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176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各组分所占重量比为:川芎12%-14%、莶草12%-14%、丹参12%-14%、水蛭3%-5%、天麻12%-14%、槐花7%-9%、石菖蒲7%-9%、人工牛黄0.3%-0.5%、黄芪15%-17%、牛膝7%-9%。(*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新产品,特别是一种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中药组合物及制备工艺。二、现有技术脑血栓是中老人常见病,我国中风的发病率为150-174/10万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2/3,缺血性脑血管病绝大多数为脑梗塞。中风是人类三大死因之一,也是最常见的致残病因,中风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历代医学家均在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脑血栓的药物。目前治疗脑血栓的中西药物虽然不少,但缺乏更为理想的药物,更缺乏针对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根据国内著名老中医多年临床用药实践结合现代药理试验而提出的一种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中药组合物及制备工艺。其技术方案包括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中药组合物包括川芎、莶草、丹参、水蛭、天麻、槐花、石菖蒲、人工牛黄、黄芪、牛膝。制备工艺是取部分丹参粉碎成细粉及人工牛黄细粉备用;另取剩余丹参,加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50℃)的稠膏;取川芎、石菖蒲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丹参药渣及其余 莶草等六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18(50℃),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为1.25-1.30(50℃)的稠膏;与上述丹参浸膏混合,并加入丹参、人工牛黄细粉及适量淀粉,真空干燥,粉碎,混匀,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搅匀,分装,制粒,即得。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络,熄风化痰。用于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属中医中经络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者,主治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语言蹇塞等。本专利技术能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所致的脑水肿和脑血管通透性,减轻脑组织损伤,减慢心率,降低血压、脑血管阻力及总外周阻力,延长动脉血栓形成时间,使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解聚率增加,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凝血酶、凝血酶原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并能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流变学。上述减轻脑缺血时组织的水肿病变,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的药理作用,是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熄风通络治疗中风病的基础。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基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临床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对420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的脑血栓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发现其对治疗中风病(脑血栓),恢复早期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临床总有效率90%,且能明显改善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证候,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粘度。对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无不良影响,也未发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附(1)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临床医院对60例脑血栓患者分别服用该药与对照药的总疗效对照试验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基本痊愈 总有效率(例/%) (例/%) (例/%) (例/%)(%)试验组 3013/43.3 11/36.73/10 3/10%90对照组 308/26.717/5 6.7 5/16.7 0 83.33 (2)吉林省人民医院对90例脑血栓患者分别服用该药与对照药的总疗效对照试验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基本痊愈总有效率(%)试验组 60 26 24 64 90对照组 30 8 14 71 76.67四附图说明无五、实施例按比例下列重量比例0.825∶0.825∶0.825∶0.275∶0.825∶0.55∶0.55∶0.0275∶1∶0.55分别取川芎、莶草、丹参、水蛭、天麻、槐花、石菖蒲、人工牛黄、黄芪、牛膝。制备工艺是1、以上十味,取丹参69.7%粉碎成细粉及人工牛黄细粉备用;另取剩余丹参30.3%,加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50℃)的稠膏;2、川芎、石菖蒲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备用,水溶液另器收集;上药渣与丹参药渣及其余六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18(50℃);在上述浓缩液中加如乙醇。使醇含量达到70%,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为1.25-1.30(50℃)的稠膏;3、将所得稠膏与(1)中所述所得丹参稠膏混合,并加入丹参、人工牛黄细粉及适量淀粉,真空干燥,粉碎,混匀,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搅匀,分装,制成细颗粒,即得。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各组分所占重量比为川芎12%-14%、莶草12%-14%、丹参12%-14%、水蛭3%-5%、天麻12%-14%、槐花7%-9%、石菖蒲7%-9%、人工牛黄0.3%-0.5%、黄芪15%-17%、牛膝7%-9%。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1)取部分丹参,加乙醇回流提取药液,过滤后的药液减压回收乙醇并在50℃的温度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2)取川芎、石菖蒲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水溶液另器收集;(3)将上述(1)和(2)中的药渣与莶草、水蛭、天麻、槐花、黄芪、牛膝六味加水煎煮,煎液过滤后与上述(2)的水溶液合并,在温度50℃的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18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放置24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温度50℃的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为1.25-1.30的稠膏;(4)与上述(1)的丹参浸膏混合,并加入丹参、人工牛黄细粉及适量淀粉,进行调和、干燥、粉碎后,喷入(2)中提取的挥发油,制成细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取全部丹参,加乙醇回流提取药液,过滤后的药液减压回收乙醇并在50℃的温度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2)取川芎、石菖蒲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水溶液另器收集;(3)将上述(1)和(2)中的药渣与莶草、水蛭、天麻、槐花、黄芪、牛膝六味加水煎煮,煎液过滤后与上述(2)的水溶液合并,在温度50℃的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18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放置24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温度50℃的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为1.25-1.30的稠膏;(4)与上述(1)的丹参浸膏混合,并加入丹参、人工牛黄细粉及适量淀粉,进行调和、干燥、粉碎后,喷入(2)中提取的挥发油,制成细颗粒。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流程(1)中加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流程(3)中药渣及其六味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新产品,特别是一种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中药组合物及制备工艺。其技术方案包括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中药组合物包括川芎、莶草、丹参、水蛭、天麻、槐花、石菖蒲、人工牛黄、黄芪、牛膝。制备工艺是取部分丹参乙醇回流提取药液,药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桂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