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4566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恒温柜。该恒温柜基于半导体热电技术,利用半导体热电恒温模块体积小、安装灵活的特点,将半导体热电芯片通过传导板直接与被恒温物接触,无需空气的热交换,并且结合柜体内的与柜体内空间完全隔离的封闭的换热风道,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达到对被控对象的恒温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热电芯片
,尤其涉及一种恒温柜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热电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半导体热电材料的“Peltier效应”,通 过改变加于半导体热电芯片的直流电压极性来实现制冷或制热成为半导体热电芯片的重 要应用。由于半导体热电芯片的制热效率大于1,优于PTC热效率,因此基于半导体热电芯 片设计而成的半导体热电系统体积小、安装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局部封闭空间的恒温控制。 应用半导体热电芯片制成的恒温柜可用于蓄电池等物品的恒温处放。例如蓄电池,其寿命 及工作特性与使用的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如何在大的环境温度变化的条件下实现蓄电池的 恒温保护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需求,现有技术中恒温柜将半导体热电芯片设置在恒温柜的柜壁上,其 采用半导体温差电制冷/制热技术,实现了恒温柜内部空间的制冷/制热,对放置恒温柜中 的蓄电池产生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现有技术恒温柜是制冷/制热恒温柜内的空气,并通 过恒温柜内的空气与蓄电池进行热交换实现对蓄电池的恒温保护。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 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恒温柜保护对象为蓄电池,使其寿命延长,但恒温柜内除蓄电池存放空 间外尚有许多空余的空间,能量在空间的传递过程中会造成一部分能量的无谓损耗,制冷/ 制热效率低,能量损失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恒温柜,以实现对被控对象 的直接热交换。本技术提供一种恒温柜,包括设置有容置空间的柜体,所述柜体四周设置有 柜壁,所述柜壁上设置有密闭风道,在所述柜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承载被控对象的承 载梁;所述柜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恒温控制装置,所述恒温控制装置包括换热器,所 述换热器上设置有半导体热电芯片,所述半导体热电芯片上设置有通过与所述被控对象直 接接触进行热交换的传导板;所述换热器、所述半导体热电芯片和所述传导板通过一壳体 封装成型,所述恒温控制装置搭设在所述承载梁上;在所述恒温控制装置中的所述传导板贴附在所述控制对象上的状态下,所述换热 器的风道槽的一端部与相邻柜壁的密闭风道的风道口相对接,所述换热器中的风道槽的另 一端部与相邻柜壁的密闭风道的风道口相对接,所述风道槽和各所述柜壁的密闭风道在所 述柜体内形成一封闭的换热风道。如上所述的恒温柜,其中,所述恒温控制装置中所述半导体热电芯片周围、所述换 热器与所述传导板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垫。如上所述的恒温柜,其中,所述隔热垫与所述传导板之间还设置有隔热泡沫。如上所述的恒温柜,其中,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横梁,所 述支撑横梁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置有隔热泡沫。如上所述的恒温柜,其中,所述支撑横梁还连接有一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下方的、用 于调节所述换热器、所述半导体热电芯片和所述传导板整体高度的升降调节装置。如上所述的恒温柜,其中,所述恒温控制装置中,在所述传导板的侧面还设置有冷 凝水吸收装置,所述冷凝水吸收装置包括导水槽和设置在所述导水槽内的吸水布,所述导 水槽的下端开口与所述换热器连通。如上所述的恒温柜,其中,所述柜体内在至少一个柜壁上所述密闭风道的风道口 的位置处,还设置有换热风扇。如上所述的恒温柜,其中,所述柜壁包括保温层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外围的金 属壳,所述密闭风道开设在所述金属壳内。如上所述的恒温柜,其中,在至少一个柜壁上还设置有进风口。如上所述的恒温柜,其中,所述柜体内还设置有一隔板,将柜体内的空间分隔成两 个独立的封闭子空间。如上所述的恒温柜,其中,所述传导板还连接有感温器。本技术提供恒温柜,基于半导体热电技术,利用半导体热电恒温模块体积小、 安装灵活的特点,将半导体热电芯片通过传导板直接与被恒温物接触,无需空气的热交换, 并且结合柜体内的与柜体内空间完全隔离的封闭的换热风道,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达 到对被控对象的恒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柜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柜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柜放置被控对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柜中的恒温控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柜中的换热风道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柜中的换热风道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柜中的换热风道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柜放置被控对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柜体-1 ;恒温控制装置_2 ;蓄电池-3 ;柜壁-11;承载梁-12; 换热器-21;半导体热电芯片-22 ;传导板-23 ; 隔热垫-24 ;隔热泡沫-25 ; 壳体-26 ; 导水槽-28 ;吸水布-29 ;换热风扇-31;隔板-32;支撑横梁-27 ; 升降调节装置-30 进风口 -111 ;保温层-112;金属壳-113; 风道槽-21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恒温柜通过空气的热交换实现被控对象例如蓄 电池的恒温控制,而带来的制冷/制热效率低、能量损失大等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恒温 柜,结合被控对象的特点,对柜体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最大限度实现对被恒温物体的能量 利用率。被控对象可以为蓄电池,或其他物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柜进行详细介绍。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柜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 供的恒温柜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柜放置被控对象的结 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恒温柜包括柜体1,该柜体1四周设置有柜壁,四周设 置的柜壁将柜体1内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于放置被控对象,以下各实施例以蓄电池为 被控对象为例进行说明。柜体1中位于正面的柜壁11为柜门,在柜门上设置有进风口 111, 风可以从进风口 111进入到柜体内部,为了实现柜体内封闭的换热风道与容置空间的完全 隔离,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恒温柜在相应位置的柜壁上设置密闭风道。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恒温柜的容置空间内还设置有用于承载被控对象的承载 梁12,该承载梁12固接在柜体1的框架上。为了放置1个或多个被控对象,柜体1内包括 一组或多组的承载梁12,其中一组承载梁12可以包括两个梁。各组承载梁12可以垂直设 置在容置空间内,或水平设置等。图中所示为设置一组承载梁12。为了实现对柜体1内的被控对象例如蓄电池3进行恒温控制,本实施例的恒温柜 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的恒温控制装置2,该恒温控制装置2搭设在承载梁12上,实现一体化 设计,恒温控制装置2上放置蓄电池3。恒温控制装置2与蓄电池3直接接触,无需空气进 行热交换,热交换的路径最短,热交换效率最高。图4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温柜,包括设置有容置空间的柜体,所述柜体四周设置有柜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柜壁上设置有密闭风道,在所述柜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承载被控对象的承载梁;所述柜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恒温控制装置,所述恒温控制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半导体热电芯片,所述半导体热电芯片上设置有通过与所述被控对象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的传导板;所述换热器、所述半导体热电芯片和所述传导板通过一壳体封装成型,所述恒温控制装置搭设在所述承载梁上;  在所述恒温控制装置中的所述传导板贴附在所述控制对象上的状态下,所述换热器的风道槽的一端部与相邻柜壁的密闭风道的风道口相对接,所述换热器中的风道槽的另一端部与相邻柜壁的密闭风道的风道口相对接,所述风道槽和各所述柜壁的密闭风道在所述柜体内形成一封闭的换热风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俊岭胡继业陈勋卢汉华陈国良包静何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创智信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