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34751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及装置,其工艺为:原水→(机械)混合→(机械)絮凝→浸入式超滤膜组件→紫外设备→产水。原水在混合池、絮凝池利用重力进出水,絮凝池上部出水进入超滤膜池,超滤膜利用水泵抽吸形成的负压进行过滤工作。水泵出水管连接紫外设备进水口,紫外设备出水管接入产水箱。本组合工艺能够有效地解决近年来水源水受到污染的问题,通过紫外氧化分解,保证超滤出水有机物进一步降低,满足国家饮用水新标准。同时本组合工艺能够避免传统氯消毒所引起消毒副产物的问题。该工艺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尤其适用于水源受到污染地区水厂的新建和改造,适用于源水受到污染的农村地区水处理和小型用水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组合工艺适用净水处理行业,尤其是水源受到污染地区的自来水厂改造和新 建;该组合装备使用于水源受到污染的农村地区饮用水处理领域或小规模水处理站。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超滤膜处理技术已逐步在给水处理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尤其近两年, 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处理工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水处理模式,在实际工程 上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充分证明了该工艺的可行性和成功性。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 膜材料采用国产中空纤维超滤膜,价较低;2、排泥周期长,产泥率低;3、不设沉淀池/滤池, 与传统处理工艺系统相比可节省30%以上占地面积;D、膜组件可以直接放在滤池中,减少 了建设成本和占地面积,适用于老水厂提标改造;E、跨膜压差低,节约能耗,延长膜的使用 寿命;F、产水率可达98%以上。但是,目前饮用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以地表水为水源的饮用水源95%以上均不 同程度遭受污染。2006年,在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III 类,IV、V类,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Π^%。城市地下水超采或海水入 侵现象目益突出。由于水源污染给城市给水水质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池、絮凝池、超滤膜池、抽吸水泵、紫外处理设备、产水箱。原水通过混合池,絮凝池并进入超滤膜池,超滤膜利用后面水泵抽吸形成的负压进行过滤工作。水泵出水管连接紫外设备进水口,紫外设备出水管接入产水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健王东升顾宇仁邵建曹林春张效刚范青如肖峰曹春秋陈莉陈春圣乔春光秦潼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