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瑞仁专利>正文

喷雾洗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25260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雾洗鼻器,至少包括:一雾化喷洗装置,能利用气流汲吸喷洗液体,并使所述喷洗液体与空气充分混合为雾化气流,再由一喷雾口导出所述雾化气流;一喷头套帽,至少包括有一可套结于所述喷雾口的衔接部及一凸锥部,且于所述凸锥部顶端设有一通孔,另于所述衔接部与所述通孔之间至少设有一滴漏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喷洗液体充份雾化并完全导入鼻腔中、还能有效率地收集清洗污水、以及易于组装拆卸。(*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雾洗鼻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各种污染(尤其是空气及水 源)逐渐影响大众的生活质量,其中空气污染除了会造成人体内呼吸道的疾病外,更容易 造成现代人的鼻、眼及口等部位过敏的情形,为改善此种现象,乃有各种清洗眼、鼻、口等部 位的各种喷洗产品被广泛销售与使用。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常见的喷洗(洗鼻)器的结构,其主要包含雾化喷洗装置10、 主容器20、及外容器202等部份。其中该主容器20内可供容置清洗液(药水或清水),雾 化喷洗装置10是由一喷雾座201设置于该主容器20的顶侧,于其二端分别设有一开口较 大的之进气管11及一开口较小的喷雾口 12。利用一电动或手动的气体喷吸泵机构(图中 未示出)提供一气流至该雾化喷洗装置10的进气管11,以吸汲该主容器20内的清洗液, 并使之随气流方向由喷雾口 12向外喷出。其雾化功能是运用物理学的伯努力原理,并配合 不同的气流速度及其它特性控制,而可对喉、鼻腔、眼等部位进行喷雾清洗动作,进而达到 深入清洁护理功效。另该外容器202是套设在该主容器20周缘及喷雾口 12下方,使用时, 是以该外容器202的周缘靠合于待喷洗部位下方,再由该雾化喷洗装置10将雾化的洗液由 喷雾口 12朝向待洗部位喷洗,而该喷洗后的污水则可向下流入外容器202中进行回收。然 而,此种产品由于该外容器202具有固定的形状,其周缘的弧度是固定的,无法密贴于不同 喷洗部位,而容易造成喷洗后的污水外漏,形成应用上的缺失。因此,乃有业者将上述外容器202的外周缘设计成具有符合人体面部特定部位的 形状,使其于使用时可紧贴于面部的该部位表面,以期减少污水外漏的。然而,该等喷洗装 置,若要针对两个以上的脸部器官做喷洗的动作时,往往会因为接触部位的脸部表面曲线 不同,反而产生更大的间隙,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利;例如在一个鼻子过敏的情形中,常常 会伴随发生眼睛不适之情况,此时使用者必须同时准备可分别喷洗眼睛及喷洗鼻子的两不 同喷洗装置来因应使用,不仅使用及收纳均极为不便,且造成不必要的金钱浪费。为此,本案设计人乃提出一中国台湾申请第98205976号《喷雾器之结构》新型专 利案(并经核准公告第M363333号),其主要是具有多个能与一雾化喷洗装置相结合的不同 型式喷头套帽,可对应脸部不同清洗部位形成密贴,通过替换不同喷头套帽而可使单一雾 化喷洗装置满足各种喷洗使用的需求。而于该案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应用于鼻 内雾化喷洗的结构,其主要包括雾化喷洗装置1、缓冲组件3及喷头套帽5等部份。该雾 化喷洗装置1是被设置于一主容器2上方的喷雾座21上,其具有相连通的进气管11及喷 雾口 12。在该喷雾口 12附近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多个卡槽13及多个固定部14(如图2至图 4所示凸柱)。且该雾化喷洗装置1内的流道旁侧可经由一液体导吸管43连通至主容器2 内预设的容液空间24内。缓冲组件3为一可套合于喷雾口 12外周侧的环状体,在其内部 设有一贯穿中心的长条片状干扰部31,以挡止于该喷雾口 12的雾化气流通过路径上,且在该干扰部31中央设有一挡片32,以增加对雾化气流的阻挡干扰作用,避免该雾化气流直接 向外喷射输出,喷头套帽5的二端分别设有相连通的一套环端51及一喷头52,于该套环端 51的周侧设有多个相对固定部511 (如图示之L形槽孔),以供易于组装拆卸地套合于喷雾 口 12外旁侧,并与缓冲组件3形成衔接,在该喷头52旁侧设有一具滴漏孔54的片状承接 盘53,该承接盘53具有符合人体脸部口鼻之间部位曲线形状的边缘531,而于上述结构中, 该主容器4于其一旁侧(靠近喷雾口 12的一侧)另设有一回收液杯22,在该回收液杯22 顶侧设有一开口 221,而在其朝向使用者方向的外周缘则能设成一立体凹弧部222,该立体 凹弧部222具有适合贴靠于人体脸部外表弧形的立体化人体工学形状。使用时,能先将该承接盘53以边缘531紧贴于使用者的上颚部位(鼻孔下方位 置),再将气流由进气管11导入,利用伯努力原理的虹吸作用,能使容液空间24内的喷洗液 体25被抽吸入雾化喷洗装置1的气流信道中,并使该喷洗液体25与气流混合雾化,再在通 过喷雾口 12时受缓冲组件3的干扰部31与挡片32的阻挡以增加其雾化效果,之后由喷头 套帽5的喷头52导出,并由鼻孔进入冲洗鼻腔;而冲洗鼻腔后所凝集的污水,则会由鼻孔向 下流入承接盘53,并经滴漏孔54集中至回收液杯22中。然而,由于上述承接盘53是为一片状的开放性结构体,若将其靠合于鼻孔下方以 应用于清洗鼻内的污水收集,则其上方将为一开放空间,使得该喷头52无法贴近于鼻孔, 雾化喷洗装置1所产生的雾化喷洗液体25不易进入鼻孔内,致使鼻腔内的清洁效果不如预 期,形成应用上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喷雾洗鼻器,能使喷洗液体充份雾化 并完全导入鼻腔中、还能有效率地收集清洗污水、以及易于组装拆卸。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喷雾洗鼻器,包括一雾化喷洗装置,能 利用气流汲吸喷洗液体,并使所述喷洗液体与空气充分混合为雾化气流,再由一喷雾口导 出所述雾化气流;一喷头套帽,至少包括有一可套结于所述喷雾口的衔接部及一凸锥部,且 于所述凸锥部顶端设有一通孔,另于所述衔接部与所述通孔之间至少设有一滴漏缺口。依上述结构,所述喷头套帽由一座体及一喷头帽所组成,其中所述喷头帽具有一 能与所述座体相结合的开口,所述通孔是设置在所述喷头帽表侧并与所述开口相连通,而 所述衔接部则是设置在所述座体上,并与所述喷头帽的开口相连通。所述滴漏缺口形成于 喷头帽与座体之间。所述喷头帽与座体之间另设有至少一回压缺口。依上述结构,所述座体周侧设有多个被定位部,而所述喷头帽则在相对部位设有 多个定位部,通过所述定位部与被定位部的组合,能使所述喷头帽与座体相结合定位。所述 定位部为一凸榫,而所述被定位部则为一相对应的凹槽。依上述结构,所述雾化喷洗装置周侧设有至少一固定部,且所述衔接部上具有一 能与所述固定部结合的相对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为一凸柱,而所述相对固定部为一 L形槽道。依上述结构,在所述喷雾口的雾化气流通过路径上结合有一缓冲组件,所述缓冲 组件设有一能对上述雾化气流产生阻挡干扰作用的干扰部。所述干扰部是一形成于所述缓 冲组件中央的长条片状体。所述长条片状体中央设有一档片。5依上述结构,所述雾化喷洗装置是设置在一容纳有喷洗液体的主容器上方,在所 述主容器旁侧设有一回收液杯,且所述回收液杯顶侧设有一开口对应滴漏缺口下方。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喷头套帽系由一座体及一喷头帽所组成,其中该喷头帽具有 一可与座体相结合之开口,且该通孔系设置于喷头帽表侧并与该开口相连通,而该衔接部 则系设置于该座体上,并与该喷头帽之开口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使喷洗液体充份雾化,并完全导入鼻腔之中,以提升 整体之喷洗效果;还能有效收集喷洗鼻腔后的污水,避免污水四溢造成环境污染;具有易 于组装拆卸之结构,以便于携带与收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喷雾清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现有喷雾器的构造分解图;图3是图2的组合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雾洗鼻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雾化喷洗装置,能利用气流汲吸喷洗液体,并使所述喷洗液体与空气充分混合为雾化气流,再由一喷雾口导出所述雾化气流;一喷头套帽,至少包括有一可套结于所述喷雾口的衔接部及一凸锥部,且于所述凸锥部顶端设有一通孔,另于所述衔接部与所述通孔之间至少设有一滴漏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仁
申请(专利权)人:李瑞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