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氧化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5530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对一体化氧化沟的改进,包括氧化沟池体,底或中下部的曝气装置,处理流程末端内置分隔沉淀区,其特征是氧化沟池体中有悬浮型填料,至少沉淀区进水口有填料阻拦网,沉淀区内置横人字形折板或折管泥水分离填料。达到既加大氧化沟中微生物量,使处理容积负荷得到提高,又使得增加的生物量主要集中于悬浮填料上,使得氧化沟水中实际悬浮污泥浓度并不增加或还有减少,可以控制在3000mg/l以下,使内置分隔沉淀区可以按高负荷设计,增加生物量不增加沉淀区面积或还有适当减少,实际有效节省了氧化沟占地面积,占地较普通深沟型氧化沟节省1/3-1/5,较带沉淀区的深沟型氧化沟节省10-20%,悬浮型生物填料还可节约运行能耗可降低20-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对一体化氧化沟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氧化沟生物量高,水中悬浮污泥 少,内置沉淀区面积小,底曝气升深沟型的一体化氧化沟。
技术介绍
氧化沟工艺作为活性污泥工艺的革新,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工艺流程简 单、运行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等特点,在污水处理中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成 熟水处理技术,在水处理中占有相当高的应用比例。氧化沟通常都是以表曝装置例如转盘、 转刷、表曝机等,同时实现向水中供氧和推流循环,然而由于混合泥水循环仅靠表面推流带 动,因此通常沟深较浅一般不超过4. 5米,下游加装导流板也只是适当增加深度,或者改善 底部流态降低污泥沉淀。表曝推流供氧,不仅降低了充氧的利用率,而且污泥浓度受到限制 不能提高,通常氧化沟设计污泥浓度< 3500mg/l,导致污泥负荷小,处理停留时间长,造成 占地相对较大,因而氧化沟占地大,污泥浓度低,成为传统氧化沟推广的重要障碍。中国专利CN1693235A气升式深水型氧化沟,采用间隔设置底部曝气代替表曝,利 用曝气气升带动整体水流向上流动,从而成为整个氧化沟运行的动力源,从而使沟深得到 加大,同时污泥浓度及氧利用率得到提高,污泥浓度可以设计至4000mg/l,提高了氧化沟处 理负荷,减少停留时间,使得占地减小。底部曝气气升式深沟型氧化沟,虽然克服了表面曝 气氧化沟的缺点,但仍需要在氧化沟外设置泥水分离二沉池,以及回流装置,由于工艺要求 二沉池面积通常接近氧化沟,因而实际节地效应仍然有限;其次,并未实质性改变回流操作 复杂,及节省回流能耗及相应回流设备。中国专利CN101269879深沟型气升推流立体循环式倒置A2O整体合建氧化沟,在 气升推流基础上,将主沟分为上、下两层沟道(上层沟道为好氧区,下层沟道为缺氧区),且 前端设置固液分离区,后端为厌氧区。将外置沉淀区移至氧化沟内,达到节省沉淀池面积, 节省整个工艺占地。中国专利CN101269880深沟型气升推流立体循环式整体合建氧化沟,由厌氧区、 缺氧区、微孔曝气器组好氧区及固液分离区组成,主沟前端为厌氧区,厌氧区与主沟末端间 主沟分为上层好氧区,下层缺氧区,固液分离区设置厌氧区和第η级好氧反应区之间。上述两个专利虽然提出将沉淀区移至氧化沟内设置,以达到减少另设沉淀池占 地面积,并可以省略污泥回流操作及动力消耗,剩余污泥可以简便排出,还省去沉淀池刮 泥设备,使操作变得简单。在水处理工程沉淀池面积设计中,当污泥浓度相对较低例如 (3500mg/l时,负荷取值较大,沉淀池负荷可以按照1. 0-3. 0m3/m2. h设计;当污泥浓度相对 较高例如彡3500mg/l时,负荷取值较低,沉淀池负荷只能按照0. 5-1. 5m3/m2. h设计。然而 由于深沟型氧化沟采用底部曝气可以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容积负荷),缩短停留时间。但 高污泥浓度必然加大沟内悬浮状污泥浓度,而沟内高悬浮状污泥浓度又使得泥水分离只能 按较低表面负荷设计,由此造成沉淀区所占面积较大,从而加大了氧化沟占地,而且可能会 使得采用深沟型节省的面积,在沉淀区面积增大中被抵消,因而实际节地面积有限。其次,污水中经絮凝的流行性污泥比重一般大于1,水中悬浮污泥浓度增高,使得为实现氧化沟水 力循环,需要增加运行能耗,因此高污泥浓度带来运行能耗的增加。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氧化沟生物量高,水中悬浮 污泥少,内置沉淀区面积小的一体化氧化沟。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底部曝气的深沟型氧化沟中投加悬浮填料,在沉 淀区周围设置阻拦网,以及在沉淀区中改用横人字形折板或折管泥水分离填料,达到既提 高氧化沟中生物量,提高氧化沟处理容积负荷,又使得增加的生物量主要集中于悬浮填料 上,而水中悬浮污泥浓度并不增加或还有减少,可以维持普通氧化沟的低悬浮污泥浓度甚 至低于普通氧化沟悬浮污泥浓度,从而使沉淀区可以按高负荷设计,达到提高生物量不增 加沉淀区面积或还有适当减少;并且填料悬浮挂膜后填料比重不高于污水比重,悬浮在水 中,因而不需为防止沉降而增加运行能耗(不需另增加流速);横人字形折板或折管填料, 不仅可以避免污泥浓度突然增加或减少造成污泥上浮现象,而且下层斜导流板缓冲有利于 形成动态悬浮层,可以利用其很好的絮凝和吸附作用,使进入沉淀区的细小颗料被吸附加 大,有利于提高此部分悬浮颗粒的去除率。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 具体说,本专利技术一体化氧化沟,包括氧化沟池体,底或中下部的曝气装置,处理流程未端内 置分隔沉淀区,其特征在于氧化沟池体中有悬浮型填料,至少沉淀区进水口有填料阻拦网, 沉淀区内置横人字形折板或折管泥水分离填料。本专利技术中。氧化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各种形式氧化沟的沟型,通过底部曝气区的不同设置, 氧反应区长度的改变,可以分别形成A/0工艺,A2/0工艺,以及通过设置多个进水口,还可以 是多点进水A/0或A2/0工艺。底或中下部曝气装置,其作用同现有技术,形式不限,可以采用现有水处理中各种 底部曝气装置。曝气装置的设置,可以如中国专利CN1693235A在沟池底设置,也可以如中 国专利CN101269879、CN101269880,将部分分隔上下层,在上层底部设置(池深中下部),下 层形成厌氧区。添加悬浮型填料,主要是从既提高氧化沟内生物量,提高处理负荷,又使得大量生 物附着在填料上,尽可能不增加或少增加水中悬浮污泥浓度考虑,设计合理还可使悬浮污 泥略有下降,使高生物量氧化沟,实际水中悬浮污泥可以保持在普通氧化沟低污泥量,以此 使内置沉淀区可以按高负荷设计,达到增加生物量不增加或减小沉淀区面积和节省运行能 耗,此为在本专利技术氧化沟中添加悬浮填料,与普通水处理采用悬浮填料的不同。所说悬浮 型填料,可以是水处理中应用的各形式的悬浮型填料(比重同现有技术以附着生物后仍能 保持悬浮状态选择)。其中一种较好是选择体积和比表面积都相对大的悬浮填料,例如中 空轮状短管悬浮填料,大的体积有利于沉淀区进水阻拦网的拦截,此外中空轮状短管填料, 比表面积大,并存在内外两个不同微环境,微生物种群丰富。填料添加体积量占氧化沟的 15-30%,具体视水中悬浮污泥浓度确定。沉淀区在氧化沟处理流程未端,是按进水处理流程确定,经前面工艺处理最后进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沉淀区的布置,可以有多种形式,但较好是考虑留有处理液环流动 通道,填料的循环流动有利于丰富微生物种群。至少沉淀区进水口有填料阻拦网,主要功能是拦截悬浮填料,不使其进入沉淀区 影响泥水分离,以及随出水流失。沉淀区内置横人字形折板或折管泥水分离填料,由二个方向相反的斜板(管)组 成,上层斜板(管)同水处理沉淀池中斜板(管)填料起泥水分离功能,下层反向斜板,可 以起到流速缓冲及对底部进水均勻分配,并还有利于形成动态悬浮污泥层,可以充分发挥 此悬浮层污泥强的絮凝和吸附作用,使进入沉淀区的细小颗料被吸附聚积增大,从而加大 了此部分不易沉降污泥的有效去除率。上下二个方向相反的折板或折管,一种较好是下层 折板或折管长度为上层的1/3-1/5,上层折板长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本专利技术一体化氧化沟,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在底曝气升式深沟型氧化沟中投 加悬浮填料(不选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氧化沟,包括氧化沟池体,底或中下部的曝气装置,处理流程未端内置分隔沉淀区,其特征在于氧化沟池体中有悬浮型填料,至少沉淀区进水口有填料阻拦网,沉淀区内置横人字形折板或折管泥水分离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杭品艳杭明辉刘滨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一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一环集团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一环环保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