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卫永生专利>正文

抗疲劳复方中药方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6986 阅读:5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疲劳复方中药方剂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主要包括:人参、沙参、生黄芪、灸黄芪、生甘草、炙甘草、黄精、白术、当归、厚朴、何首乌、玉竹;升麻、柴胡、荷叶、辛夷、葛根、防风、荆芥、羌活、独活、苍术、黄柏、茵陈、鹿角、龟板、狗脊、骨碎补、萆、牛膝、杜仲、继断、丹皮;茯苓、麦冬、干姜、陈皮、法半夏、木香、砂仁、白芍、枸杞子、地骨皮、香附、贝母、合欢皮、瓜蒌、泽泻、焦栀子;川芎、远志、银花、肉桂。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提高疗效为宗旨,在配方设计上以补益为原则,并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补益脾、肾先后天,理气机升降浮沉;温肝阳,益肝气,养肝血,化痰瘀,以祛除治疗疲劳之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复方新方剂,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慢性疲劳综合症也称慢性疲劳、亚健康、雅皮士流感和免疫功能异常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能解释的持续的或时好时坏的严重疲劳,且不是运动引起,也不能通过卧床休息而减轻,并导致工作、学习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和竞争力的明显下降;同时伴有微热;咽喉疼痛淋巴结肿大;肌张力低下,肌肉松驰酸痛和无力;关节疼痛;头痛;睡眠异常。如嗜睡或失眠;头晕、恶心;腹泄和便秘交替;精神抑郁;体重增加或减轻明显;盗汗;神经性厌食;心跳过速;心律失常;过早搏动;少气懒言、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神经精神症状和免疫系统异常等。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无重大发现,免疫实验室检查常伴有EB病毒抗体滴度的增高。此病自1988年被提出(一篇关于慢性EB病毒感染的报导),1993年国际上确定本病的存在,而后全世界各国的医学家对慢性疲劳综合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未发现持异性的致病因素。由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因不明,发病机理尚未清楚,因此,现代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症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能量合剂(补充肉碱,人体必要的脂肪酸,镁离子),维生素类(如V-B6;V-c;V-E),抗病毒药物、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以及镇痛药和一些退热药。慢性疲劳综合症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环境医学一个常见性、多发性疾病,且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有关资料显示,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英国、美国分别有20%、14%的男性和25%、20%的女性总感到疲劳;在我国,40岁以上的白领阶层中,身体超重者的慢性疲劳情况尤其突出。慢性疲劳综合症多发生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年轻人群中,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在多年来一直对慢性疲劳综合症进行中医药治疗研究,并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依据传统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安全、有效的口服新药——。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抗疲劳复方中药方剂,其一种配方(方1)的成分包括君(主)药人参、沙参、生黄芪、灸黄芪、生甘草、炙甘草、黄精、白术、当归、厚朴、何首乌、玉竹(12味);臣(辅)药升麻、柴胡、荷叶、辛夷、葛根、防风、荆芥、羌活、独活、苍术、黄柏、茵陈、鹿角、龟板、狗脊、骨碎补、萆、牛膝、杜仲、继断、丹皮(21味);佐药茯苓、麦冬、干姜、陈皮、法半夏、木香、砂仁、白芍、枸杞子、地骨皮、香附、贝母、合欢皮、瓜蒌、泽泻、焦栀子(16味);使药川芎、远志、银花、肉桂(4味)。方1的具体用量为(单位克)君(主)药人参10、沙参20、生黄芪15、灸黄芪15、生甘草5、炙甘草5、黄精15、白术10、当归10、厚朴10、何首乌10、玉竹(12味)10;臣(辅)药升麻3、柴胡3、荷叶6、辛夷3、葛根6、防风3、荆芥3、羌活3、独活3、苍术10、黄柏3、茵陈3、鹿角3、龟板10、狗脊3、骨碎补6、萆6、牛膝6、杜仲6、继断6、丹皮(21味)10;佐药茯苓10、麦冬6、干姜3、陈皮6、法半夏3、木香6、砂仁6、白芍10、枸杞子6、地骨皮10、香附10、贝母3、合欢皮10、瓜蒌6、泽泻6、焦栀子(16味)3;使药川芎3、远志10、银花15、肉桂(4味)3。其另一种配方(方2)的成分包括君(主药)山茱萸(去净核)、柏子仁、生黄芪、天麻、菊花、大枣、细辛、肉桂、乌药、人参、当归、酸枣仁、白芍;臣(辅)药藿香、焦白术、茯苓、炙甘草、炮姜、厚朴、防风、木瓜、知母、生甘草;佐药泽兰、佩兰、三棱、莪术、乳香、没药、桃仁、庶虫、水蛭、酒大黄、黄芩、干地黄、天冬、天竺黄、白芥子、鸡内金;引经药吴茱萸、川芎、青皮。方2的具体用量为(单位克) 君(主药)山茱萸(去净核)20、柏子仁15、生黄芪20、天麻6、菊花6、大枣15、细辛3、肉桂6、乌药6、人参3、当归6、酸枣仁20、白芍15;臣(辅)药藿香6、焦白术10、茯苓10、炙甘草10、炮姜6、厚朴6、防风10、木瓜6、知母6、生甘草10;佐药泽兰6、佩兰6、三棱6、莪术6、乳香6、没药6、桃仁10、庶虫6、水蛭3、酒大黄3、黄芩6、干地黄10、天冬10、天竺黄10、白芥子6、鸡内金15;引经药吴茱萸3、川芎10、青皮3。制备方法煎药前,将药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浸过药面片刻(15-20分钟),再行煎者,使药物充分湿润,则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解煎出;煮沸后可改为微火,以免药汁溢出及过快熬干;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方中某些药物的煎法比较特殊,现介绍如下先煎介壳类药物,因质重难煎出味,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十分钟,再下其它药,如龟板;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借其挥发油取效的。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四、五分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走散如方(1)中的木香、银花、茵陈、砂仁;方(2)中的藿香、泽兰、佩兰。另燉或另煎某些贵重药,为了尽量地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煎时被其它药物吸收,可另燉或另煎,如人参,应切成小片,放入加盖盅内,隔水燉两三小时;或用粉碎机粉碎后,过60-80目筛后冲服。鹿角也可粉碎后冲服。本专利技术以提高疗效为宗旨,通过病、证、药的结合研究与临床密切结合为科研思路。方(1)中强壮脾胃药如四君子汤方能纠正药物性胃炎,利于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由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病程较长,大多数患者有长期应用刺激性药物的治疗史,胃肠道功能已有减退,胃粘膜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了体质和治疗效果。正如《外科证治全书》所说的那样“殊不知肌肉乃脾胃所主,治药乃胃气所关,肌肉不能自病,脾胃病之;诸药不能自行,胃气行之。诸药入口,必先入胃,而后行及诸经,以治其病也。未有药伤其脾胃而能愈病者,亦未有不能运行饮食之脾胃,而反能运行诸药也。”因此,本专利技术在配方设计上以补益为原则,并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补益脾、肾先后天,理气机升降浮沉;温肝阳,益肝气,养肝血,化痰瘀,以祛除治疗疲劳之本。与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药剂相比,本专利技术独辟蹊径,整体治疗,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提高了方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它抓住了征候的特点,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以治病求本为宗旨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并严格按照理、法、方、药、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创制而成,使方(1)、(2)中的诸味药各尽其用,互济互制而不偏。专方专治,功专力宏。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按照上述本专利技术方(1)中的各个成分,包括君(主)药、臣(辅)药、佐药、使药,以及所述各相关重量份称取药材,煎药前,将药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浸过药面片刻(15-20分钟),再行煎,使药物充分湿润,则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解煎出;煮沸后可改为微火,以免药汁溢出及过快熬干;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方中的介壳类药物,因质重难煎出味,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十分钟,再下其它药,如龟板;方(1)中的木香、银花、茵陈、砂仁属气味芳香的药物,借其挥发油取效,采取后下,即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四、五分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走散。应当说明的是方剂(1)适宜于早晨服用,并先服药而后食。其方法为将药剂连煎2次,并将2次煎得之药液合均,温服即可。实施例2按照上述本专利技术方(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疲劳复方中药方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方剂(1)和方剂(2),方剂(1)的成分包括:君(主)药:人参、沙参、生黄芪、灸黄芪、生甘草、炙甘草、黄精、白术、当归、厚朴、何首乌、玉竹(12味),臣(辅)药:升麻、柴胡、 荷叶、辛夷、葛根、防风、荆芥、羌活、独活、苍术、黄柏、茵陈、鹿角、龟板、狗脊、骨碎补、萆、牛膝、杜仲、继断、丹皮(21味),佐药:茯苓、麦冬、干姜、陈皮、法半夏、木香、砂仁、白芍、枸杞子、地骨皮、香附、贝母、合欢皮、瓜蒌、泽泻、焦栀子( 16味),使药:川芎、远志、银花、肉桂(4味);方剂(1)中各成分的具体用量为(单位:克)君(主)药:人参10、沙参20、生黄芪15、灸黄芪15、生甘草5、炙甘草5、黄精15、白术10、当归10、厚朴10、何首乌10、玉竹(12 味)10,臣(辅)药:升麻3、柴胡3、荷叶6、辛夷3、葛根6、防风3、荆芥3、羌活3、独活3、苍术10、黄柏3、茵陈3、鹿角3、龟板10、狗脊3、骨碎补6、萆6、牛膝6、杜仲6、继断6、丹皮(21味)10,佐药:茯苓10、麦冬6、干 姜3、陈皮6、法半夏3、木香6、砂仁6、白芍10、枸杞子6、地骨皮10、香附10、贝母3、合欢皮10、瓜蒌6、泽泻6、焦栀子(16味)3,使药:川芎3、远志10、银花15、肉桂(4味)3;方剂(2)的成分包括:君(主药):山茱萸 (去净核)、柏子仁、生黄芪、天麻、菊花、大枣、细辛、肉桂、乌药、人参、当归、酸枣仁、白芍,臣(辅)药:藿香、焦白术、茯苓、炙甘草、炮姜、厚朴、防风、木瓜、知母、生甘草,佐药:泽兰、佩兰、三棱、莪术、乳香、没药、桃仁、庶虫、水蛭、酒大 黄、黄芩、干地黄、天冬、天竺黄、白芥子、鸡内金,引经药:吴茱萸、川芎、青皮;方剂(2)中各成分的具体用量为(单位:克)君(主药):山茱萸(去净核)20、柏子仁15、生黄芪20、天麻6、菊花6、大枣15、细辛3、肉桂6、乌药6、人 参3、当归6、酸枣仁20、白芍15,臣(辅)药:藿香6、焦白术10、茯苓10、炙甘草10、炮姜6、厚朴6、防风10、木瓜6、知母6、生甘草10,佐药:泽兰6、佩兰6、三棱6、莪术6、乳香6、没药6、桃仁10、庶虫6、水蛭3、酒大黄3 、黄芩6、干地黄10、天冬10、天竺黄10、白芥子6、鸡内金15,引经药:吴茱萸3、川芎10、青皮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卫永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