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喜元专利>正文

一种锚后预应力测试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31211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体形薄小、质量轻微、制造成本低廉、测量操作方便的锚后预应力测试片,包括上下表面为绝缘层的测试片主体,测试片主体内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与上下表面相平行的金属铂片,使用时,将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于锚垫板和锚头之间,这样锚垫板、金属铂片及锚头间形成电容。在施加预应力前,测量出锚垫板、金属铂片及锚头之间的电容值,然后在施加预应力过程中或施加预应力之后,测试片主体被挤压变薄,锚垫板、金属铂片及锚头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再测量出锚垫板、金属铂片及锚头之间的电容值,根据前后电容值的不同,推算出所施加的预应力值,整个检测过程方便可靠、简单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测量锚固后预应力的测试片。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迅猛发展,预应力体系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这些项目工程中。预应力体系的锚固质量直接影响着其张力,是重要的设计及施工指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施工期间,存在着锚后预应力的大小不明确现象。并且在使用期间,会出现预应力的松弛,造成工程隐患。因此,测量锚下现存的有效预应力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对于锚下预应力测量方法主要分为千斤顶液(油)压测试法、锚下传感器测试法、静态应变测试法、弦振测试法、磁通量测试法及光纤传感器法等。这些测试方法中的成套技术设备在国内少有,且体积大、质量重,测量仪器昂贵、成本很高,工程上仍无法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体形薄小、质量轻微、制造成本低廉、测量操作方便的锚后预应力测试片。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锚后预应力测试片,包括上下表面为绝缘层的测试片主体,测试片主体内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与上下表面相平行的金属钼片,相邻两层金属钼片之间设有绝缘膜,每层金属钼片向外引出有可与外部测量设备连接的测量接头,所述测试片主体上设有可使预应力筋穿过的通孔。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测试片主体上设有一个通孔,通孔的周边环绕设置有金属钼片。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测试片主体上设有多个通孔,由多个通孔组成的通孔群的外周边环绕设置有金属钼片。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测试片主体上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的周边环绕设置有金属钼片,环绕在每个通孔周边的金属钼片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均向外引出有可与外部测量设备连接的测量接头。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金属钼片由若干片小金属钼片组成,相邻小金属钼片之间设有电性绝缘膜,每片小金属钼片上均向外引出有可与外部测量设备连接的测量接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包括上下表面为绝缘层的测试片主体,测试片主体内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与上下表面相平行的金属钼片,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安装于锚垫板和锚头之间,这样锚垫板、金属钼片及锚头间形成电容。在施加预应力前,测量出锚垫板、金属钼片及锚头之间的电容值,然后在施加预应力过程中或施加预应力之后,测试片主体被挤压变薄,锚垫板、金属钼片及锚头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再测量出锚垫板、金属钼片及锚头之间的电容值,根据前后电容值的不同,推算出所施加的预应力值,整个检测过程方便可靠、简单易行。且随时可以检测锚下有效预应力,为预测预应力砼结构的安全隐患提供了捷径,是该类结构健康监测中经济、可靠的方法。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方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与外部部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制造成本低的锚后预应力测试片,包括上下表面为绝缘层2的测试片主体1,测试片主体1内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与上下表面相平行的金属钼片3,金属钼片3的层数越多,其测出来的参数就越多, 其测量结果就越精确。在本实施例中,测试片主体1内设有两层与上下表面相平行的金属钼片3。相邻金属钼片3之间设有绝缘膜4,每层金属钼片3向外引出有可与外部测量设备连接的测量接头31,所述测试片主体1上设有可使预应力筋穿过的通孔1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测试片主体1上设有多个可使预应力筋穿过的通孔 11,使每条预应力筋均有与其相对应的通孔11,方便安装和排列。每个通孔11的周边环绕设置有金属钼片3,环绕在每个通孔11周边的金属钼片3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均向外引出有可与外部测量设备连接的测量接头31。通过测量接头31可准确地测出每个通孔11周边的电容值,即可推算出每个通孔11内的预应力筋的受力情况。进一步,亦可将金属钼片3环绕设置在由多个通孔11组成的通孔群的外周边,这样可直接测出预应力束的整体受力情况。 当然在这里,亦可将上述两种方案结合使用,这样测量出来的参数将更加精确。进一步,所述金属钼片3由若干片小金属钼片32组成,相邻小金属钼片32之间设有电性绝缘膜,避免相邻小金属钼片32之间有电性连接,每片小金属钼片32上均向外引出有可与外部测量设备连接的测量接头31。在此处,亦可去除测量接头31,使小金属钼片11 部分裸露在测试片主体1的外面,或者在测试片主体1上开设小孔,这样测量设备的测量笔可通过小孔可直接与小金属钼片11电性连通。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作进一步的阐述将本专利技术安装于锚垫板5和锚头6 之间,这样锚垫板5、金属钼片3及锚头6间形成电容。在施加预应力前,测量出锚垫板5、 金属钼片3及锚头6之间的电容值,然后在施加预应力过程中或施加预应力之后,测试片主体被挤压变薄,锚垫板5、金属钼片3及锚头6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再测量出锚垫板5、 金属钼片3及锚头6之间的电容值,根据前后电容值的不同,推算出所施加的预应力值,整个检测过程方便可靠、简单易行。且随时可以检测锚下有效预应力,为预测预应力砼结构的安全隐患提供了捷径,是该类结构健康监测中经济、可靠的方法由于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生产方便,可轻松与其他产品配套使用,因此其他产品与本专利技术的简单叠加,如锚垫板5或锚头6的一面设有绝缘层以使与本专利技术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均属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完全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装饰,均属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锚后预应力测试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表面为绝缘层(2)的测试片主体 (1),测试片主体(1)内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与上下表面相平行的金属钼片(3),相邻两层金属钼片(3)之间设有绝缘膜(4),每层金属钼片(3)向外引出有可与外部测量设备连接的测量接头(31 ),所述测试片主体(1)上设有可使预应力筋穿过的通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后预应力测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片主体(1)上设有一个通孔(11),通孔(11)的周边环绕设置有金属钼片(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后预应力测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片主体(1)上设有多个通孔(11),由多个通孔(11)组成的通孔群的外周边环绕设置有金属钼片(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后预应力测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片主体(1)上设有多个通孔(11),每个通孔(11)的周边环绕设置有金属钼片(3),环绕在每个通孔(11) 周边的金属钼片(3)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均向外引出有可与外部测量设备连接的测量接头 (3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一种锚后预应力测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钼片(3)由若干片小金属钼片(32)组成,相邻小金属钼片(32)之间设有电性绝缘膜,每片小金属钼片(32)上均向外引出有可与外部测量设备连接的测量接头(31)。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体形薄小、质量轻微、制造成本低廉、测量操作方便的锚后预应力测试片,包括上下表面为绝缘层的测试片主体,测试片主体内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与上下表面相平行的金属铂片,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安装于锚垫板和锚头之间,这样锚垫板、金属铂片及锚头间形成电容。在施加预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后预应力测试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表面为绝缘层(2)的测试片主体(1),测试片主体(1)内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与上下表面相平行的金属铂片(3),相邻两层金属铂片(3)之间设有绝缘膜(4),每层金属铂片(3)向外引出有可与外部测量设备连接的测量接头(31),所述测试片主体(1)上设有可使预应力筋穿过的通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喜元
申请(专利权)人:刘喜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