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人艾滋病毒和其它病原体性传播的新型杀微生物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3257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防人艾滋病毒和其它病原体性传播的新型杀微生物剂,具体地,是硝酸镧和来源于青阳参的β-D-(1-4)-葡聚糖硫酸酯化合物配制而成的复方制剂。此复方制剂可用于预防人艾滋病毒、HSV、白色念珠菌的性传播,而且毒性小、应用广,是优良的杀微生物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防艾滋传播的制药领域,具体地,涉及硝酸镧和来源于青阳参的β-D-(1-4)-葡聚糖硫酸酯化合物配制而成的复方制剂。
技术介绍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已经成为我国和全球的生殖健康和卫生防疫的难题。仅以美国为例,在前十位常见疾病中,STD就有五种。每年的新病例有1200万,仅1994年的预防开支达到17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见它的危害。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STD引起的危害和损失也是很大的。据我国权威部门公布的材料,我国性病的年增长率超过30%,艾滋病和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增长率,1999年比1998年分别增长105%和250%。在20多种性传播疾病当中,危害最大的是艾滋病。到2002年底,全球已死亡艾滋病人3000万人,仅2002年就死亡310万人,有4200万人感染上了艾滋病毒,2002年就有500万新感染者,每天有约一万五千人新感染上艾滋病毒,其中妇女约占总数的44%。由同性或异性性传播引起的感染者占80-90%。虽然已有高效联合疗法(鸡尾酒疗法)可以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但还不能治愈。所需要的医疗费用更是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无法承受的开支。根据消灭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的经验,即使将来研制出高效艾滋病疫苗,其他防治方法也还需要继续使用至少五十年。已有研究表明,其它的性传播疾病会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机会,所以针对杀其它STD病原体的杀微生物剂的使用,除了直接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之外,还会间接地阻止艾滋病毒的性传播。因此,目前的主攻方向是研制出高效、价廉和安全的针对艾滋病毒的杀微生物剂。由此可见,研制出实用的杀微生物剂是社会十分迫切需要的。鉴于杀微生物剂在减少性传播所引起的HIV感染以及其它性传播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发生方面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艾滋病总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疾病控制中心,美国避孕研究与发展计划(CONRAD)以及许多非政府组织,多种私人基金会都特别强调杀微生物剂的研究,某些大的制药公司也逐步更多地投入资金和参与这类研究。由洛氏基金会资助,1999年3月29-4月2日在意大利召开的避孕研究与发展的公立和私立机构合作会议上,有好几个报告专门阐述了杀微生物剂的重要性和最新研究进展。2000年1月13-14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变态反应与传染病研究所召开了关于局部使用的杀微生物剂临床前评价的学术讨论会。2000年3月13日-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的Alexandria,2002年5月在比利时分别召开了题为Microbicides 2000和2002的大型国际性学术讨论会,每次参加人数达600多,来自全世界好几十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联合国艾滋病总署的主任PeterPiot专程出席并做了报告。我国的艾滋病毒感染的态势十分严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像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HIV感染的传播,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如前所述,我们不能坐等有效的HIV疫苗来阻止和消灭HIV-1的传播。即使已有这种疫苗,艾滋病的流行也仍然至少会持续50年左右。脊髓灰质炎和天花的实例就已经证明这一点。因此,我们不能等到像目前有些发展中国家那样,HIV感染已经成灾,已经成为国家的严重社会和经济问题之后再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必须积极研究新的能够减少或阻止HIV-1传播的药物或制剂,使之造福于社会和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目前还没有一种杀微生物剂上市,正在研究之中的杀微生物剂至少有60种以上,按照作用机理可分为五类(1)直接杀死或灭活病毒和细菌的制剂;(2)抑制病毒进入粘膜细胞的制剂;(3)抑制病毒与细胞融合的制剂;(4)抑制HIV与细胞融合之后的病毒活性或复制;(5)作为赋形剂的聚合物。其中有30来种是既具有抗微生物的活性,又有避孕或杀精子的活性,有的主要起避孕或杀精子作用,有16种只具有抗微生物的活性,4种具有机械屏障作用。在这些杀微生物剂当中,有3种进入临床III期试验,4种进入II期试验,16种进入了I期临床试验。在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有33种,其中已做过动物试验的有28种,其余5种只有体外试验资料。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最新研究资料证明,以表面活性剂和去污剂组成的杀微生物剂(如壬丙醇等)会增加艾滋病毒性传播的机会。学术界已经公认这类制剂应该禁止使用。在我国,至今还未见类似的研究。本专利技术所说的新型杀微生物剂是一个复方制剂,主要组成成分是化合物硝酸镧和来源于青阳参的β-D-(1-4)-葡聚糖硫酸酯化合物,硝酸镧分子量小,来源丰富,对人艾滋病毒及其它某些性传播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治疗指数达到700~900,而β-D-(1-4)-葡聚糖硫酸酯化合物是来源于一种特产植物青阳参,分子量为2万左右的多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对人艾滋病毒的抑制活性(治疗指数TI值)大于1000,它能与HIV-1 GP120的V3区结合,从而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本专利技术使用复方可以通过多靶点作用,增强药物抗病原体的的综合力量和互补作用,达到增强药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艾滋病毒性传播的新型杀微生物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艾滋病毒性传播的新型杀微生物剂在阻止艾滋病毒性传播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新型杀微生物剂在阻止HSV性传播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新型杀微生物剂阻止白色念珠菌性传播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新型杀微生物剂阻止性传播疾病病原体通过生殖道传播中的应用。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面的方案一种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新型杀微生物剂,是用硝酸镧和β-D-(1-4)-葡聚糖硫酸酯化合物作为原料,以重量比为0.1∶1~1000∶1配制而成。为了更好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内容,下面用实验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阻止性传播疾病病原体通过生殖道传播的有益效果。1、新型杀微生物剂体外抗HIV-1病毒活性检测的实验方法先进行病毒感染性的滴定,在96孔板上,将病毒做倍比稀释,设置梯度,并且每个梯度设置多个孔形成一组,同时设置对照组。每孔加入适当的细胞(2×104/孔),使每孔的终体积为200μl。37℃,5%CO2培养。第三天补加新鲜完全培养基100μl,第七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每孔中病毒诱导的细胞致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以每孔是否有合胞体的形成来确定;按Reed & Muench方法计算病毒的TCID50(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用MTT方法测定细胞存活和增殖。取适量的细胞与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混合,放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三天或者五天,测定细胞毒性IC50(50%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然后在96孔平底培养板上,将待测样品用培养基进行倍比稀释,设置适当的稀释度,每孔100μl,设多个重复孔,同时设置正常细胞对照。对于病毒感染的细胞。每孔加适当的细胞,然后每孔加入适量的病毒上清,每孔的终体积为200μl,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感染后第3天观察样品对合胞体形成的影响。在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防人艾滋病毒和其它病原体性传播的新型杀微生物剂,是用硝酸镧和β-D-(1-4)-葡聚糖硫酸酯化合物作为原料,以重量比为1∶1000至1000∶1配制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贲昆龙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中海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