含有一触控面板本体(50),具有触控功能;一背光源组件(60),设置于该触控面板本体(50),其包含有一导光板(61)及一 侧光源(62),该导光板(61)迭设于该触控面板本体(50)下表面,而侧光源(62)则设置 于该导光板(61)的侧边,藉由导光板(61)上的导光图案(611)将侧光源光线进一步向上 折射进入触控面板本体(50),提供该触控面板背光源。此一发光触控面板为具有发光功能,采用背光源组件(60),然而因为背光源组 件(60)因为配合使用导光板(61),故势必使得整体触控面板的结构更为复杂,且厚度更厚。以上所述是已知发光触控面板仍未臻理想,实有待进一步检讨,并谋求可行的 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将侧光源设置在触控面板本体 侧边的触控面板,进而可使触控面板均勻发光。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可发光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触控面板本体,呈透明并具有触控功能;及至少一侧光源,其直接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本体侧边,令光线直接照射进入所 述触控面板本体内。本技术的可发光触控面板是直接将至少一侧光源设置在触控面板本体侧 边,故不必改变习用触控面板的制程,亦不必迭设导光板,而且相较于内建复数点光源 于触控面板本体内的发光触控面板,具有更为均勻的光线。进一步地,所述触控面板本体可为一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或声波式等触控 面板。更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发光源为白光或多色光LED组件,其中白光LED组件 可直接提供照明用光源,而多色光LED组件则针对各国文化或于不同的艺术情境下,分 别提供所述触控面板本体不同颜色的视觉效果光线。附图说明图IA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IB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2为图IB的俯视图。图3为技术的实施例1用于笔记型计算机键盘上的示意图。图4技术的实施例2用于笔记型计算机屏幕背面的示意图。图5为一现有可发光触控面板的剖视图。图6为另一现有可发光触控面板的剖视图。图号说明10、触控面板本体11、按键群组图案层12、第一电极 13、介电层14、第二电极 20、侧光源30、笔记型计算机31、屏幕40、壳体 41、第一电极43、复数发光组件44、介电层45、第二电极 46、按键图案层50、触控面板本体60、背光源组件61、导光板 611、导光图案62、侧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A所示,为本技术的可发光触控面板的实施例1,其包括有一触控面 板本体10与至少一侧光源20。触控面板本体10透明且具有按压、拖曳、旋转、放大或缩小、翻页及手写等触 控功能,又该触控面板本体可为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或声波式等触控面板。又本实施例包含有复数侧光源20,并分别直接设置于触控面板本体10四个侧 边,以提供充足光线直接照射进入触控面板本体10内;其中各侧光源20为白光或多色光 LED组件。以白光LED组件来说,可直接提供照明用光源,而多色光LED组件则针对 各国文化或于不同的艺术情境下,令触控面板本体呈现不同颜色的视觉效果光线。以下仅进一步以电容式触控面板说明上述实施例1的触控面板本体10结构,其 下而上依序包括有一按键群组图案层11、一第一电极12、一介电层13及一第二电极 14。第一电极12、一介电层13与第二电极14均呈透明且呈矩形板状,于本实施例 中,第一电极12与第二电极14分别由一具有导电能力的铟锡氧化物ITO或印刷导电物质 所构成,而介电层13则夹设于第一电极12与第二电极14之间,可将第一电极12与第二 电极14相互隔离,以构成一等效储存电容。当通电使侧光源20发亮时,其产生的光源将使整个触控面板发光,使用者可以 清楚看见按键群组图案层11的每一按键位置,进行输入作业;此外,亦可配合切换功能 键切换为手写板功能,方便使用者触控或手写使用;且由于面板之光源系侧向设置,故 相较散布在于触控面板内层的复数光源之设计,本技术可达到勻光的效果,有效解 决触控面板其部分区块亮度不均的问题。因此,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系可 固定于一笔记型计算机30显示屏幕31外壳上,因为其上设置有按键群组图案层11,故使 用者可直接以触控面板进行输入作业,此外,按键群组图案层11可藉由印刷、贴片或涂 布等多种方式形成,且亦可将按键群组图案层11设置于触控面板下方。再如图IB所示,为本技术的可发光触控面板之实施例2,其基本构造与实 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处仅在于此实施例并无按键群组图案层11的设置,但可作为 文字输入之用,如图3所示,将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直接迭设于一可按压的键盘上,而 因侧光源20可照射至触控面板使其发光,可让使用者清楚视及下方键盘的每一按键的位 置,进行文字输入功能;当然亦可配合功能键切换至手写板手写功能,方便使用者触控 或手写使用。本技术的触控面板无需在制程将光源整合于触控面板本体10内,而是直接 设于触控面板本体10单一或多个侧边,有效简化制程步骤,使本技术的制作时间可 大幅缩短;此外,亦不必额外迭设一导光板于触控面板本体10下方作为提供触控面板光 源手段,使得整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发光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触控面板本体,呈透明并具有触控功能;及  至少一侧光源,直接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本体侧边,令光线直接照射进入触控面板本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福霖
申请(专利权)人:十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