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翅片组及使用该散热翅片组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5004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翅片组及使用该散热翅片组的散热装置,其由一定长度的散热翅片来回折叠形成多层连续型结构,各层间具有一定间隔的,所述翅片组包括位于折叠部位的翅片连接区,及预留平面区和开设于该预留平面区用于穿设换热元件的翻边孔,所述翅片组的其它部位是弯折区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翅片具有散热面积大、强度高、振动小及防止气流倒流的效果。而使用该散热翅片组的散热装置包括:均热基板、热管组、散热翅片组,其具有散热效果好、噪音低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 涉及一种散热翅片组及使用该散热翅片的散热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 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的非平面结构散热翅片组及使用该散热翅片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高性能的散热模组一般由基板、热管、翅片及散热风扇等主要部件构成,随着 电子产品技术的发展,一些性能强劲的芯片功耗也日益增加,目前台式电脑主流中央处理 器功耗达到100W以上,大部四核处理器发热功耗高于125W,增加热管数量以及采用大口径 高转速散热风扇虽然能部分地解决问题,但随之而来噪音、成本、体积、重量都会增加。在一 个有限的空间、重量、制造成本及噪音条件下改良结构以提高散热模组的散热能力显然更 具有现实意义,而在散热模组的主要部件中,翅片的结构改良一直被忽视。现有的散热装置大多使用平面的散热翅片,这种散热翅片至少有以下缺陷散热 面积有限、散热翅片强度低、容易振动发出噪音、不能形成有效的气流导流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翅片,其由一定长度的 散热翅片来回折叠形成多层连续型结构,各层间具有一定间隔的,所述翅片组包括位于折 叠部位的翅片连接区,及预留平面区和开设于该预留平面区用于穿设换热元件的翻边孔, 所述翅片组的其它部位是弯折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均热基座、安装于该基座上的热管组、及 穿设于该热管组上的散热翅片组,所述散热翅片组由一定长度的散热翅片来回折叠形成多 层连续型结构,各层间具有一定间隔的,所述翅片组包括位于折叠部位的翅片连接区,及预 留平面区和开设于该预留平面区用于穿设热管组的翻边孔,所述翅片组的其它部位是弯折 区。根据实施例,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优选的所述方式所述散热翅片组由铝或铜等高导热能力金属薄片连续冲压成型。所述散热翅片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截面轮廓对应弯折区为波浪形、连续方槽形、 梯形、半圆形或连续三角形。所述散热翅片组各层中的用于穿设热管的翻边孔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对应。所述散热翅片组中各层按照以下方式设置,即各相邻两层的弯折区的上弯和下弯 部位分别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对应,或各相邻两层的其中一层的弯折区的上弯部位与另一层 的下弯部位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对应。所述散热翅片组中各层按照以下方式设置,即所述散热翅片组有两个,两个翅片 组中的各层翅片相互交错叠置在一起。所述均热基座包括底板和上盖,所述底板和上盖对应的开设有半圆形的凹槽,所 述热管组包括至少两个U形的马蹄型热管,所述凹槽与所述U形的底部形状相适配。还包括散热风扇及风扇固架,所述风扇固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翅片组上端和下端 的上固架和下固架,所述上固架和下固架分别开有与所述翻边孔对应的通孔;所述散热风 扇安装于所述上固架和下固架上,其工作时的气流方向沿所述弯折区所形成的凹槽的方 向。本技术所述的散热翅片有益效果是采用散热翅片来回折叠形成多层连续型结构形成散热翅片组,可以无需对翅片组 进行两侧翻边及扣FIN(FIN翅片,散热片)的工序,加工简单,成本低;又,采用弯折区结构, 使得散热翅片散热面积大、强度高,从而可以减小振动、噪音低并有气流引导的效果。通过翻边孔结构,可增大散热翅片组和热管组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传热效 果;各层中的翻边孔相互对应,则可方便安装。各相邻两层的弯折区的上弯和下弯部位分别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对应,便于加工且 可形成均勻一致的通风槽。各相邻两层的其中一层的弯折区的上弯部位与另一层的下弯部位在垂直方向上 相互对应,则可保持同样体积的情况下在各层间形成更大的通风槽,进一步提升通风效果。凹槽与所述U形的底部形状相适配,从而两者可以更好的相互接触,提高传热效^ ο所述散热风扇工作时的气流方向沿所述弯折区所形成的凹槽的方向,可更好的减 小风阻,增大风速,更快的将热量带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散热翅片组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散热翅片组另一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两个翅片组 中的各层翅片相互交错叠置在一起所构成的散热翅片组);图3是图1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散热翅片组的主视图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散热翅片组中其中一层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散热装置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组装爆炸图;图6是翅片的冲压加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3、4所示,散热翅片组3是由一定长度的非平面结构散热翅片来回折叠而 形成的,折叠时的翅片连接区31采用非平面或平面结构过渡,折叠后各层之间有一定的间 隙,以便形成气流槽道。其中在配合热管组2的位置处预留平面区32,并开有穿FIN翻边孔 34,以增加热管与翅片组的接触面积,在平面区的两侧是弯折区33,其外形可以是波浪形、 连续方槽形、半圆形、连续三角形或其它类似形状。翅片间的间距及翅片本身的厚度,可以 根据实际的散热要求确定。所述散热翅片由铝或铜等高导热能力金属薄片连续冲压成型。 其中,所述的热管组2也可以是其他散热元件。所述散热翅片组3各层中的用于穿设热管的翻边孔34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对应,以方便组装。所述散热翅片组3中各层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设置,即各相邻两层的弯折区33的 上弯和下弯部位分别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对应;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设置,即各相邻两层的 其中一层的弯折区33的上弯部位与另一层的下弯部位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对应。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散热翅片组3有两个,两者中各层翅片相互交 错叠放,从而将两者叠置在一起,如图2所示。实施例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均热基座1,镶嵌于该基座1上的热管组 2,及穿设于该热管组2的非平面结构散热翅片组3,非平面结构散热翅片组3被套上风扇固 架4、并通过固架4装配上散热风扇5。如图5所示,均热基座1包括底板11和上盖12,它们在相对应的地方分别开有半 圆型的凹槽,用于镶嵌热管组2。其中底板11底部留有光滑的凸起平面用于与发热芯片接 触,该平面两侧留有凹槽,凹槽四个角落开有螺丝孔,用于与发热芯片装配。镶嵌于底板11 和上盖12的热管组2包括四根侧视图呈“U”形的马蹄型热管,其中镶嵌于底板11和上盖 12的热管段为热管的吸热部21,沿吸热部21往翅片组方向延伸,并穿插在非平面结构散热 翅片组3 —段为热管的放热部22。热管组2与均热基座1、非平面结构散热翅片组3之间 可以通过焊接、紧配或黏贴的方式固定。所述凹槽形状与所述马蹄型热管的“U”形的底部 形状相适配,从而两者间形成面接触,以利于传热。散热翅片组3上下方分别配合有风扇固架4,包括上固架41和下固架42,分别开 有与热管组2和散热翅片组3相对应的通孔,侧边则开有用于固定散热风扇5的螺丝孔。散 热风扇5固定后覆盖在翅片组3的一端,其工作时产生的强制气流沿翅片组2各层之间形 成的槽道方向。散热器工作时,均热基座1与发热芯片接触,吸收其产生的热量并将所吸收的热 量传递至热管组2的吸热部21,热管内部工质在真空条件下,快速吸热汽化将热量传递至 放热部32,此时热量再通过热传导均勻地传递到翅片组3,最后通过散热风扇5产生的强制 气流将翅片组上的热量转移至大气当中。而热管内的工质于放热部32释放热量后冷凝成 液态重新回流至吸热部21,并再次吸热汽化,如此循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翅片组,其特征在于:由一定长度的散热翅片来回折叠形成多层连续型结构,各层间具有一定间隔的,所述翅片组包括位于折叠部位的翅片连接区,及预留平面区和开设于该预留平面区用于穿设换热元件的翻边孔,所述翅片组的其它部位是弯折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梓荣张礼华张礼政
申请(专利权)人:锘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