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刚生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338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它包括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桂皮醛7-32份,藿香油8-3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它为临床各种深部真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型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可制成口服剂(如胶囊剂、软胶囊剂)、注射剂、滴眼剂。可用于治疗系统性(各种脏器)的念珠菌感染、肺部曲霉素感染、角膜真菌感染等深部真菌感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配制品,具体地说是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浅部感染多发生在指(趾)甲、皮肤、阴道和口腔等部位,其易观察,治疗药物品种多、疗效也显著。深部感染多发生在肺、脑、消化道等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其致病菌以念珠菌(如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为主,其次是引起肺部感染的曲霉菌(如烟曲霉菌、黄曲霉、青霉等)。深部真菌感染多为继发性感染,其治疗药物品种少、疗效差、毒副作用大。近年来,随着免疫制剂、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工作的开展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出现,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临床各科都在逐年上升,且其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具有抗深部真菌感染作用的药物主要有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氟康唑。但这些药物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两性霉素B肾毒性发生率高,对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也具有毒性作用。制霉菌素虽对深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吸收后毒性大,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口腔、阴道和皮肤的白念珠菌感染。咪康唑口服吸收差,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多通过静脉给药,而静脉给药又常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氟康唑仅对部分念珠菌感染有效,对克柔氏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天然耐药,对曲霉菌感染疗效不佳。因此,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目前在国内外医学界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临床迫切需要获得新型、高效、安全的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抗菌广谱、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小的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它包括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桂皮醛7-32份,藿香油8-32份。本专利技术是经反复实验,筛选出具有良好协同作用的中药成份进行配伍,使其不但具有良好的抗深部真菌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为了进一步增强本专利技术的抗菌作用,最好是在所说的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还有6-12份丁香油。在本专利技术中丁香油与藿香油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故藿香油亦可由丁香油替代,其配比量亦同藿香油的用量相同。桂皮醛和丁香油构成的中药组合物亦为本专利技术,其亦可达到本专利技术所述效果。本专利技术药物,可制成口服剂(如胶囊剂、软胶囊剂)、注射剂、滴眼剂。可用于治疗系统性(各种脏器)的念珠菌感染、肺部曲霉素感染、角膜真菌感染等深部真菌感染。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可采用蒸馏法,将桂皮和藿香粗粉加水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制备得桂皮醛和藿香油。再按本专利技术所选择的重量配比进行称取、混合,加入适宜的赋形剂,即可制备成胶囊剂或注射剂、滴眼剂等。本专利技术成人口服用量以胶囊剂(0.5g/粒)为例,每日15-24粒(总药量内含桂皮醛2.34-7.02g、藿香油2.34-7.02g)。注射用量为每日100ml(内含桂皮醛2.34-7.02g、藿香油2.34-7.02g)。医师也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酌情增加或减少。本专利技术药物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它为临床各种深部真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型药物。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验得到了证明。本专利技术药物与氟康唑对念珠菌、曲霉菌抗菌活性对比实验药物来源本专利技术药物即香桂胶囊(在以下所有实验中香桂胶囊即指本专利技术胶囊制剂)。香桂胶囊(每粒内含桂皮醛0.16g、藿香油0.16g)由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批号0101-03,氟康唑胶囊由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90601。菌种来源临床分离株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真菌室,均为致病性深部真菌(直接镜检可见大量菌丝,培养有念珠菌生长,经鉴定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标准菌株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所购买。临床株白念珠菌(30株)、热带念珠菌(20株)、克柔氏念珠菌(10株)。标准株白念珠菌(2株)、热带念珠菌(2株)、克柔氏念珠菌(2株)、烟曲霉(2株)、黄曲霉(2株)。实验方法药基配制采用试管内药基法,先将香桂胶囊内含物用5倍生理盐水在研钵内研20分钟,再与高压灭菌后的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趁热(液态)充分混合,倍比稀释成A(桂皮醛2.06mg/ml、藿香油1.03mg/ml)、B(桂皮醛1.03mg/ml、藿香油0.55mg/ml)、C(桂皮醛0.515mg/ml、藿香油0.257mg/ml)、D(桂皮醛0.257mg/ml、藿香油0.129mg/ml)、E(桂皮醛0.129mg/ml、藿香油0.064mg/ml)、F(桂皮醛0.064mg/ml、藿香油0.032mg/ml)、G(桂皮醛0.032mg/ml、藿香油0.016mg/ml)。氟康唑同上配制成A(2.06mg/ml)、B(1.03mg/ml)、C(0.515mg/ml)、D(0.257mg/ml)、E(0.129mg/ml)、F(0.064mg/ml)、G(0.032mg/ml)的浓度,分装试管,置斜面。菌种接种挑取适量菌株与生理盐水混合,丝状真菌置于研磨器中与生理盐水混合研磨,使每毫升菌悬液含1×105-6菌细胞,每个试管内接种50μl菌悬液,每个浓度接种2管,同时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作对照。置36℃恒温箱内,每日观察生长情况,分别1、2、3周做记录,3周后最大稀释度无菌落生长为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见表1、表2、表3表1香桂胶囊对临床株念珠菌MIC(mg/ml) 表2香桂胶囊对五种真菌标准株MIC(mg/ml) 表3氟康唑胶囊对念珠菌、曲霉临床株、标准株MIC(mg/ml) 实验表明本专利技术对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临床株和标准株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烟曲霉也有显著的作用。对照组氟康唑对白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克柔氏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曲霉菌抗菌作用小。本专利技术药物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实验实验菌株白念珠菌和烟曲霉从临床标本(便、痰)中分离培养出具有致病性(直接镜检可见大量菌丝体)的菌株,并经小培养后,生化鉴定菌种。药物本专利技术口服胶囊制剂(0.5g克/每粒,内含桂皮醛0.16g,藿香油0.16g),由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提供,批号20000507。实验方法药基的制备先将本专利技术胶囊内容物处理,用95%乙醇溶解,再加入到已灭菌的葡萄糖、蛋白胨液基(4%葡萄糖、1%蛋白胨)中,使每毫升药基含桂皮醛0.515ul广藿香油0.25ul,95%乙醇0.1ml。葡萄糖蛋白胨液基(葡萄糖4%,蛋白胨1%)做空白对照。葡萄糖蛋白胨乙醇液基(葡萄糖4%,蛋白胨1%,乙醇1%)做乙醇对照。将液基分装在无菌试管内,每管5ml。抗菌实验将已鉴定的白念珠菌、烟曲霉取2mm3大小的菌块,接种到药基内,于36℃恒温箱培养。分别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然后离心,上清液去掉,SEM用2.5%戊二醛固定菌块,TEM用4%戊二醛固定菌块。电镜样品制备将已固定的标本送电镜室,常规制备SEM和TEM样品分别用Hitachi(日立)S-520扫描电镜和H-5000透射电镜下观察。实验结果SEM观察结果(见表4、表5)白念珠菌SEM观察(见表4)表4 烟曲霉SEM观察结果(见表5)表5 TEM观察结果(见表6、表7)白念珠菌TEM观察结果(见表6)表6 烟曲霉TEM观察结果(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桂皮醛7-32份,藿香油8-32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生
申请(专利权)人:王刚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