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秀英专利>正文

一种人工椎间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6340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椎间盘。即将人工椎间盘设计为三个部分,上底座、髓核、下底座。上底座通过其底面的凹形球面与髓核的顶面的球形凸面相配合,下底座通过其顶面的燕尾槽与髓核底面的滑轨相连接。当脊柱屈伸时,不仅上底座与髓核通过球面结构作球面弧形滑动,同时,伴随着髓核通过其滑轨在下底座的燕尾槽中作前后滑动。此种设计使人工椎间盘运动比较接近人体椎间盘运动模式,从而降低了邻近椎间盘退变可能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脊柱人工椎间盘
技术介绍
脊柱人工椎间盘,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很多种,但其运动模式与实际的人体椎间 盘运动模式相差甚远,其植入人体后可能加速相邻椎间盘退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与实际椎间盘运动模式较相近的 人工椎间盘。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是人工椎间盘不仅可以做球面弧形运动,同时也具有前后 运动,从而使人工椎间盘运动较接近人体椎间盘的运动为多种运动方式复合的模式。基于以上构思,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椎间盘,包括髓核、上底 座及下底座三个部分。髓核顶部通过凸形球面与上底座底部的凹形球面相接触,髓核底部 通过滑轨与下底座顶部的燕尾槽相连接。且上底座的顶部及下底座底部的终板面表面压有 钛丝及骨诱导涂层,用于上下底座与椎间隙上下终板接触融合,当脊柱屈伸时,不仅上底座 与髓核作球面弧形运动,同时,髓核与下底座进行前后滑动。此种设计使人工椎间盘运动比 较接近人体椎间盘运动模式,从而降低了邻近椎间盘退变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人工椎间盘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的一种人工椎间盘包括一个上底座1、一个髓核部分2、一个下底座3及 两个卡销8、9。本技术的安装方式如下将髓核2底面的滑轨4插入下底座3顶面的燕尾槽 5中,将卡销8、9分别插入燕尾槽5开放端的插孔6、7中,将上底座1底面的凹形球面与髓 核2顶面的球形凹面配合,嵌入脊柱的椎间隙中,上底座1顶面通过表面钛丝涂层与椎间隙 顶部终板接触融合,下底座3底面通过钛丝涂层与椎间隙底部终板接触融合,同时燕尾槽5 开放端向椎体前面。其工作原理当脊柱前屈时,上底座1与髓核2通过球面结构作向前的球面弧形滑 动,同时髓核2的导轨4在下底座3燕尾槽中作向前滑动,因而导致上底座1相对于下底座 3作球面向前圆弧形运动时也伴有向前滑动的运动。当脊柱后伸时,上底座1与髓核2通过 球面结构作向后的球面弧形滑动,同时髓核2的导轨4在下底座3燕尾槽中作向后滑动,因 而导致上底座1相对于下底座3作球面向后圆弧形运动时也伴有向后滑动的运动。权利要求一种人工椎间盘,包括上底座(1)与下底座(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髓核(2),所述髓核(2)的顶面与上底座(1)球面配合,髓核(2)底面与下底座(3)通过滑轨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髓核(2)底面设有倒梯 形滑轨(4),所述下底座(3)顶部设有燕尾槽(5),所述倒梯形滑轨(4)与所述燕尾槽(5)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燕尾槽(5)—端封闭,一端 开放,开放端设有限位的卡销(8、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椎间盘。即将人工椎间盘设计为三个部分,上底座、髓核、下底座。上底座通过其底面的凹形球面与髓核的顶面的球形凸面相配合,下底座通过其顶面的燕尾槽与髓核底面的滑轨相连接。当脊柱屈伸时,不仅上底座与髓核通过球面结构作球面弧形滑动,同时,伴随着髓核通过其滑轨在下底座的燕尾槽中作前后滑动。此种设计使人工椎间盘运动比较接近人体椎间盘运动模式,从而降低了邻近椎间盘退变可能性。文档编号A61F2/44GK201719408SQ20102017274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3日专利技术者李郁松, 蒋秀英 申请人:蒋秀英;李郁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椎间盘,包括上底座(1)与下底座(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髓核(2),所述髓核(2)的顶面与上底座(1)球面配合,髓核(2)底面与下底座(3)通过滑轨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郁松蒋秀英
申请(专利权)人:蒋秀英李郁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