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高压氧治疗装置,包括位于可密封舱体内的供氧接头和排气接头,与供氧接头和排气接头连通的气管切开套管,还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竖直段的开口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气管切开套管连通,三通管的另外两端的进气端、排气端分别与进气管和排气管的一端活动连接,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供氧接头和排气接头连接,气管切开套管、三通管、供氧接头、排气接头之间形成密闭管路,进气管和排气管内分别设有膜片式单向进气阀和膜片式单向排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保证了气管切开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高压氧治疗,同时还保证了高压氧舱设备的安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高压氧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氧舱是一种以压缩空气为加压介质的高压氧治疗设备,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 始在我国用于临床,并于八、九十年代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所谓高压氧治疗,是让患者处 在高于正常气压的特定环境中,通过呼吸纯氧进行治疗的方法,高压氧舱是一种用于高压 氧治疗的专用设备,根据用户的需要,高压氧舱设有多种规格型号,一次容纳治疗的人数从 1人至几十人不等。目前,气管切开患者在高压氧舱内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专 用头罩,将患者的头及颈部气管切开处都罩在头罩内,并用薄膜紧贴患者身体来密封,氧气 通过头罩上的进气口输入头罩内,使患者能够通过口、鼻及气管切开处呼吸头罩内的氧气, 以完成高压氧治疗。但采用上述方式的缺陷在于1.由于密封有限,始终有一部分的氧气 泄漏在高压氧舱内,且高压氧舱内本身为封闭环境,一旦高压氧舱内的氧浓度较高,舱内就 容易发生暴燃事故,增加了氧舱设备与舱内人员的危险;2.因密封不严密使头罩内的氧气 浓度不是很高,严重影响了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同时也对氧气造成了浪费,增加了 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高压氧 治疗装置,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保证了气管切开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高压氧 治疗,同时还保证了高压氧舱设备的安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高压氧治疗装置,包括位于 可密封舱体内的供氧接头和排气接头,与供氧接头和排气接头连通的气管切开套管,还包 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竖直段的开口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气管切开套管连通,三通管的 另外两端的进气端和排气端分别与进气管和排气管的一端活动连接,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另 一端分别与供氧接头和排气接头连接,气管切开套管、三通管、供氧接头、排气接头之间形 成密闭管路,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内分别设有膜片式单向进气阀和膜片式单向排气阀。所述气管切开套管为带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所述三通管的另外两端的进气端和排气端分别与进气管和排气管的一端铰接。所述膜片式单向进气阀位于进气管靠近三通管一端的端部。所述膜片式单向排气阀位于排气管靠近三通管一端的端部。所述舱体内设有雾化气源接头。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供氧接头之间设有雾化杯,雾化杯的上游端通过第二连接 管与雾化气源接头连通,雾化杯的下游端分别与进气管的另一端和供氧接头连通。所述雾化杯的下游端分别与进气管的另一端和供氧接头活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通管将气管切开套管、供氧接头、排气接头连通,并形 成密闭管路,使气管切开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高压氧治疗。在使用本装置对气管切开 患者进行高压氧的治疗过程中,当患者吸气时,氧气从舱体内供氧接头流出,经进气管流入 三通管内时,进气管中的膜片式单向进气阀自动打开,而排气管中的膜片式单向排气阀自 动关闭,使氧气全部流入三通管内并通过第一连接管流到气管切开套管中,进入患者体内; 当患者呼气时,呼出气体由气管切开套管呼出,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三通管内,此时排气管 中的膜片式单向排气阀自动打开,而进气管中的膜片式单向进气阀自动关闭,呼出气体全 部经排气管到达舱体内排气接头处,并由排气接头排出舱外。进一步的,本技术的进气管的另一端与供氧接头之间还可设置雾化杯,雾化 杯的上游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雾化气源接头连通,雾化杯的下游端分别与进气管的另一端 和供氧接头连通,当患者需要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时,可开启位于雾化杯下方的雾化气源接 头上的控制开关,患者吸氧同时可吸到需要的药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密封严密,不存在氧气泄漏的现象,不会因舱内氧 浓度升高而造成暴燃事故,保证了高压氧的治疗安全;2.患者所吸氧气浓度高,达到了治 疗要求;3.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患者吸氧时可同步给予药物吸入治疗,将雾化杯中加入 药物,开启雾化气源接头上的控制开关,进行药物雾化吸入;4.膜片式单向进气阀和膜片 式单向排气阀的设置,保证了患者能够根据其自身的呼吸频率自由呼吸。另外,由于本装置使用的均为常用零部件,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三通管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附图中,1为供氧接头,2为排气接头,3为三通管,3a为开口端,3b为进气端,3c为 排气端,4为第一连接管,5为进气管,如为膜片式单向进气阀,6为排气管,6a为膜片式单向 排气阀,7为雾化气源接头,7a为控制开关,8为雾化杯,9为第二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2,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高压氧治疗装置,包括位于可密封舱体 内的供氧接头1和排气接头2,与供氧接头1和排气接头2连通的气管切开套管,其中供氧 接头1为氧舱设备配套装置,患者吸氧时可自动输送氧气,患者呼气时可自动关闭,气管切 开套管为带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当行高压氧治疗时,将气管切开套管的气囊充满,以阻断 患者通过口、鼻呼吸氧气,使氧气经气管切开套管输入患者体内。气管切开套管通过三通管 3与供氧接头1和排气接头2连通,该三通管3可为“T”型,也可为“Y”型,其竖直段的开 口端3a通过第一连接管4与气管切开套管连通;三通管3的另外两端的进气端北和排气 端3c分别与进气管5和排气管6的一端活动连接,进气端北和排气端3c的端部均设置为 球形,使进气端北和排气端3c分别与进气管5和排气管6的一端铰接,且在铰接处还设有密封垫圈,既保证了密封性,又保证了三通管3能够根据患者的需要自由转动。所述进气管 5和排气管6的另一端分别与供氧接头1和排气接头2连接,使由供氧接头1提供的氧气 能够经进气管5进入三通管3内,再经第一连接管4进入气管切开套管内,以供人体吸入; 反之,人体呼出的气体由排气接头2排出舱体外。所述进气管5和排气管6内分别设有膜 片式单向进气和膜片式单向排气阀6a,膜片式单向进气阀fe或膜片式单向排气阀6a 均位于进气管5或排气管6靠近三通管一端的端部,当患者吸气时,进气管5中的膜片式单 向进气自动打开,而排气管6中的膜片式单向排气阀6a自动关闭,使氧气全部流入三 通管3内并通过第一连接管4流到气管切开套管中,进入患者体内;当患者呼气时,排气管 6中的膜片式单向排气阀6a自动打开,而进气管5中的膜片式单向进气自动关闭,使 呼出气体全部由排气接头2排出舱外,从而保证了患者能够根据其自身的呼吸频率自由呼 吸。所述气管切开套管、三通管3、供氧接头1、排气接头2之间形成密闭管路,不仅保证了 气管切开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高压氧治疗,同时还保证了高压氧舱设备的安全。实施例二参见图3,在舱体内还设有带控制开关7a的雾化气源接头7,并且在进气管的另一 端与供氧接头1之间设有雾化杯8,雾化杯的上游端通过第二连接管9与雾化气源接头7连 通,雾化杯的下游端分别与进气管的另一端和供氧接头1连通,当患者需要药物雾化吸入 治疗时,可开启雾化气源接头7上的控制开关7a,使患者在吸氧的同时可吸到需要的药物。 由于雾化杯的下游端分别与进气管的另一端和供氧接头1活动连接,当患者不需要药物雾 化吸入治疗时,将雾化杯8取下即可。本技术的气管切开套管的气囊里可充入空气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高压氧治疗装置,包括位于可密封舱体内的供氧接头(1)和排气接头(2),与供氧接头(1)和排气接头(2)连通的气管切开套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管(3),所述三通管(3)的竖直段的开口端(3a)通过第一连接管(4)与气管切开套管连通,三通管的另外两端的进气端(3b)和排气端(3c)分别与进气管(5)和排气管(6)的一端活动连接,进气管(5)和排气管(6)的另一端分别与供氧接头(1)和排气接头(2)连接,气管切开套管、三通管(3)、供氧接头(1)、排气接头(2)之间形成密闭管路,所述进气管(5)和排气管(6)内分别设有膜片式单向进气阀(5a)和膜片式单向排气阀(6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王强,晏丽娜,李兴明,彭泽艳,郑世刚,张香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