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援朝专利>正文

一种管道封堵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92190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封堵气囊,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封堵气囊,饼状气囊(1)的外部面上设有气嘴(5),在饼状气囊(1)的中部设有穿孔,轴管(6)中部外壁与饼状气囊(1)中部的穿孔紧密连接,在轴管(6)的两侧分别设有护板(2),所述两护板(2)的相对面与饼状气囊(1)的两侧贴近;所述轴管(6)的一端设有阀门(4)或轴管(6)内设置导管(3),阀门(4)设置在导管(3)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对管道进行快速封堵,且封堵效果好,不会产生垃圾;而且可重复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ipe sealing air ba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ipeline plugging airbags,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pipeline plugging air bag, air bag pie (1) of the external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gas nozzle (5), the cake (1)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lloon perforation, shaft tube (6)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middle plate air bag (1) in the middle perforation is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shaft pipe (6)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 plate (2), the two support plate (2) and the opposite plate air bag (1) on both sides of the shaft tube close; (6)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valve (4) or (6) is arranged in the shaft tube the catheter (3), a valve (4) arranged on the guide tube (3) end;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fast plugging of pipeline, and the plugging effect is good, does not produce waste; and can be used repeated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封堵气囊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封堵气囊,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封堵气囊。
技术介绍
目前,在管道施工中,对无压力管道进行闭水试验通常采用砖砌M墙水泥砂浆抹面封堵技术;须在水泥砂浆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灌水;更具体地说管道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理和验收过程中有一项不可缺少的检验程序“闭水试验”;由闭水试验用来检验管道的密闭程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向管道内加水之前,一般要提前二至三天先在管道两端用砖和水泥砂浆各砌一个堵头,并且要分两次粉刷,以保证不漏水。当加水试验符合要求后, 把水抽干,再把堵头砸掉并清理干净,一般这个过程少则4-5天,而管径较大的管子则需要 7-8天的时间,一般情况下5-6天后堵头的在水泥充分凝固的情况下拆除是很麻烦的,并且十分浪费,一般一个堵头的一次性费用需要花费几百元,而且有些时候工人在最后拆除堵头时还会忘记,砖和水泥块清理不干净也会引起后患;如出现漏水,需将水抽出后进行二次封堵,不仅费时费力,且试验完成后需人工拆除堵头,从管道内提升到地面作垃圾处理,既浪费材料、人工,造价又高,延误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管道封堵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封堵气囊,该管道封堵气囊不仅能对管道进行快速封堵,且封堵效果好,不会产生拉圾;而且可重复使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封堵气囊,包括饼状气囊、轴管、导管、阀门、护板和气嘴,饼状气囊的外部面上设有气嘴,在饼状气囊的中部设有穿孔,轴管中部外壁与饼状气囊中部的穿孔紧密连接,在轴管的两侧分别设有护板,所述两护板的相对面与饼状气囊的两侧贴近形成饼状气囊的防外鼓机构;所述轴管的一端设有阀门或轴管内设置导管,阀门设置在导管的一端形成导流机构。所述的管道封堵气囊,设置在轴管两侧的护板为整体的圆形结构,在圆形结构护板的中部设有套接轴管的孔。所述的管道封堵气囊,设置在轴管两侧的护板为多块的条状结构且相叠压,在多块条状结构的护板中部分别设有套接轴管的孔。所述的管道封堵气囊,设置在轴管两侧的护板为多块扇形板,在多块扇形护板的角部分别设有套接轴管的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管道封堵气囊,利用饼状气囊两侧的护板使充气后的饼状气囊向外缘鼓起来,并顶在管道内壁上,形成管道封堵结构,不用时将饼状气囊的空气排出来, 便可轻松取出来;本技术使用方式简单、装卸方便,封堵效果好,并可重复使用,节约材料减小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管道内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管道内饼状气囊的排气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护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护板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护板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饼状气囊;2、护板;3、导管;4、阀门;5、气嘴;6、轴管;7、管道;8、内壁。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技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结合附图1 3中所述的管道封堵气囊,包括饼状气囊1、轴管6、导管3、阀门4、 护板2和气嘴5,饼状气囊1的外部面上设有气嘴5,在饼状气囊1的中部设有穿孔,轴管6 中部外壁与饼状气囊1中部的穿孔紧密连接,在轴管6的两侧分别设有护板2,所述两护板 2的相对面与饼状气囊1的两侧贴近形成饼状气囊1的防外鼓机构;所述轴管6的一端设有阀门4或轴管6内设置导管3,阀门4设置在导管3的一端形成导流机构。结合图六所述,设置在轴管6两侧的护板2为整体的圆形结构,在圆形结构护板2 的中部设有套接轴管6的孔;结合图四所述,设置在轴管6两侧的护板2为多块的条状结构且相叠压,在多块条状结构的护板2中部分别设有套接轴管6的孔;结合图五所述,所述的管道封堵气囊,设置在轴管6两侧的护板2为多块扇形板,在多块扇形护板2的角部分别设有套接轴管6的孔。实施本技术所述的管道封堵气囊,利用饼状气囊1两侧的护板2使充气后的饼状气囊1向外缘鼓起来,四周与管道7的内壁8紧密相连,由于饼状气囊1的设计是采用弹性膨胀原理来实施的,所以饼状气囊1要优于传统用砖砌和水泥粉刷的原理,且拆装方便。安装时排出饼状气囊1内多余的汽,安装到位后,利用气嘴5充汽加压进入工作状态, 不用时通过导管3排水,收集水,放汽,拆除以便下次使用。本技术考虑到运输的方便,将所述护板2设置为可合在一起的多块扇形护板 2或多块条状结构的护板2,但本技术的护板2并不排斥圆形结构。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管道封堵气囊,包括饼状气囊(1)、轴管(6)、导管(3)、阀门(4)、护板(2)和气嘴(5),其特征在于饼状气囊(1)的外部面上设有气嘴(5),在饼状气囊(1)的中部设有穿孔,轴管(6)中部外壁与饼状气囊(1)中部的穿孔紧密连接,在轴管(6)的两侧分别设有护板O),所述两护板O)的相对面与饼状气囊(1)的两侧贴近;所述轴管(6)的一端设有阀门(4)或轴管(6)内设置导管(3),阀门(4)设置在导管(3)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封堵气囊,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轴管(6)两侧的护板(2) 为整体的圆形结构,在圆形结构护板O)的中部设有套接轴管(6)的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封堵气囊,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轴管(6)两侧的护板(2) 为多块的条状结构且相叠压,在多块条状结构的护板(2)中部分别设有套接轴管(6)的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封堵气囊,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轴管(6)两侧的护板(2) 为多块扇形板,在多块扇形护板(2)的角部分别设有套接轴管(6)的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封堵气囊,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封堵气囊,饼状气囊(1)的外部面上设有气嘴(5),在饼状气囊(1)的中部设有穿孔,轴管(6)中部外壁与饼状气囊(1)中部的穿孔紧密连接,在轴管(6)的两侧分别设有护板(2),所述两护板(2)的相对面与饼状气囊(1)的两侧贴近;所述轴管(6)的一端设有阀门(4)或轴管(6)内设置导管(3),阀门(4)设置在导管(3)的一端;本技术不仅能对管道进行快速封堵,且封堵效果好,不会产生垃圾;而且可重复使用。文档编号F16L55/134GK201944485SQ201120064048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7日专利技术者李援朝 申请人:李援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封堵气囊,包括饼状气囊(1)、轴管(6)、导管(3)、阀门(4)、护板(2)和气嘴(5),其特征在于:饼状气囊(1)的外部面上设有气嘴(5),在饼状气囊(1)的中部设有穿孔,轴管(6)中部外壁与饼状气囊(1)中部的穿孔紧密连接,在轴管(6)的两侧分别设有护板(2),所述两护板(2)的相对面与饼状气囊(1)的两侧贴近;所述轴管(6)的一端设有阀门(4)或轴管(6)内设置导管(3),阀门(4)设置在导管(3)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援朝
申请(专利权)人:李援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