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蛭高产的密度养殖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现有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比现有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水蛭养殖密度。选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养殖密度可以比现有养殖密度每亩亩产提高22.7%。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扩大水蛭集约化养殖面积的前提下,增加了水蛭养殖的经济效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水蛭干品亩产约40kg,按目前市场价800元/kg计,每亩增加经济效益约2.8万元~3.2万元。
High density breeding technique for leech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igh density breeding technique for leech. The purpose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leech culture density which is higher than the existing mu yield and has good economic benefit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The breeding density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increased by 22.7%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planting density per mu per mu. The invention increases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leech culture without expanding the intensive breeding area of leeches. The invention can increase the yield of dried leech products by about 40kg, and increase the economic benefit per mu by about 28 thousand yuan to 32 thousand yua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market price of 800 yuan /k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蛭高产的密度养殖技术,属于药用动物养殖领域。
技术介绍
本文所述的水蛭指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亦称为宽体金线蛭,是2010版 《中国药典》收录的药材水蛭主要基原动物之一,具有破血,逐淤,通经等功效,是疏血通、脑 血康等众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的主要原料。由于蚂蟥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近年来随 着对其生理特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其人工养殖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减缓了市场需求与水 蛭药材供给量之间的矛盾。从目前掌握的水蛭人工繁殖技术来看,水蛭幼苗从6月底进入商品养殖池进行养 殖,到11月中下旬陆续采收。生产上对水蛭养殖密度很模糊,没有精确的数据,亩产水蛭干 品常常在40kg左右。而水蛭养殖密度的多少不仅关系到水蛭生长速度的快慢,而且最终影 响到水蛭的产量。因此在集约化养殖中,在不增加水蛭养殖面积的同时,寻找适合的养殖 密度不仅可以增加水蛭的生长速度,同时可以提高亩产量,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Λfrff. 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现有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更精确的水蛭养殖密度, 更进一步规范水蛭现有养殖技术,提高产量水蛭亩产量。本专利技术所选约1个月龄左右的水蛭幼苗(体重0. 18 0.20g/条),按一定密度 放入网箱养殖(网箱宽4. 5m,网箱间隔1. Im,网箱高0. 8m,埂高1. 2m以上,水深0. 7m,网箱 上端有与垂直面角度为75度的折叠,折角长度15cm,折叠网上端盖有塑料薄膜,选用宽度 1. 2m,标准观目的网布),在保持水体洁净不污染的前提下,根据水蛭的摄食情况每日投喂 水蛭体重的5% 10%左右螺蛳,同时注意防范天敌侵害。通过实验统计及比较发现,不同养殖密度的水蛭其水蛭生长速度、亩产量都有一 定差别,筛选出一种能使水蛭亩产干重达80kg的水蛭幼苗投放密度。通过本专利技术可提高了 水蛭干品亩产量约40kg,按目前水蛭药材市场价800元/kg计算,每亩增加经济效益约3. 2 万元。具体实施例方式试验例11.材料及仪器水蛭幼苗(由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水蛭基地提供,经郭巧 生教授鉴定为Whitmania pigra Whitman)、网布(标准观目)、天平(上海精科天平)。2 方法2. 1实验设计本实验在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水蛭规范化养殖基地,试验设置5万尾/亩、4万尾/亩、3万尾/亩、2万尾/亩四个不同密度条件,每组3个重复,2010年3 月开始在同等条件下进行育苗,7月初育苗完毕转移至商品养殖池进行试验,幼苗选取同等 大小条件下的优质水蛭幼苗,试验网箱宽4. ^!,长55. 3m,实际有效面积0. 365亩,试验区以 外设置一定的保护行,试验期间投喂足量的饲料,以保证水蛭正常的生长。从2010年8月21日开始至2010年10月30日止,每隔10天,每组随机选取50 条水蛭进行称重,记录水蛭平均重量。试验完毕后于2010年11月上旬进行采收和加工,记 录每实验小区水蛭鲜重和晾晒后的干重。从不同试验组中取鲜活样品各5. 00kg,试验完毕后按照《中国药典》QOlO版一 部)规定,在同等水分条件下,计算不同密度条件下的折干率。折干率=鲜重/干重2. 4统计方法试验数据先用Microsoft Excel作初步处理,然后采用SPSS 13.0软件包 (OnewayA NOVA, LSD)进行分析。3结果与分析3. 1不同养殖密度对水蛭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养殖密度对水蛭生长的影响较明显。从8月21开始各密度 水蛭生长较迅速,尤其以9月下旬到10月下旬这1个月中增加最快。其中平均个体体重以 3万尾最大,以5万尾最小。表1不同养殖密度对水蛭生长的影响组别 (万尾/体重(g/条)权利要求1.一种水蛭高产的密度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水蛭养殖密度为每亩5万尾水蛭幼苗, 该水蛭为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亦称为宽体金线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高产的密度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水蛭幼苗体重为 0. 18 0. 20 克 / 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高产的密度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水蛭在以下规格网 箱中养殖网箱宽4. 5m,网箱间隔1. Im,网箱高0. 8m,埂高1. 2m以上,水深0. 7m,网箱上端 有与垂直面角度为75度的折叠,折角长度15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箱,其特征在于用于水蛭养殖的网箱上的网布为标准观 目的网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高产的密度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养殖用水PH在 6. 0 7. 0之间,养殖用水中重金属、农残含量符合国家有关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高产的密度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养殖用水进口须过 滤,保证养殖用水无水生动物卵及幼苗进入,同时洁净无污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高产的密度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每日投喂水蛭体重 5 10%左右螺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高产的密度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防止白鹭、龙虾、青 蛙、水鼠等天敌的侵害。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蛭高产的密度养殖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现有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比现有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水蛭养殖密度。选择本专利技术的养殖密度可以比现有养殖密度每亩亩产提高22.7%。本专利技术在不扩大水蛭集约化养殖面积的前提下,增加了水蛭养殖的经济效益。应用本专利技术可提高水蛭干品亩产约40kg,按目前市场价800元/kg计,每亩增加经济效益约2.8万元~3.2万元。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138546SQ20111004719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刘飞, 史红专, 郭巧生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蛭高产的密度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水蛭养殖密度为每亩5万尾水蛭幼苗,该水蛭为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亦称为宽体金线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巧生,史红专,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