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用笼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03580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笼具,特别涉及一种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用笼具。该笼具为一厢式结构,其由隔板分隔成前后两个区,前区是喜马拉雅旱獭活动、采食饮水区,后区是喜马拉雅旱獭休息区,隔板可以前后移动,向前移动隔板可将喜马拉雅旱獭挤压在隔板和格栅门之间,此时便可进行麻醉、注射给药、抓取等试验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不仅保证喜马拉雅旱獭在进行实验时健康生活,而且可保证动物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笼具,特别涉及一种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用笼具
技术介绍
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医学科学和其它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实验动物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将野生动物培育和开发为实验动物方面是我国实验动物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属啮齿目 (Rodentia)松鼠科(Sciuridae)旱獭属(Marmota)的大型地栖性啮齿动物,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观00-4000米的青藏高原的嵩草草甸草原及针茅草草原的生境中,为青藏高原土生特有种,是我国哺乳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对象之一,其为野外营洞穴家族式生活,草食性,具冬眠性。目前,喜马拉雅旱獭正在成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模型动物,特别是制作人类乙肝动物模型的最佳动物,其应用前景广阔。但由于喜马拉雅旱獭用于科研实验的工作刚刚起步,专门用于该动物的实验笼具未见报道。在实际工作中都是用狗笼或猴笼替代使用。由于不适应该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操作的具体要求,往往导致动物在实验中途死亡或不能保证动物健康,动物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难以保证,因此急需研制专用实验笼具以保证工作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喜马拉雅旱獭缺少专用实验笼具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用笼具,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用笼具,其特征在于该笼具为一厢式结构,其由隔板(4)分隔成前后两个区,前区是喜马拉雅旱獭活动、采食饮水区(1),后区是喜马拉雅旱獭休息区(2),两侧面中部水平方向固定有轨道(5),隔板(4) 的两侧固定有滚轮(6),滚轮(6)与轨道(5)相配合,两根“U”形拉杆(7)分别穿进笼具正面的两侧与隔板(4)的两侧相固定,活动、采食饮水区(1)的底部为格栅板(8),格栅板(8)的下部为斜面承粪盘(9 ),斜面承粪盘(9 )的低端装有排粪口( 10 ),正面安装有格栅门(3 ),格栅门(3)上安装有锁(12),休息区(2)的底部为平板(11),休息区(2)的后面安装门(13), 隔板(4)的一个下角开有推拉门(14),推拉门(14)的上边上固定有拉杆(15),拉杆(15)从笼具侧面的槽孔(16)中穿出,笼具的底部装有万向轮(17),休息区(2)内铺有草(18),格栅门(3)内固定有饲料盒(19)和水盒(20)。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实验时,进行笼具清洗、消毒、干燥,将喜马拉雅旱獭放置于笼具内,锁好格栅门,保证动物不会逃逸,在饲料盒和水盒中放置饲料和清洁水,打开推拉门,喜马拉雅旱獭可在活动、采食饮水区和休息区自由活动,抓取喜马拉雅旱獭时,将其赶到活动、采食饮水区,关闭推拉门,向外拉动“U”形拉杆,“U”形拉杆拉动隔板,隔板在轨道上移动,向前将喜马拉雅旱獭挤压在隔板和格栅门之间,此时便可进行麻醉、注射给药、抓取等试验操作,动物在试验期间的排泄物可通过活动、 采食饮水区的底部的格栅板排到下面的斜面承粪盘中,水冲洗斜面承粪盘,通过斜面承粪盘的排粪口,排至总下水管道,排泄物的卫生处理保证动物的生活场所干净卫生,实验室内臭气浓度低,动物通过粪便、尿液传染寄生虫和微生物的机会减少,实验时移动笼具方便; 本技术是根据穴居动物易受惊吓和睡觉时怕风的生物学特性,专门设计的隐蔽式巢穴,保证动物在睡觉时不被风吹,防止动物感冒,平时也可避免受到惊吓,保证动物的健康和较少的应激反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不仅保证喜马拉雅旱獭在进行实验时健康生活,而且可方便、安全地抓取、麻醉、注射给药,保证动物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A—A视图图3为图2 B— B视图图中1、活动、采食饮水区 2、休息区 3、格栅门 4、隔板 5、轨道6、滚轮7、 “U”形拉杆8、格栅板9、斜面承粪盘10、排粪口 11、平板 12、锁13、门14、推拉门15、拉杆 16、槽孔 17、万向轮 18、草 19、饲料盒20、水盒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一种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用笼具,该笼具为一厢式结构,其由隔板 (4)分隔成前后两个区,前区是喜马拉雅旱獭活动、采食饮水区(1),后区是喜马拉雅旱獭休息区(2),两侧面中部水平方向固定有轨道(5),隔板(4)的两侧固定有滚轮(6),滚轮(6)与轨道(5)相配合,两根“U”形拉杆(7)分别穿进笼具正面的两侧与隔板(4)的两侧相固定, 活动、采食饮水区(1)的底部为格栅板(8),格栅板(8)的下部为斜面承粪盘(9),斜面承粪盘(9)的低端装有排粪口(10),正面安装有格栅门(3),格栅门(3)上安装有锁(12),休息区(2)的底部为平板(11),休息区(2)的后面安装门(13),隔板(4)的一个下角开有推拉门 (14),推拉门(14)的上边上固定有拉杆(15),拉杆(15)从笼具侧面的槽孔(16)中穿出,笼具的底部装有万向轮(17),休息区(2)内铺有草(18),格栅门(3)内固定有饲料盒(19)和水盒(20)。权利要求1. 一种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用笼具,其特征在于该笼具为一厢式结构,其由隔板(4)分隔成前后两个区,前区是喜马拉雅旱獭活动、采食饮水区(1),后区是喜马拉雅旱獭休息区 (2),两侧面中部水平方向固定有轨道(5),隔板(4)的两侧固定有滚轮(6),滚轮(6)与轨道 (5)相配合,两根“U”形拉杆(7)分别穿进笼具正面的两侧与隔板(4)的两侧相固定,活动、 采食饮水区(1)的底部为格栅板(8),格栅板(8)的下部为斜面承粪盘(9),斜面承粪盘(9) 的低端装有排粪口(10),正面安装有格栅门(3),格栅门(3)上安装有锁(12),休息区(2)的底部为平板(11),休息区(2)的后面安装门(13),隔板(4)的一个下角开有推拉门(14),推拉门(14)的上边上固定有拉杆(15),拉杆(15)从笼具侧面的槽孔(16)中穿出,笼具的底部装有万向轮(17),休息区(2)内铺有草(18),格栅门(3)内固定有饲料盒(19)和水盒(2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笼具,特别涉及一种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用笼具。该笼具为一厢式结构,其由隔板分隔成前后两个区,前区是喜马拉雅旱獭活动、采食饮水区,后区是喜马拉雅旱獭休息区,隔板可以前后移动,向前移动隔板可将喜马拉雅旱獭挤压在隔板和格栅门之间,此时便可进行麻醉、注射给药、抓取等试验操作,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不仅保证喜马拉雅旱獭在进行实验时健康生活,而且可保证动物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文档编号A01K1/03GK201938178SQ20112007419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1日专利技术者王忠东, 范薇, 陶元清 申请人: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用笼具,其特征在于该笼具为一厢式结构,其由隔板(4)分隔成前后两个区,前区是喜马拉雅旱獭活动、采食饮水区(1),后区是喜马拉雅旱獭休息区(2),两侧面中部水平方向固定有轨道(5),隔板(4)的两侧固定有滚轮(6),滚轮(6)与轨道(5)相配合,两根“U”形拉杆(7)分别穿进笼具正面的两侧与隔板(4)的两侧相固定,活动、采食饮水区(1)的底部为格栅板(8),格栅板(8)的下部为斜面承粪盘(9),斜面承粪盘(9)的低端装有排粪口(10),正面安装有格栅门(3),格栅门(3)上安装有锁(12),休息区(2)的底部为平板(11),休息区(2)的后面安装门(13),隔板(4)的一个下角开有推拉门(14),推拉门(14)的上边上固定有拉杆(15),拉杆(15)从笼具侧面的槽孔(16)中穿出,笼具的底部装有万向轮(17),休息区(2)内铺有草(18),格栅门(3)内固定有饲料盒(19)和水盒(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东范薇陶元清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