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轧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40897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轧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罩,在护罩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进瓶站及一出瓶站,震荡式铝盖进料装置设于护罩内,在震荡式进料装置的出口处设有倾斜向下的铝盖滑槽,在铝盖滑槽的下方设有进瓶盘,进瓶螺杆的一端设于进瓶盘旁,另一端设于设于进瓶站旁,出瓶螺杆的一端设于出瓶站旁,另一端设于置于护罩内的出瓶盘旁,在进瓶盘与出瓶盘之间设有旋转式至少12轧头内置至少12单刀的轧盖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单机产量适应目前及以后洗烘灌冻轧生产线速度要求,且符合新规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盖机,应用于玻璃瓶粉针剂、冻干粉针剂及水针生产制药厂家的铝盖或铝塑复合盖轧盖封口工序。
技术介绍
在制药设备市场,早期单头手动轧盖机速度低,只能达到60瓶/分。自上世纪80 年代末陆续出现了多种结构的轧盖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三轧刀旋紧压紧式,四爪夹片式和多头偏心大盘单轧刀结构等几种形式,速度也提高到200-300瓶/分左右。通过我国制药厂家多年使用反映各存在不同的缺陷。三轧刀旋紧压紧式对于高产量多头轧盖机存在轧头轧刀难以调整,费时费力,要求调试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等不足。且这种结构对于2ml及以下小瓶存在理论上致命的调试盲点。由于轧刀轧进角度和进刀位置不易精确控制而极易产生碎瓶现象。四爪夹片式由于弹性不易准确控制,对于高速轧盖要求也存在结构制造工艺上的不足。虽然多头偏心大盘单轧刀结构简洁易调整,且制造成本低,但此结构也相应提高了对玻璃瓶、胶塞和铝塑盖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对大盘刀这一固定唯一的基准而对瓶、 塞、盖做更高的要求。由于制造装配等原因,在轧制过程中单一的大盘轧刀对于处于不同轧制阶段的西林瓶会产生联动作用以至于影响轧盖均勻密封效果。新版GMP的颁布实施,以及洗烘灌冻轧生产线其他设备产量提高,都对轧盖工序提出更高要求,以前轧盖机在轧盖机整体设计和局部细节设计的理念上凸显出不足和对新的要求的不适应。例如对轧制区域洁净等级要求,中国及欧盟都要求轧盖可在无菌区(B+A)进行,如果在无菌区域外进行,那么,轧盖区域必须通过A级空气保护。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PIC/S)也要求对于轧盖前后缺陷瓶有剔除功能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机产量适应目前及以后洗烘灌冻轧生产线速度要求, 且符合新规范的轧盖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高速轧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罩,层流罩设于护罩的上方,在护罩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进瓶站及一出瓶站,震荡式铝盖进料装置设于护罩内,在震荡式进料装置的出口处设有倾斜向下的铝盖滑槽,在铝盖滑槽的下方设有进瓶盘,进瓶螺杆的一端设于进瓶盘旁,另一端设于设于进瓶站旁,在进瓶站内的西林瓶通过进瓶螺杆被送至进瓶盘上,铝盖则通过震荡式进料装置进入铝盖滑槽与进瓶盘上的西林瓶挂盖,出瓶螺杆的一端设于出瓶站旁,另一端设于置于护罩内的出瓶盘旁,在进瓶盘与出瓶盘之间设有旋转式至少12轧头内置至少12单刀的轧盖装置,进瓶盘上已挂盖的西林瓶通过轧盖装置轧盖后送入出瓶盘,再由出瓶螺杆送至出瓶站。进一步,所述轧盖装置包括绕位于中部的主轴旋转的上旋转盘,在上旋转盘的上方设有轴向凸轮,轴向凸轮套在主轴的端部外,在轴向凸轮的上方设有上盖板,封盖设于上盖板 的上方,在上旋转盘的底部布置有一圈至少12个压头组件,在每个压头组件的压头旁设有一个扎刀,在每个压头组件的下方设有一个自转瓶台,西林瓶被压头压在自转瓶台上。摆臂套在所述压头组件外,在摆臂的底部外套有支臂,位于所述压头旁的扎刀设于支臂上,在摆臂顶部的一端上方设有一个滚子,在所述轴向凸轮的下方设有一套在主轴外的控制凸轮,滚子紧贴控制凸轮,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摆臂顶部的另一端上,拉伸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上旋转盘上。所述扎刀设于轧刀轴的底部,在轧刀轴位于所述支臂下方的部分外套有锁紧螺母及调整螺母,调整螺母设于轧刀轴与所述支臂之间,在轧刀轴位于所述支臂上方的部分外套有压缩弹簧,在轧刀轴的端部外套有调节螺帽,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支臂,另一端连接调节螺帽,螺栓的底部穿过调节螺帽设于轧刀轴内。至少12个所述自转瓶台将一个吸盘杯围在中间,气管的一端伸入吸盘杯内,另一端连接所述上旋转盘,在所述上旋转盘的上方设有一个除屑环,除屑环通过上旋转盘内的通路与气管相通,在除屑环的上方设有一个吸风环,吸风环与除屑环相通,除屑环连通位于所述控制凸轮、所述轴向凸轮及所述上盖板的气管接头,该气管接头连接设于所述封盖内的气管通路。在所述上旋转盘的顶部设有一固定圈,开有环形腰孔的吊柱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圈的边缘,另一端固定在开有环形腰孔的连接板上,连接板设于所述铝盖滑槽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具有12头的多头结构,轧制速度使轧盖产量可以稳定在400-500瓶 /分。采用多头多单刀结构,每一轧盖位置对应唯一一把单刀,12个位置分别一一对应内置的12把单刀。相对于三轧刀结构减少了轧刀数量,易调整且互不影响。轧制过程中轧刀受凸轮曲线控制轧制工艺,工艺性稳定良好。轧刀可调的和自动微补偿调节机构,针对复杂的西林瓶、瓶盖及胶塞的供应市场,能够灵活适用不同等级水平的轧制材料。内置负压吸铝屑结构,在轧制区域形成内吸的负压环境,根除了铝屑四处飘散从而保证了轧盖区域A级洁净度。层流罩保护轧盖区域A级洁净度,减少工作台面死角和利于层流形成的护罩结构。铝盖滑槽与西林瓶挂盖位置接口的精确调整依靠在一个吊柱上的环行腰孔和一个连接板的腰形孔的支撑结构。同时兼顾美观和GMP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该轧盖机正视图; 图2为该轧盖机的俯视图3为轧盖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轧刀微调结构示意图; 图6为负压吸铝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支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速轧盖机,包括护罩10,层流罩11设于护罩10的上方,在护罩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进瓶站1及一出瓶站9,震荡式铝盖进料装置4 设于护罩10内,在震荡式进料装置4的出口处设有倾斜向下的铝盖滑槽5,在铝盖滑槽5的下方设有进瓶盘3,进瓶螺杆2的一端设于进瓶盘3旁,另一端设于设于进瓶站1旁,在进瓶站1内的西林瓶通过进瓶螺杆2被送至进瓶盘3上,铝盖则通过震荡式进料装置4进入铝盖滑槽5与进瓶盘3上的西林瓶挂盖,出瓶螺杆8的一端设于出瓶站9旁,另一端设于置于护罩10内的出瓶盘7旁,在进瓶盘3与出瓶盘7之间设有旋转式至少12轧头内置至少12 单刀的轧盖装置6,进瓶盘3上已挂盖的西林瓶通过轧盖装置6轧盖后送入出瓶盘7,再由出瓶螺杆8送至出瓶站9。 如图3、图4及图6所示,轧盖装置6包括绕位于中部的主轴旋转的上旋转盘34, 在上旋转盘34的上方设有轴向凸轮30,轴向凸轮30套在主轴的端部外,在轴向凸轮30的上方设有上盖板29,封盖28设于上盖板29的上方,在上旋转盘34的底部布置有一圈至少 12个压头组件12,在每个压头组件12的压头旁设有一个扎刀13,在每个压头组件12的下方设有一个自转瓶台14,西林瓶被压头12压在自转瓶台14上。摆臂17套在所述压头组件12外,在摆臂17的底部外套有支臂19,位于所述压头旁的扎刀13设于支臂19上,在摆臂17顶部的一端上方设有一个滚子16,在所述轴向凸轮30的下方设有一套在主轴外的控制凸轮15,滚子16紧贴控制凸轮15,拉伸弹簧18的一端连接在摆臂17顶部的另一端上,拉伸弹簧18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上旋转盘34上。控制凸轮15 经由滚子16和摆臂17来精确控制轧刀13的摆动。如图5所示,扎刀13设于轧刀轴22的底部,在轧刀轴22位于所述支臂19下方的部分外套有锁紧螺母26及调整螺母25,调整螺母25设于轧刀轴22与所述支臂19之间,在轧刀轴22位于所述支臂19上方的部分外套有压缩弹簧23,在轧刀轴22的端部外套有调节螺帽 21,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轧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罩(10),层流罩(11)设于护罩(10)的上方,在护罩(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进瓶站(1)及一出瓶站(9),震荡式铝盖进料装置(4)设于护罩(10)内,在震荡式进料装置(4)的出口处设有倾斜向下的铝盖滑槽(5),在铝盖滑槽(5)的下方设有进瓶盘(3),进瓶螺杆(2)的一端设于进瓶盘(3)旁,另一端设于设于进瓶站(1)旁,在进瓶站(1)内的西林瓶通过进瓶螺杆(2)被送至进瓶盘(3)上,铝盖则通过震荡式进料装置(4)进入铝盖滑槽(5)与进瓶盘(3)上的西林瓶挂盖,出瓶螺杆(8)的一端设于出瓶站(9)旁,另一端设于置于护罩(10)内的出瓶盘(7)旁,在进瓶盘(3)与出瓶盘(7)之间设有旋转式至少12轧头内置至少12单刀的轧盖装置(6),进瓶盘(3)上已挂盖的西林瓶通过轧盖装置(6)轧盖后送入出瓶盘(7),再由出瓶螺杆(8)送至出瓶站(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旭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旭发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