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节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28221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相节电器,包括机壳和电路模块,焊接有元器件的电路板构成的电路模块安装在机壳内,电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引出;通过电阻分压电路和由阻容元件构成的滤波回路形成抗干扰滤波功能,经过电路电压调节功能,对输入电压的上下波动及用电设备所需功率做出快速反应并及时调节,具有过压、欠压、过流等保护功能,改善功率因素,降低电耗,达到节电的效果,简单实用,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节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三相节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节电产业的发展却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早在1972年,美国便开始出现电机节电技术,系统节电技术在1975年便已经面市,而灯光节电技术则是8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其第一代节电技术为电容补偿,20世纪50年代产生,节电效果不明显但无危害,经过多年发展,各类用电系统技术节电空间已很小,属正被淘汰的技术;第二代节电技术为可控硅斩波技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节电效果较明显但危害很大,一般企业推广后节电率有所提高,但无法保证既能有效节电,又对电网及设备无危害,第三代节电技术为变频技术,产生于20年代80年代,节电较明显但危害很大,内部为电子元件可靠性一般; 第四代节电技术为抑制浪涌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产生,节电效果不明显很难测试,但可清洁电路;第五代节电技术为电磁转换和补偿,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节电效果明显、无危害且可清洁电路。彻底实现了节电效果与电网质量的完美结合。随着企业用电量大大增加,面临着节能问题,因此,利用新技术研制和发展简单实用、节电效果明显的三相节电装置具有广阔的前景。专利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三相节电器包括机壳和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由焊接有元器件的电路板构成的电路模块安装在机壳内,电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引出;所述电路模块包括三个电路结构相同的电路通道LA、电路通道LB和电路通道LC;每个电路通道的输入端分别对应连接三相交流电中的一条相线,每条相线再依次连接熔断器、电阻分压电路和由阻容元件构成的滤波回路;电阻分压电路和滤波回路并联,其并联的一端接地,发光二级管与电阻分压电路的分压电阻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汉立王淑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思翔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