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滴丸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857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镇咳宁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它用甘草流浸膏、桔梗酊、盐酸麻黄碱和桑白皮酊为原料,取甘草流浸膏、桔梗酊、桑白皮酊合并,减压浓缩为稠膏,再加入聚乙二醇-6000和盐酸麻黄碱,以及加入适量辅料制成滴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滴丸剂由于是在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分散制剂,生产过程中药物的脂溶性成分损失较少,药物以极微小的晶粒存在,可经粘膜吸收,直接进入血循环,因此具有疗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滴丸剂方便患者存放、携带及准确定量服用,可满足消费者购买小剂量包装的需求,还可降低药物的仓储、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镇咳宁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品的

技术介绍
镇咳药为家庭常备药。镇咳宁则是一种常用的镇咳中成药,目前市场上已有其糖浆剂和胶囊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它们的使用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镇咳宁糖浆的问题是;包装剂量比较大,开启后保质期短,不利于保存,不利于患者服用,尤其是儿童患者,用量需酌减,用汤匙取糖浆剂则服用量不准确,影响药物的疗效;包装体积较大,不方便患者携带及服用,仓储、运输成本也较高。镇咳宁胶囊的问题是,装量差异易超限,导致服用剂量不准确;易受潮,变软,结块,甚至霉变,光线、空气、水分等对其影响较大;胶囊剂生产的干燥过程中,药物的脂溶性成分损失较大。而且,两种剂型都只能是通过胃肠道吸收,药物吸收慢,生物利用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镇咳宁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镇咳宁滴丸,其特征在于它用甘草流浸膏300-320ml、桔梗酊1850-1860ml、盐酸麻黄碱6-6.5g和桑白皮酊460-470ml为原料,加入适量辅料制成滴丸1000g。上述的镇咳宁滴丸中,更好地是用甘草流浸膏309ml、桔梗酊1854ml、盐酸麻黄碱6.18g和桑白皮酊463ml为原料,加入适量辅料制成滴丸1000g。前述的镇咳宁滴丸中,加入的辅料最好是,总重1-2%的高岭土和总重1-3%的糊精以及适量的聚乙二醇-6000。上述的镇咳宁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甘草流浸膏、桔梗酊、桑白皮酊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80℃热测)的稠膏,称重;加聚乙二醇-6000和盐酸麻黄碱,另加入总重1-2%的高岭土和总重1-3%的糊精,混匀,使总重为1000g,加热,滴制;滴制条件滴头的内径/外径为2.9mm/4.9mm,滴距为8-12cm,滴制温度为80-90℃,冷却剂为甲基硅油。上述的镇咳宁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桔梗酊的制作是,将桔梗粉碎成最粗粉,渗漉速度为3~5ml/kg.min;桑白皮酊的制作是,将桑白皮粉碎成最粗粉,渗漉速度为为3~5ml/kg.min。前述的镇咳宁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桔梗酊的制作中,渗漉速度为4ml/min.Kg;桑白皮酊的制作中,渗漉速度为3-4ml/kg.min。为了证实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有效可控,制剂疗效好,本申请人作了一系列实验一、药学部分1、生产工艺镇咳宁滴丸由甘草流浸膏、桔硬酊、盐酸麻黄碱、桑白皮酊等组成,方中甘草流浸膏及桔梗的主要成份桔梗总皂甙均具有祛痰、镇咳及抗炎作用,麻黄碱为平喘药,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或预防其发作,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效,根据以上各成分的药理作用及镇咳宁滴丸的功能主治,我们的方案是将甘草流浸膏、桔梗酊及桑白皮酊合并,回收乙醇,减压浓缩,最后再加入盐酸麻黄碱,这样可以充分保留各组份的有效成份,较好地保证药效。我们采用2000年版药典一部甘草流浸膏项下的制备方法制备甘草流浸膏,由于桔梗酊和桑白皮酊制备所用乙醇的浓度和用量已确定,我们以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桔梗的粉碎度,结果表明,桔梗粉碎成最粗粉较为合适,收粉率为82.9%。桔梗酊不同粉碎程度提取实验 以桔梗干膏量和总皂甙含量为指标考察桔梗的渗漉速度,确定桔梗的渗漉速度为4ml/kg.min。通过考察粉碎度,发现桑白皮只有粉碎成最粗粉才适合渗漉,收粉率为8.38%,以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渗漉速度,最终确定桑白皮的渗漉速度为3-4ml/kg.min. 桑白皮酊不同粉碎程度提取实验 甘草流浸膏、桔梗酊等合并后,回收乙醇,浓缩,经试验,确定溶液浓缩至比重为1.34-1.40(80℃测)的清膏之后,以70℃减压干燥。以园整度、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出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即以聚乙二醇-6000为基质,再加入总重1-2%的高岭土和总重1-3%的糊精,混匀药物基质的比例为1∶2.5,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温度为0-10℃,滴头内径为2.9mm,外径为5.3m.三批中试产品均符合所制定的药品质量标准草案及中国药典滴丸剂的有关规定。滴制条件优选实验结果 以上结果表明本品的提取工艺简便、可行,可充分提取出各组份的有效成份,成型工艺稳定可行,添加适当的辅料能提高产品质量。按此工艺所生产的三批中试产品均符合所制定的药品标准草案及滴丸剂的有关规定。2、质量标准本品为滴丸剂,质量研究及标准制订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镇咳宁糖浆标准、国家药监局标准镇咳宁胶囊、镇咳宁颗粒标准及滴丸制剂通则的规定,质量研究内容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各项规定项目,对本品中所含盐酸麻黄碱、甘草药材进行了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了滴丸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按照制剂通则的要求进行了各项规定指标的检查,同时检查了重金属及砷盐含量,由于含量甚微,未列入质量标准草案。经安徽省药检所复核,各项检查和检测方法均能较好地控制本品的质量,方法简单可行,重现性和精确性均较好,对本品3批中试产品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所生产的样品的各项指标均能符合所制定的质量标准及中国药典滴丸剂的有关规定。3、稳定性研究通过对三批样品3个月的室温留样观察,本品的性状、重量差异、溶散时限、鉴别、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均符合规定,表明本品的初步稳定性良好,可作为临床试验用样品。本品易吸湿,故选用密封性好,闭光良好的铝箔作为上市用包装。二、药理毒理部分 1、主要药效学镇咳宁滴丸(本品)(0.25、0.50、1.00g生药/kg)、镇咳宁糖浆(0.5g生药/Kg)灌胃给予小鼠后,以延长氨水所至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本品(0.1、0.2、0.4g生药/kg)、镇咳宁糖浆(0.5g生药/Kg)灌胃给予豚鼠后,可以延长枸橼酸所致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镇咳宁滴丸(本品)(0.25、0.50、1.00g生药/kg)、镇咳宁糖浆(0.5g生药/Kg)灌胃给予小鼠后,可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痰量。本品(0.125、0.25、0.50g生药/kg)、镇咳宁糖浆(0.5g生药/Kg)灌胃给予大鼠后,可增加大鼠毛细管的排痰量。镇咳宁滴丸(0.1、0.2、0.4g生药/kg)、镇咳宁糖浆(0.2g生药/kg)灌胃给予豚鼠后,可以对抗豚鼠因组胺引起的“哮喘”症状,使动物跌倒潜伏期延长。本品(0.25、0.50、1.00g生药/kg)、镇咳宁糖浆(0.50g生药/kg)灌胃给予小鼠后,可明显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本品(0.25、0.50、1.00g生药/kg)、镇咳宁糖浆(0.50g生药/kg)灌胃给予小鼠后,可以明显抑制0.6%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结果表明,本品和镇咳宁糖浆的药理作用相当,均具有镇咳、祛痰、平喘及抗炎作用。2、急性毒性试验镇咳宁滴丸给小鼠灌胃的LD50及95%可信限为44.5±5.52g生药/Kg,当给药剂量达到28.0g生药/Kg时,仍未引起动物死亡,说明镇咳宁滴丸在治疗剂量下口服给药是安全的。3、长期毒性试验镇咳宁滴丸(0.6、4、8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6、40、80倍)大鼠灌胃给药4周,停药恢复期观察2周后,大鼠在体重、进食量上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明显异常,给药组与生理盐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镇咳宁滴丸,其特征在于:它用甘草流浸膏300-320ml、桔梗酊1850-1860ml、盐酸麻黄碱6-6.5g和桑白皮酊460-470ml为原料,加入适量辅料制成滴丸1000g。

【技术特征摘要】
1.镇咳宁滴丸,其特征在于它用甘草流浸膏300-320ml、桔梗酊1850-1860ml、盐酸麻黄碱6-6.5g和桑白皮酊460-470ml为原料,加入适量辅料制成滴丸100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咳宁滴丸,其特征在于它用甘草流浸膏309ml、桔梗酊1854ml、盐酸麻黄碱6.18g和桑白皮酊463ml为原料,加入适量辅料制成滴丸1000g。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镇咳宁滴丸,其特征在于加入的辅料是,总重1-2%的高岭土和总重1-3%的糊精以及适量的聚乙二醇-6000。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镇咳宁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甘草流浸膏、桔梗酊、桑白皮酊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4-1.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瑞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黄果树立爽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