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954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它的主要成分为白术单糖和黄芪皂苷。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常规药物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作用机理更加科学,疗效好,副作用小,成本低,填补了国内外通过隐窝细胞调节机制修复胃肠粘膜损害的药物的空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胃肠道是消化吸收饮食营养物质的场所,是传输糟粕排泄粪便的器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人体胃肠道粘膜与外界相通,与微生物、细菌、病毒、毒素、食物等各种物质密切接触,因此粘膜表面极易遭受来自外界攻击。胃肠道自身及某些疾病状态均出现胃肠道粘膜病变,如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急慢性腹泻、免疫失调、应激性损伤、胃肠道肿瘤等。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最常见的肠粘膜损害性疾病之一,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结肠的其它部位或全结肠。本病反复发作交替,病程较长,可引发肠穿孔、梗阻、结肠周围脓肿、息肉瘘管、大出血以及肠癌,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目前的西医治疗常用药物有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特殊制剂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另外还有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巯嘌呤等,效果均非十分理想。中医将本病归结为“休息痢”的范畴,治疗大多采用有关“清热去湿止血”之类的药物,效果也不甚明显。研究表明,胃肠道粘膜各种类型损伤后,几乎在24小时内完全修复。粘膜修复能力的下降,已成为某些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隐窝细胞增殖则是胃肠道粘膜病理性损伤后修复,进而重建上皮完整性和维护粘膜屏障的关键。目前医学研究发现谷氨酰胺、表皮生长因子、多胺、前列腺素、神经降压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胶原等不少生物活性物质对隐窝细胞的增殖、移行和分化具有调节作用,因而对肠粘膜上皮修复有重要意义。目前作为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的只有前列腺素类,如米索前列醇、替普瑞酮等,但非通过隐窝细胞调节机制发挥治疗效果,而主要是取其细胞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及应激性溃疡。索法酮是从豆科植物广豆根中提取的异戊二烯查儿酮的衍生物,能扩张胃粘膜血管、增加胃血流量,促进胃粘膜修复,并增加胃组织内前列腺索含量,从而增强防御机制,加快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其他如硫糖铝、生胃酮等治疗上消化道溃疡、胃炎药物和思密达等用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与粘膜上皮粘附保护作用有关。隐窝细胞属于具有增殖潜能的未分化肠上皮干细胞,是成熟上皮细胞的前身。隐窝细胞分化、增殖、迁移,是小肠粘膜正常自我更新或粘膜损伤后进行修复的主要生理和病理生理学基础。国际上对隐窝细胞的生理学研究颇为深入,已发现诸多调节隐窝细胞的生物活性物质(如上述),但其药理学意义远未明确。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通过隐窝细胞调节机制修复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出现,也尚未发现相关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学药品或天然产物的报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诱导细胞分化的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对胃肠道粘膜病变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最为常用的益气健脾的天然药物,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使其发挥促进胃肠道隐窝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迁移,以加速胃肠道粘膜的修复。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它的主要成分为白术单糖和黄芪皂苷。所述的白术单糖为1~30重量份,黄芪皂苷为0.2~10重量份;上述主要成分的配比优选白术单糖3~15重量份、黄芪皂苷为0.5~4重量份;最优选白术单糖5~10重量份、黄芪皂苷1~2重量份。上述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白术单糖提取分离;黄芪皂苷提取分离;(2)按确定的配比取白术单糖、黄芪皂苷混合均匀; (3)将混合均匀的上述组合物用常规方法制成任何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其中的白术单糖提取分离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白术或白术粗粉,然后加入白术重量8~12倍量的水煎煮,沸腾后继续煎煮0.8~1.5小时,收集药液;(2)在上述煎煮过的白术中加入8~12倍量的水,再次煎煮,沸腾后继续煎煮0.8~1.5小时,收集药液;(3)将步骤1和步骤2的药液混合,过滤,并浓缩至步骤1或2中加水量的1/12~1/8;(4)将步骤3的浓缩液加入95乙醇至乙醇浓度达70~85%,静置20~30小时,取上清液;(5)将步骤4中的上清液过中性氧化铝柱,收集过柱液,过柱后用90%乙醇洗柱,乙醇用量为步骤1或2中加水量的1/6~1/4的,然后收集洗脱液;(6)合并步骤5的过柱液和洗脱液,并减压回收乙醇,然后将回收了乙醇的过柱液和洗脱液进行浓缩,并尽量蒸干水份,得白术提取浓缩液;(7)在步骤6的白术提取浓缩液中加入多于其1.5~2.5倍量的乙醇,并加热溶解煮沸,然后将该白述提取浓缩液置于0℃以下环境中20~30小时,并析出结晶,得高纯度白术单糖。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上述药物的成份中还具有甘草黄酮。所述的甘草黄酮的配比为0.2~10重量份,优选1~5重量份,最优选1.5~3重量份。增加了甘草黄酮的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1)术单糖提取分离;黄芪皂苷提取分离;甘草黄酮提取分离;(2)按确定的配比取白术单糖、黄芪皂苷、甘草黄酮混合均匀;(3)将混合均匀的上述组合物用常规方法制成任何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本专利技术的前述药物,其剂型可以是任何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优选结肠溶胶囊、口服液、冲剂、片剂、丸剂或注射剂等剂型。本专利技术的白术单糖提取分离方法可作以下改进,其步骤1中的加水量为白术重量的10倍,沸腾后继续煎煮的时间为1小时;步骤2中的加水量为白术重量的10倍,沸腾后继续煎煮的时间为1小时;步骤3中的药液浓缩至步骤1或2中加水量的1/10;步骤4中浓缩液中的乙醇浓度达80%,静置24小时;步骤5中中性氧化铝的用量与白术量相当,乙醇用量为步骤1或2中加水量的1/5;步骤7中乙醇的用量为白术提取浓缩液量的2倍,高纯度白述单糖的析出条件是将所述白术提取浓缩液置于0℃以下环境中24小时。白术和黄芪是最为常用的益气健脾中药,经临床研究表明,益气健脾中药对脾虚症的胃肠病变有明显治疗作用,主要起恢复胃肠上皮的正常恒定更新、保持肠上皮完整、改善小肠吸收功能和胃肠粘膜防护屏障功能等作用。临床上对于小肠吸收功能障碍的脾虚患儿,用健脾益气的健脾粉(如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治疗,疗效显著,脾虚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木糖吸收率降低的脾虚患儿治疗后木糖吸收率也得到明显提高。益气健脾代表方为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等能清除大鼠脾虚症状,同时明显升高大鼠血清D-木糖的含量,并可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保护胃肠道粘膜,促进上皮细胞增殖、更新和粘膜修复,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另外,该方对脾虚动物空肠上皮细胞的病理损伤,也有明显治疗作用,经其治疗的脾虚动物空肠吸收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明显增多,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加。以上研究表明,益气健脾中药对脾虚症的胃肠道病变有明显治疗作用,主要起着恢复胃肠上皮的正常恒定更新,保持肠上皮完整,改善小肠吸收上皮细胞的吸收功能和胃肠粘膜防护屏障功能等作用。药理学研究还表明,白术、黄芪的水煎剂及其有效成分能对无水乙醇、强酸和强碱以及大鼠应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它的主要成分为白术单糖和黄芪皂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蔚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