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0158 阅读:4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中成药:绞股蓝300~350、黄芪130~150、延胡索60~70、当归50~80、人参50~80、白术60~70、茯苓60~70、龙眼肉60~70、酸枣仁60~70、石菖蒲60~70、远志60~70、五味子300~350、麦冬60~70、丹参60~70、川芎60~70、木香60~70。其制作方法是将人参、当归、石菖蒲粉碎成细药粉,将其余的药共合制成水提取药液,再经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3味药的细药粉,混合均匀,经干燥、粉碎、灭菌,制成胶囊、药丸、片剂、散剂等任何一种药剂学所说的剂型。它具有补益心脾、安神益智之功效,其疗效可靠,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系一种新的中成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品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
技术介绍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由于生活过度紧张和工作节奏过快,而导致的思虑过度,失眠健忘,头昏脑胀,心神不宁,周身不适,低热易激怒等症。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精神紧张,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形成“慢性疲劳综合症”。其主要原因系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阴阳失衡所致。通常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药品,化学药品多以镇静、安定类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易产生抗药性和不良反应;中成药如安神丸、安神补脑液等,疗程长,作用缓慢,且实际疗效不十分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开发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新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疗效可靠,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能有效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新药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依据我国中医药理论,针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治疗试验研究结果,精选采用由绞股蓝、黄芪、延胡索、当归、人参、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麦冬、丹参、川芎和木香这16味纯中草药材为原料,按重量配比为绞股蓝300~350、黄芪130~150、延胡索60~70、当归50~80、人参50~80、白术60~70、茯苓60~70、龙眼肉60~70、酸枣仁60~70、石菖蒲60~70、远志60~70、五味子300~350、麦冬60~70、丹参60~70、川芎60~70、木香60~70组方制成的中成药品。本专利技术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份)配比为绞股蓝320~340、黄芪130~140、延胡索65~70、当归65~70、人参65~70、白术65~70、茯苓65~70、龙眼肉65~70、酸枣仁65~70、石菖蒲65~70、远志65~70、五味子330~340、麦冬65~70、丹参65~70、川芎65~70、木香65~70组方制成的中成药品。本专利技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是按上述配方将16味中草药材分别按重量比配备,将人参、当归、石菖蒲粉碎成细药粉,将绞股蓝、黄芪、延胡索、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远志、五味子、麦冬、丹参、川芎和木香共合制成水提取药液,再经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人参、当归、石菖蒲3味药的细药粉,混合均匀,经干燥、粉碎、灭菌,制成胶囊、药丸、片剂、散剂等任何一种药剂学所说的剂型,即成为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药物。本专利技术是紧密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按照中药的君、臣、佐、使原则进行组方,精选最佳用量配比,研制成的本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中成药。所选用的组方中,君药为绞股蓝;臣药为黄芪、当归、元胡;佐药为人参、白术、茯苓,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川芎、丹参、远志、石菖蒲、麦冬、五味子;木香兼作使药。君药绞股蓝味苦,微甘,性凉,入肺、脾、肾经,有补虚、解毒之功,《中华本草》载其“主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等”,该药对慢性虚弱性疾病有独特的疗效,故本方中选为君药。臣药黄芪味甘,性温,归肺经,功能益气升阳,补五脏诸虚不足,泻阴火,去虚热,补元阳,治劳伤;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入肝心脾经,有和血补血之功,能养荣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虚损之病无所不宜;当归与黄芪配位,有气血互生并旺之妙;元胡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本草乘雅半偈言“玄胡立鼓血中之气,震行气之血,虚则补实则平”,有补调并行,血生气血充沛调畅之效,可谓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故选黄芪、当归、元胡共为臣药。佐药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入肺、脾、心、肾经,为大补元气之药,《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药性论》曰“人参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痿弱,保中守神,患虚而梦纷纭,加而用之”;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有健脾燥湿之功,《本草汇言》云“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是故劳力内伤,四肢困倦,饮食不纳,此中气不足之症也,用白术总能治之”;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健脾利水,宁心安神,与人参、白术相伍有“四君”健脾益气之意,共增绞股蓝、黄芪补气助阳之功,以旺气血生化之源;酸枣仁味酸、甘,性平,入心、肝经,有安神养血,宁心益肝之功;龙眼肉味甘,性温,入心、脾经,能保脾安神,补益气血,与酸枣仁相伍,肝脾并补旺盛血气,充养心神;龙眼肉与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相配,可收气血双补之功;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肺经,能行气调中,《名医别录》载其“疗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行药之精,轻身”;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日华子本草》谓之“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等”;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有活血养血,凉血安神之功,《滇南本草》曰“丹参补心生血,养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木香、川芎、丹参三药合用,共调气血,以助元胡,既可除胸肋满闷等症,又使人参、黄芪、酸枣仁之属补而不滞,而促所补气血,输布全身,灌洒五脏;远志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肺肾经,功能宁心安神,怯痰开窍,《神农本草经》载其“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石菖蒲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功擅化痰行气,《名医别录》载此药“聪耳目,益心智,高志不老”,《药义明辨》曰“佐人参能益宗气”,《药论》谓“偕远志以肃心神”,两药相配,旨在调理心气,以安五脏之大主。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心经,能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心肾经,有益气生津,宁心安神,收敛固涩之功,《药性要用》曰“该药敛肺滋肾,专收耗散之气”,与麦冬相伍,滋上下之阴液,润三焦之脏腑;五味子、麦冬这两药与人参同用,取“生脉”之意,收气阴双补之功,麦冬、五味子阴柔之性,亦能监制人参、黄芪、川芎、白术温燥之性,不使为害,更防气阴再耗,并有阴升阳长之用。木香兼作使药,上入肺经,中行脾胃,下达肝经,引诸药以达周身及五脏。《本草巨义》曰“治气劣,气不足,则升动清阳而助气也;行药者,气为血帅,自能为百药导引耳。”从以上看,只有用组方才符合辩证施治的中医原则,才符合怯邪扶正的施治法则,才能达到标本兼治、固本清源的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针对慢性疲劳综合症之病机及临床病机,及临床症候,用药力求气血兼补,动静结合,五脏并调,使血充气旺,并迅布周身,从而明显改善虚劳诸症,方中绞股蓝配以元胡之用,就充分体现本方重视调补结合之旨意,力求成为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之良方。本专利技术采取扶正固本、平衡阴阳、调整脏腑,达到综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之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药物经对小鼠进行健脑益智试验、免疫功能试验安神试验,常压耐缺氧试验,体力试验等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试验,其结果表明,有以下特点1、具有良好的耐缺氧、耐寒冷、抗疲劳作用。2、可调节机体免疫,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3、增强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4、双向调节,改善睡眠,消除疲劳,健脑益智。本专利技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药物经对100例病人系统临床疗效观察,并选择病史、病情、年龄、性别及原始治疗方法相当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其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显效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绞股蓝300~350、黄芪130~150、延胡索60~70、当归50~80、人参50~80、白术60~70、茯苓60~70、龙眼肉60~70、酸枣仁60~70、石菖蒲60~70、远志60~70、五味子300~350、麦冬60~70、丹参60~70、川芎60~70、木香60~7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炳祥彭建玉高庆川郝金洲李宝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世济唐威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