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24429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前面框,位于室内单元的前面侧;吸入面板,位于前面框的前面侧;主电路线板,位于室内单元的内部;辅助电路线板,位于前面框的后面侧,并且与主电路线板连接;以及温度传感器,其中,吸入面板与前面框之间形成吸风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辅助电路线板上,在前面框表面上设置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可以保证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技术介绍
在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中,位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温度传感器是很重要的部件, 其作用是对装有空调房间里的空气气流进行检测,从而能够自动地调节房间内温度的高 低,保证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正常工作。现有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中,其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 是在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本体右侧设置细小缝隙,作为气流的吸入口。温度传感器被设置 在室内单元本体右侧的辅助电路线板上。该方法的缺点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不能与外界之间形成良 好的气流通路,影响外部气流与温度传感器接触,导致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误差较大。第二种方法是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热交换器上,其中温度传 感器的一端使用固定装置固定在热交换器上,另一端利用导线和端子连接到室内单元的主 电路线板上。该方法的缺点在于,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和固定需要导线、端子和固定装置,生产成 本较高。另外,当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需要更换主电路线板,维修服务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设置吸风口和前面框 上的开口,以改变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的方式,保证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降低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前面框,位于室内单元的前面侧;吸入面板,位于所述前面框的前面侧;主电路线板,位于所述室内单元的内部;辅助电路线板,位于所述前面框的后面侧,并且与所述主电路线板连接;以及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吸入面板与所述前面框形成有吸风口,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辅助电路线板上,在所述前面框表面上设置有开口。在本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中,吸入面板与前面框之间形成吸风口,在温 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对应的前面框上设置开口,从而使温度传感器很好的与外部气流接 触,从而保证温度传感器的检查精度。此外,由于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辅助电路线板上,不需 要额外的导线和端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吸风口形成在所述吸入面板的下边沿与所 述前面框之间。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面框的开口形成在位于覆盖所述辅助 电路线板的所述前面框部分上。从而使所述前面框的开口离温度传感器的距离较近,进一 步提高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吸风口处进一步设置有挡风条。由于 在室内单元的吸风口处设置有挡风条,从而防止温度传感器受暖房气流的影响,进一步地 保证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辅助电路线板以可拆卸方式与所述主电 路线板连接,当所述辅助电路线板与所述主电路线板采用这种连接方式时,在所述辅助电 路线板上的温度传感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只更换辅助电路线板,而不用更换整个主 电路线板,因而,这种连接方式有利于空调的维修工作,降低维修成本。此外,由于不需要现 有技术存在的温度传感器与主电路线板之间的导线和端子的连接元件,从而降低了生产成 本。进一步地,由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至少一个引脚上安装有绝缘防尘装置并涂覆有硅胶, 因此还可以防止短路,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根据本实施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可以保证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精 度并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典型实施方式。图2是图1的室内单元取下吸入面板后的内部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前面框覆盖辅助电路线板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放大示意图部分的前面框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前面框结构沿A-A'方向的示意图。图6是图2的室内单元取下前面框之后的内部示意图以及辅助电路线板的放大示 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100的典型实施方式。如图1所 示,该近似长方体的室内单元100的外部包括位于空调正面的吸入面板101,前面框102,位 于室内单元100顶部的顶部吸风口 103,吸风口 104,以及靠近室内单元100底部的上下叶 片105。其中,吸入面板101固定在前面框102上,并且吸风口 104由吸入面板101的下边 沿与前面框102形成。室内单元100的顶部吸风口 103是该室内单元100的主吸风口,吸 入面板101与前面框102所形成的吸风口 104为次吸风口。当室内单元100正常工作时, 气流通过顶部吸风口 103和吸风口 104流入室内单元100内部。气流经过冷却或者加热处 理后从上下叶片105的排风口排出。注意到,吸风口 104也可以是由前面框102与吸入面板101的上边沿、左边沿或右 边沿形成的吸风口,只要所形成的吸风口与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形成气流通路即可。图2是图1的室内单元100取下吸入面板101后的内部示意图。取下吸入面板101后,可以看到,室内单元100的左侧大部分空间被热交换器107占据。室内单元100的 右侧部分覆盖有前面框102和盖体109。主电路线板108(图6中示出)位于室内单元100 的右侧。其中,吸风口 104的位置中设置了挡风条106,注意到该挡风条106并不会完全阻 挡吸风口 104的气流进入,优选地,设置挡风条106的高度约为吸风口 104宽度的一半。设 置了挡风条106后,当室内单元100在暖房工作时,挡风条106可以阻挡暖气流进入室内单 元100的内部,防止温度传感器200(在图6中示出)受暖气流的影响,从而保证温度传感 器200的检测精度。优选地,在吸风口 104的长度方向上,挡风条106只设置在靠近辅助电 路线板附近的吸风口 104上。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前面框102覆盖辅助电路线板112(在图6中示出)的 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这部分前面框102相对于热交换器107部分的平面为向外隆起结 构,并且该隆起结构覆盖在辅助电路线板112上。这部分的前面框102的隆起结构上设置 有多个开口 110。注意到,这里主电路线板108是室内单元100的主要控制电路,而在主电路线板上 常常为增加一些辅助功能而设置了辅助电路线板。本实施方式的辅助电路线板112也可以 是为设置一些辅助功能的辅助电路线板,例如在辅助电路线板112上设置如图3所示的应 急按钮111。本实施方式在设置包括这种辅助功能的辅助电路线板112时,可以使用可拆卸 方式将辅助电路线板112连接到主电路线板108上,这样更有利于辅助电路线板112的维 护。图4是图3放大示意图部分的前面框102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前面框 102结构沿A-A'方向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使气流与辅助电路线板112上的 温度传感器200充分接触,在该前面框102的隆起结构的各个侧面都设置了多个开口 110, 例如为纵向或横向的开口。从图5看出,挡风条106靠近前面框102的隆起结构。注意到,由于该部分的前面框102上的开口 110的设置主要为了使设置在辅助电 路线板112上的温度传感器200能够容易接触外部气流,从而准确地检测外部气流温度,因 此,该部分开口 110的设置形状并没有限制,只要满足所开设的开口 110能够将外部气流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面框,位于室内单元的前面侧;吸入面板,位于所述前面框的前面侧;主电路线板,位于所述室内单元的内部;辅助电路线板,位于所述前面框的后面侧,并且与所述主电路线板连接;以及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吸入面板与所述前面框之间形成吸风口,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辅助电路线板上,在所述前面框表面上设置有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祖苗山本弘志谷祐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