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7288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所述薄膜是由吹膜共挤而成的三层材料层组成,其中中层为弹性层,外层和内层均为聚乙烯材料层。所述弹性层由聚烯烃弹性体与聚乙烯材料层复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聚乙烯薄膜在低温条件下同样能够保持较好的韧性,提高其抗冲击性能,满足实际包装需要,兼具聚烯烃弹性体和聚乙烯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Low temperature impact resistant polyethylene fil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w temperature impact resistant polyethylene film, which is composed of three layers of material layers of blown film and coextrusion, wherein, the middle layer is an elastic layer, and the outer layer and the inner layer are made of polyethylene material layer. The elastic layer is compounded by a polyolefin elastomer and a polyethylene material layer. The polyethylene film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also maintain good toughness at low temperature, improve the shock resistance of the film and meet the needs of actual packaging,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polyolefin elastomer and polyethyle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尤其涉及用于冷冻食品类以及北方低温天气下的日化类包装聚乙烯薄膜。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聚乙烯薄膜因其优良的热封性能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等包装材料。目前,聚乙烯薄膜主要采用共挤吹膜成型,其原料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以及性能优异的茂金属聚乙烯等。由这些原料制备的聚乙烯薄膜常温下柔嫩性较好,能够满足一般条件下包装膜的抗冲击要求,不会出现包装袋在搬运过程中出现的破包现象。但在北方长期处于零摄氏度以下低温环境以及冷冻冷藏的条件下, 该聚乙烯薄膜因其分子链受“冻结”而变脆变硬,失去原有的韧性,在包装袋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破包造成浪费,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中国技术专利20042006^71.0于2005 年7月20日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改性聚乙烯膜,它是由高中密度线性聚乙烯表层,聚乙烯改性多元聚合物中间层和抗污染封口线性聚乙烯热封底层组成。其耐温范围及抗冲击性能虽有一定提高,但仍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成本低、质量轻、抗低温,韧性好, 抗冲击性能好的聚乙烯薄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是由吹膜共挤而成的三层材料层组成,其中中层为弹性层,外层和内层均为聚乙烯材料层。优选的,所述弹性层为聚烯烃弹性体层。优选的,所述弹性层由聚烯烃弹性体与聚乙烯材料层复合而成。优选的,所述弹性层包括聚烯烃弹性体,所述聚烯烃弹性体内包覆有聚乙烯颗粒。优选的,所述外层、中层和内层之间的厚度比控制为1 1 1。优选的,所述薄膜的总厚度控制在30 μ m 180 μ m。本技术分为三层,其中中层为聚烯烃弹性体或者为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共混物,聚烯烃弹性体(POE)是一种常用的抗冲击改性剂,即使在低温条件下也具备优异的抗冲击性能,成型加工性能优异,与聚烯烃树脂的相容性好。在此背景下,将聚烯烃弹性体与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通过合理添加比例,使聚乙烯薄膜在低温条件下同样能够保持较好的韧性,提高其抗冲击性能,满足实际包装需要。兼具聚烯烃弹性体(POE)和聚乙烯(PE) 的优点,因此膜的抗冲击缓冲能力优于聚乙烯(PE)膜,低温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同时聚烯烃弹性体(POE)的密度低于所有聚乙烯(PE),可以使包装材料重量减轻,节约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包括三层,外层1、中层2和内层3,外层 1和内层3是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茂金属聚乙烯(mPE)中的一种或任意种组合构成的聚乙烯材料层。 中层2为聚烯烃弹性体(PCE)层。三层的厚度比例控制为1 1 1,薄膜总厚度控制为 30 μ m 180 μ m。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包括三层,外层1、中层2和内层3,外层 1和内层3是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茂金属聚乙烯(mPE)中的一种或任意种组合构成的聚乙烯材料层。中层2为弹性层包括聚烯烃弹性体,所述聚烯烃弹性体内包覆有聚乙烯颗粒4。或者所述弹性层由聚烯烃弹性体与聚乙烯材料层复合而成。三层的厚度比例控制为1 1 1,薄膜总厚度控制为30μπι 180 μ m。权利要求1.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是由吹膜共挤而成的三层材料层组成,其中中层⑵为弹性层,外层(1)和内层⑵均为聚乙烯材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为聚烯烃弹性体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由聚烯烃弹性体与聚乙烯材料层复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包括聚烯烃弹性体,所述聚烯烃弹性体内包覆有聚乙烯颗粒(4)。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中层(2)和内层(3)之间的厚度比控制为1:1:1。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总厚度控制在30 μ m 180 μ 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所述薄膜是由吹膜共挤而成的三层材料层组成,其中中层为弹性层,外层和内层均为聚乙烯材料层。所述弹性层由聚烯烃弹性体与聚乙烯材料层复合而成。本技术的聚乙烯薄膜在低温条件下同样能够保持较好的韧性,提高其抗冲击性能,满足实际包装需要,兼具聚烯烃弹性体和聚乙烯的优点。文档编号B32B27/30GK201941208SQ201120049898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章永明, 马训明 申请人:海宁市粤海彩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抗冲击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是由吹膜共挤而成的三层材料层组成,其中中层(2)为弹性层,外层(1)和内层(2)均为聚乙烯材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训明章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粤海彩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