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旋转平台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5150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膝关节旋转平台假体,具有胫骨托和胫骨垫;所述胫骨托的上端面与胫骨垫的下端面均为平面,胫骨托上端面设有两至三根限位柱,其中一个限位柱为主限位柱;胫骨垫的下端面边缘设有相应的开口限位槽,其中一个限位槽为主限位槽;各限位柱分别设置在对应限位槽中,主限位柱与对应的主限位槽前后方向移动、上下方向限位连接,其他限位柱可在相应限位槽内移动,主限位槽开口处与其他限位槽内端距离小于主限位柱与其他限位柱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胫骨垫可以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前后移动以及适当的转动,符合正常的人体自然膝关节运动过程的同时而不会发生过渡转动、脱离等现象,设计巧妙合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人工关节假体,特别涉及一种膝关节旋转平台假体
技术介绍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结构最为复杂的关节之一,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最主要的关 节。膝关节假体系统的发展距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当人体自然膝关节由于病变或损伤等 原因造成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时,就需要采用膝关节假体系统予以替换,以重建膝关节正 常功能,减少病人的病痛和不便,实施膝关节假体系统置换术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能 最大限度地恢复病患者的行动能力。膝关节假体分为固定平台型膝关节假体和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固定平台型膝 关节假体采用蝶形或圆形与平面接触方式,关节接触面较小,吻合度较低;而旋转平台型膝 关节假体模拟了人体正常膝关节结构,在股胫关节中植入类似半月板的衬垫,股胫关节采 用圆面接触,吻合度较高,减少了假体的接触应力,而且衬垫可以在关节内移动,活动度、关 节功能较好,假体磨损低,符合人体膝关节复杂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通常所述的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包括股骨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也称为胫骨 平台假体),股骨假体通过安装茎或螺钉或粘接方式与股骨远端连接,旋转平台假体包括胫 骨托和胫骨垫,胫骨托安装在胫骨近端,而胫骨垫则设置在股骨假体和胫骨托之间,可以在 胫骨托上平移或转动,胫骨垫上端与股骨假体下端的关节面相配,用来模拟正常的人体自 然膝关节运动过程。目前使用的旋转平台假体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以ZIMMER(捷迈)公司的MBK旋 转膝为代表,这种旋转膝的旋转平台假体的胫骨垫通过安装茎转动连接卡接在胫骨托上, 虽然能旋转,但只能是以安装茎为轴心的固定旋转,不符合人体膝关节的内外侧不对称旋 转的要求,同时对于旋转不进行限制,容易因为过度旋转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另一种是以 J0HNS0N&J0HNS0N(强生)公司的LCS旋转膝为代表,这种旋转膝的旋转平台假体的胫骨托 上部是一个限位平台,胫骨垫与胫骨托只是接触而无具体的固定连接,其运动方式符合人 体膝关节的内外侧不对称旋转的要求,但胫骨垫容易脱离胫骨托,这对全膝置换后的患者 会产生许多风险,并可能导致关节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模拟正常的人体自然膝关节运动 过程的膝关节旋转平台假体。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膝关节旋转平台假体,具有胫骨托和胫 骨垫;所述胫骨托的上端面与胫骨垫的下端面均为平面,胫骨托上端面设有两至三根限位 柱,其中一个限位柱为主限位柱;胫骨垫的下端面边缘设有相应的开口限位槽,其中一个限 位槽为主限位槽;各限位柱分别设置在对应限位槽中,主限位柱与对应的主限位槽前后方 向移动、上下方向限位连接,其他限位柱可在相应限位槽内移动,主限位槽开口处与其他限位槽内端距离小于主限位柱与其他限位柱之间的距离。上述一种膝关节旋转平台假体的胫骨托上端面设有三根限位柱,分别为主限位 柱、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三根限位柱呈品字形排列,主限位柱截面形状为“T”形;胚骨垫 的下端面边缘设有三个限位槽,分别为主限位槽、左限位槽和右限位槽,各限位槽均在胫骨 垫的下端面边缘处开口,主限位槽为长圆形开口槽,左限位槽和右限位槽为“V”形开口槽, 主限位槽截面形状为“T”形,主限位柱设置在主限位槽中,左限位柱设置在左限位槽中,右 限位槽设置在右限位槽中,主限位槽开口处与左限位槽内端距离小于主限位柱与左限位柱 之间的距离,主限位槽开口处与右限位槽内端距离小于主限位柱与右限位柱之间的距离。上述一种膝关节旋转平台假体的主限位柱为截面形状为“T”形的圆柱体。上述一种膝关节旋转平台假体的胫骨垫在胫骨托上的前后方向最大位移距离为 4 6毫米,胫骨垫在胫骨托上以主限位柱为圆心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4 16度。上述一种膝关节旋转平台假体的胫骨垫在胫骨托上的前后方向最大位移距离为5 毫米,胫骨垫在胫骨托上以主限位柱为圆心向外侧转动的最大角度为12度,向外侧转动的 最大角度为3度。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本技术的胫骨托和胫骨垫采用柱与槽的配 合,限制胫骨垫上下方向的位移,同时限位柱之间的距离与限位槽之间的距离设计,即可方 便装配,又可防止胫骨垫脱离胫骨托的现象发生,同时限制了胫骨垫的过渡转动,设计巧妙 合理;(2)本技术主限位柱采用截面形状为“T”形的圆柱体,制造方便、限位准确、转动 灵活、磨损低;(3)本技术前后方向最大位移5毫米,转动角度外侧为12度,内侧为3 度,可根据人体左右膝关节来进行合理使用,符合正常的人体自然膝关节运动过程,具有较 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 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胫骨垫与筋骨托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胫骨垫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胫骨垫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胫骨垫极限位置1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胫骨垫极限位置2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胫骨垫极限位置3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胫骨垫极限位置4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至图7,本技术具有胫骨托1和胫骨垫2 ;胫骨托1的上端面与胫骨垫 2的下端面均为平面,胫骨托1上端面设有三根限位柱3,分别为主限位柱31、左限位柱32 和右限位柱33,三根限位柱3呈品字形排列,主限位柱31为截面形状为“T”形的圆柱体; 胫骨垫2的下端面边缘设有三个限位槽4,分别为主限位槽41、左限位槽42和右限位槽43,各限位槽4均在胫骨垫2的下端面边缘处开口,主限位槽41为长圆形开口槽,左限位槽42 和右限位槽43为“V”形开口槽,主限位槽41截面形状为“T”形,主限位柱31设置在主限 位槽41中,主限位柱31与对应的主限位槽41前后方向移动、上下方向限位连接,左限位柱 32设置在左限位槽42中并可在槽内移动,右限位槽43设置在右限位槽43中并可在槽内移 动,胫骨垫2在胫骨托1上的前后方向最大位移距离为5毫米,胫骨垫2在胫骨托1上以主 限位柱31为圆心向一侧转动的最大角度为12度,向另一侧转动的最大角度为3度,主限位 槽41开口处与左限位槽42内端距离小于主限位柱31与左限位柱32之间的距离,主限位 槽41开口处与右限位槽43内端距离小于主限位柱31与右限位柱33之间的距离。 由于现在的胫骨垫2大都为弹性体材料,在装配时只要将胫骨垫2放置在胫骨托1 上的相应位置,然后敲击安装,胫骨垫2发生轻微弹性变形后卡接在胫骨托1上,在正常的 移动过程中胫骨垫的限位柱会受到筋骨托限位槽的限制而以及主限位槽、柱的“T”连接限 制而无法脱离,但可以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前后移动以及适当的转动,符合正常的人体自然 膝关节运动过程的同时而不会发生过渡转动、脱离等现象。权利要求一种膝关节旋转平台假体,具有胫骨托(1)和胫骨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托(1)的上端面与胫骨垫(2)的下端面均为平面,胫骨托(1)上端面设有两至三根限位柱(3),其中一个限位柱(3)为主限位柱(31);胫骨垫(2)的下端面边缘设有相应的开口限位槽(4),其中一个限位槽(4)为主限位槽(41);各限位柱(3)分别设置在对应限位槽(4)中,主限位柱(31)与对应的主限位槽(41)前后方向移动、上下方向限位连接,其他限位柱(3)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膝关节旋转平台假体,具有胫骨托(1)和胫骨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托(1)的上端面与胫骨垫(2)的下端面均为平面,胫骨托(1)上端面设有两至三根限位柱(3),其中一个限位柱(3)为主限位柱(31);胫骨垫(2)的下端面边缘设有相应的开口限位槽(4),其中一个限位槽(4)为主限位槽(41);各限位柱(3)分别设置在对应限位槽(4)中,主限位柱(31)与对应的主限位槽(41)前后方向移动、上下方向限位连接,其他限位柱(3)可在相应限位槽(4)内移动,主限位槽(41)开口处与其他限位槽(4)内端距离小于主限位柱(31)与其他限位柱(3)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鸿远谢峰
申请(专利权)人:创生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