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7000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因素校正电路,涉及功率因素校正领域,能够提高整流滤波电路的功率因素,且具有体较较小、成本较低、线路简单的特点。该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电容,在充电时,所述至少两个电容相互串联,在放电时,所述至少两个电容相互并联。主要应用于功率因素校正。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an improve the power factor rectifier and filter circuit,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body, low cost, relatively simple line. Th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includes at least two capacitors, wherein at least two capacitors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when charging, and at least two capacitors are connected in parallel with each other during discharge. Mainly used i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功率因素校正电路
技术介绍
功率因素(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指的是有功功率与总功率之间的关 系,也就是有效功率除以总功率的比值。功率因素可以衡量电力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功率因 素值越大,代表其电力利用率越高。开关电源是一种电容输入型电路,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会造成无功功率的 增加,降低了电能的利用率,此时便需要PFC电路提高功率因素。目前的PFC有两种,一种 为被动式PFC (也称无源PFC)和主动式PFC (也称有源式PFC)。无源PFC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在交流输入端加一个工频电感,利用电感电流的滞 后特性抵消电容电流的超前特性,使得输入电流相位接近输入电压相位,从而提供功率因 素,可以使功率因素达到0. 75左右。但是,由于工频电感体积大、较笨重,且成本较高,致使无源PFC的体积也较大、较 笨重、成本高。有源式PFC由电感电容及电子元器件组成,体积较大、通过专用IC控制的电源拓 补去调整电流的波形,使得电流波形接近电压波形,从而提高功率因素。有源式PFC可以达到较高的功率因素,通常可达到0. 95以上,但成本较高,线路复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因素校正电路,能够提高电路的功率因素,且具 有体较较小、成本较低、线路简单的特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包括第一充电二极管、第一放电二极管、第二放电二极 管、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压正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 的电压负端与所述第一充电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充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 容的电压正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压负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回路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容 的电压正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连接;所述第二放电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压负端和所述第一充电二 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放电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功率校正电路的回路端连接。一种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二充 电二极管、第三充电二极管、第四充电二极管、第三放电二极管、第四放电二极管、第五放电二极管、第六放电二极管、第七放电二极管、第八放电二极管;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压正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 的电压负端与所述第二充电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电 容的电压正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电压负端与所述第三充电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三 充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电压正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电压负端与所述第四 充电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充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电压正端连接,所 述第六电容的电压负端与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回路端连接;所述第三放电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四电容 的电压正端连接;所述第四放电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充电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五电容 的电压正端连接;所述第五放电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四充电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六电容 的电压正端连接;所述第三放电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四放电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五放电二极管 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放电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压负端和所述第二充电二 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放电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电压负端和所述第三充电二 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放电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电压负端和所述第四充电二 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放电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七放电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八放电二极管 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功率校正电路的回路端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在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电路中包括至少 两个串联的电容,电容的串联使该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整体电容容量变小,所以,能够增加 交流电给该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充电时间,因此,能够提高整个电路的功率因素。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仅仅由至少两个电容和相应数量的二极 管组成,具有体积较小、线路较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充电时的电流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功率因素校正电路放电时的电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应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实施方式的结构图6为图5所示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充电时的电流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功率因素校正电路放电时的电流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一实施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如图1所示,该功率因素校正电路 包括第一电容1、第二电容2、第一放电二极管3、第二放电二极管4,第一充电二极管5。该 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在充电时,其中的第一电容1、第二电容2相互串联,该功率因素校正电 路在放电时,其中的第一电容1、第二电容2相互并联。其中,所述第一电容1的电压正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 第一电容1的电压负端与所述第一充电二极管5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充电二极管5的负 极与所述第二电容2的电压正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2的电压负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 路的回路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容 的电压正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连接。所述第二放电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压负端和所述第一充电二 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放电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功率校正电路的回路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电容的电压正端为电容上电势高的一端,电容的电压负端为电容上电 势低的一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容1和第二电容2的容量可以相等,当第一电容1和第二电 容2的容量相等时,设第一电容1和第二电容2的容量为C。在该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充电时,电流方向如图2所示,第一电容1和第二电容2处 于充电状态,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此时,第一放电二极管3和第二放电二极管4处 于截止状态,电流不能通过,而只有第一充电二极管5此时处于导通状态,电流可以通过。 所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是串联的,因此该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整体电容变为C/2。降低了 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容性,进而提高了整个电路的功率因素。在该功率因素校正电路放电时,电流方向如图3所示,第一电容1和第二电容2处 于放电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二极管、第一放电二极管、第二放电二极管、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压正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压负端与所述第一充电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充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压正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压负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回路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压正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放电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压负端和所述第一充电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放电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功率校正电路的回路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