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性关节病的通络祛痛膏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962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新的治疗骨性关节病的通络祛痛膏及其生产方法,有效解决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病的用药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取当归、川芎、山柰、花椒、干姜、胡椒、丁香、肉桂、荜茇粉碎成粗粉,加水、浸润,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收集挥发油;药渣控干后与大黄、红花粉混合,照流浸膏剂及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乙醇浸渍后渗漉,收集初漉液,药渣继续用乙醇渗漉,收集续漉液,合并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取橡胶、松香、氧化锌、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腊、二甲基亚砜、汽油制成基质并去静电,再加入浸膏,结晶药物及挥发油,混匀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片即成,其帖用方便,效果好,安全,易推广应用,是治疗腰、膝部骨性关节病的理想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病的通络祛痛膏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骨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属瘀血停滞、寒湿阻络型骨痹症,多由气血不活,经络受阻造成,其表现为关节刺痛或痛有定处,屈伸不利,局部畏寒,肢体重着,得热痛减或遇寒加重,局部肿胀,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或腻,多见于久积劳史和中老年,目前治疗此病症除理疗,按摩、手术等手段外,还采用药物治疗,因此病属久积的慢性病,西药疗效欠佳,而中药,如天和骨通帖,治疗又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新药的研制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骨性关节病的通络祛痛膏及其生产方法,有效解决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病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根据中医药学原理,采用当归、川芎、红花、山柰、花椒、胡椒、丁香、肉桂、荜茇、干姜、大黄、樟脑、冰片和薄荷脑,以上十四味,除大黄、红花及结晶药物外,取当归、川芎等九味,粉碎成粗粉,加水、浸润,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收集挥发油,密闭备用;药渣控干后与大黄、红花粉混合,照流浸膏剂及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IO),乙醇浸渍后渗漉,收集初漉液,药渣继续用乙醇渗漉,收集续漉液,合并渗漉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不得低于1.20(80℃测),含水量不超过18.0%的浸膏,备用另取橡胶、松香、氧化锌、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腊、二甲基亚砜、汽油1200ml制成基质并去静电,再加入浸膏,结晶药物及挥发油,混打均匀,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片即成,其帖用方便,效果好,安全,易生产,易推广应用,是治疗腰、膝部骨性关节病的理想药物。通络祛痛膏又称骨刺宁贴膏(以下同)。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是由当归100g、川芎62g、红花62g、山柰62g、花椒72g、胡椒62g、丁香30g、肉桂62g、荜茇62g、干姜62g、大黄62g、樟脑44g、冰片30g、薄荷脑30g,橡胶283g、松香267g、氧化锌351g、凡士林28g、羊毛脂67g、液体石腊17g、二甲基亚砜9.8g、120#汽油1200ml制成,其生产方法是先把当归100g、川芎62g、山柰62g、花椒72g、干姜62g、胡椒62g、丁香30g、肉桂62g、荜茇62g九味,粉碎成粗粉,加水1.5倍量,浸润3小时,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6小时,收集挥发油,密闭备用(必要时也可采用其他方法制备出挥发油加在药粉中);药渣控干后与大黄62g,红花62g粗粉混合,照流浸膏剂及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IO),用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初漉液1000ml,药渣继续用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渗漉,收集续漉液2500ml,合并渗漉液,减压浓缩(0.06mp-0.08mp,60℃)至在80℃下相对密度不得低于1.20,含水量不超过18.0%的浸膏,备用;再取橡胶283g、松香267g、氧化锌351g、凡士林28g、羊毛脂67g、液体石腊17g、二甲基亚砜9.8g、120#汽油1200ml制成基质并去静电,再加浸膏、结晶药物樟脑44g、冰片30g、薄荷脑30g和挥发油,混打均匀,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片,制成1000贴。按以上组份及方法可制任意量的通络祛痛膏。本专利技术产品为淡黄色至淡棕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由上述药物可知,本专利技术具有活血通络,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用于腰部、膝部骨性关节病瘀血停滞、寒湿阻络症,关节刺痛或钝痛,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畏寒肢冷等骨性关节病。临床资料充分证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功效,具体临床资料如下一、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骨伤科学》)瘀血停滞,寒湿阻络症主症(1)关节刺痛或痛有定处;(2)屈伸不利。次症(1)局部畏寒;(2)肢体重着;(3)得热痛减或遇寒湿加重;(4)局部肿胀;(5)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6)苔白或腻;(7)脉弦或紧或迟。其中主症必须具备,兼见次三项。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骨科学》)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增生性脊柱炎)(1)有经久积劳史和中老年好发年龄(2)腰部疼痛,局部压痛,活动受限(3)X线表现腰椎体唇样增生,关节突肥大,椎间隙变窄,严重可形成骨桥,可以单发和多发。膝部骨性关节病(1)中老年多见(2)关节疼痛或晨起关节发僵或不适,活动后好转,但活动过度时瘀痛加重,肿胀,关节活动受限。(3)关节活动时有摩擦音或摩擦感,可见关节积液及游离体,有畸形,但无强直。X线表现,骨质疏松,磁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胫骨髁间嵴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二、选择病例标准1、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中医诊断和辨证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可纳入试验选择病例。2、排除病例标准(1)、年龄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准备妊娠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2)、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并发病影响到关节者,如牛皮癣、梅毒、褐黄病,代谢性骨病,急性创伤等。(4)、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强直性脊柱炎等。(5)、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3、剔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观察治疗期间使用其它药物影响实验药物的疗效判定者。(3)、资料不全,中途停止治疗(1周以内)。三、临床试验治疗方案 1、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分为本专利技术组和对照组,部分采用双盲法进行观察。观察组采用本专利技术产品通络祛痛膏;对照组采用天和骨通帖2、给药方法本专利技术药膏,贴于患处,每次贴12小时,每天换药一次。天和骨通贴药膏,贴于患处,每次贴12小时,每天换药一次。3、双盲观察方法将观察药和对照药制成骨刺贴膏I号、II号,规格、药品外观颜色、外包装袋一致,将疗程用药装入口袋内封存,按随机数字表分成I号组(骨刺宁贴膏)和II号组(天和骨通贴),在口袋外注明顺序号和随机号,按先后顺序发给就诊病人。疗程为2周,分别在1、2、3、7、14天,记录症状与体征变化情况。四、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临床控制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3、有效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活动或工作的能力有改善;4、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起效时间的判定在观察症状中,某一症状减轻或改善的时间即定为该病例用药后的起效时间。五、统计学处理1、一般资料选择患者420人,其中用本专利技术者300人作观察治疗组,用天和骨通帖120人作对照组,均来自各医院门诊,住院患者,自然情况如下表1 210例腰椎骨性关节病年龄分布情况 观察组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51.6岁,对照组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8.9岁。经卡方检验,X2=0.293,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在年龄分布上,具有可比性。表2,210例腰椎骨性关节病性别分布情况 经卡方检验,X2=0.0084,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在性别分布上,具有可比性。表3 210例腰椎骨性关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病的通络祛痛膏,其特征在于,是由当归100g、川芎62g、红花62g、山柰62g、花椒72g、胡椒62g、丁香30g、肉桂62g、荜茇62g、干姜62g、大黄62g、樟脑44g、冰片30g、薄荷脑30g,橡胶283g、松香267g、氧化锌351g、凡士林28g、羊毛脂67g、液体石腊17g、二甲基亚砜9.8g、120#汽油1200ml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病的通络祛痛膏,其特征在于,是由当归100g、川芎62g、红花62g、山柰62g、花椒72g、胡椒62g、丁香30g、肉桂62g、荜茇62g、干姜62g、大黄62g、樟脑44g、冰片30g、薄荷脑30g,橡胶283g、松香267g、氧化锌351g、凡士林28g、羊毛脂67g、液体石腊17g、二甲基亚砜9.8g、120#汽油1200ml制成。2.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性关节病的通络祛痛膏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先把当归100g、川芎62g、山柰62g、花椒72g、干姜62g、胡椒62g、丁香30g、肉桂62g、荜茇62g九味,粉碎成粗粉,加水1.5倍量,浸润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秀兰熊维政刘智慧陈世全张军兵杨义厚乐仁汉卢玉斌邬芙蓉李敦明周琼余印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