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藏照书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8800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的:黄芪20-40、当归10-30、海马20-40、血竭8-15、孩儿茶8-15、制乳香10-30、制没药10-30、阿胶10-30、骨碎补10-30、鹿角霜10-30和皂刺10-3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药物的制备方法。该药物可为胶囊,服用后具有收敛疮口,加速骨质生长,促进骨痂形成,加快窦道愈合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具体的说是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化脓性骨髓炎,有急、慢性之分,是骨与周围组织发生的炎性化脓性疾病。如急性期未能彻底控制,反复发作,即可演变成慢性顽症,经久不愈。亦有低毒性感染,在发病时即表现为慢性的,是骨的慢性感染。该病的病因病机是,由于脓肿的刺激,骨膜下化骨形成一层新骨,又逐渐形成厚薄不规则的骨包壳,内有一个或数个窦道与骨腔相通。同时,骨干内组织也因供血不足而形成血栓,使骨内供血受阻,形成死骨。小块死骨可被吸收或经窦道排出,大块死骨则留于内,使窦道不能闭合。故在临床上表现出窦道口有肉芽组织,脓水淋漓,局部有红、肿、热、痛之感,甚或出现骨骼畸形。此病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近年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有增多趋势。窦道形成后,绝大多数病例表现为混合感染,因此抗生素常规治疗会出现不敏感或无效的情况,使病患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可持续数年之久,成为痼疾。化脓性骨髓炎,属祖国医学“附骨痈”、“贴骨痈”、“附骨疽”的范围,中医古籍中有详细的记载和大量的论述。如隋·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中专门把它列为一“候”,说“附骨痈,亦由体盛而当风取凉,风冷入于肌肉,与热气相搏,伏结近骨成痈,其状无头,但肿痛而阔,其皮薄泽,谓之附骨痈也”。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称“以其无破,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宋·窦汉卿在《疮疡经验全书》中也有过专论,曰“夫贴骨痈者,即附骨痈也。皆附骨贴肉而生,字虽殊而病则一。此病之发,盛暑身热,贼风入于骨节,与热相搏,复遇冷湿,或房劳太过,两足下水,或久卧湿地,身体虚弱而受寒邪,然风热伏结,壅遏附骨而成”。目前,临床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早治疗,中、西医都倾向于先期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方法,西医采取大量抗菌素治疗,无效时则行手术治疗,采用手术切开、外洗、药线引流等方法。虽然上述方法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有确切疗效,但其治疗期较长,使患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远期疗效亦欠佳,有致残或窦道口周围皮肤发生癌变的可能而抱憾终身。传统中医药则按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期两阶段治疗,分别施以清热解毒、益气化瘀、化湿和营、托里排脓、扶正托毒、敛口生肌等为主要治则,亦有采用传统的手术疗法为辅助的。虽疗效可靠,但也存在辨证复杂、服药不便等弱点,除专科医院、专科医生外,普通医院和普通医生不易掌握,亦有因此影响到治疗效果的。本专利技术药源丰富,制作工艺简单,汇各期辨证用药于一炉,技术易于掌握和普及,因此是理想的、有前途的专病用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该药物具有收敛疮口,加速骨质生长,促进骨痂形成,加快窦道愈合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骨髓炎及其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经多年研究,从数十种药物中筛选整理提出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的黄芪20-40、当归10-30、海马20-40、血竭8-15、孩儿茶8-15、制乳香10-30、制没药10-30、阿胶10-30、骨碎补10-30、鹿角霜10-30和皂刺10-30。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中,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配比范围是黄芪25-35、当归15-25、海马25-35、血竭10-13、孩儿茶10-13、制乳香15-25、制没药15-25、阿胶15-25、骨碎补15-25、鹿角霜15-25和皂刺15-25。在本专利技术最优选的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中,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配比是黄芪30、当归20、海马30、血竭12、孩儿茶12、制乳香20、制没药20、阿胶20、骨碎补20、鹿角霜20和皂刺20;或黄芪35、当归25、海马25、血竭10、孩儿茶10、制乳香25、制没药25、阿胶25、骨碎补25、鹿角霜25和皂刺15;或黄芪25、当归15、海马35、血竭11、孩儿茶13、制乳香15、制没药25、阿胶20、骨碎补20、鹿角霜15和皂刺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黄芪、当归、海马、骨碎补、皂刺烘干共研成粉末,过120目筛,将血竭、孩儿茶共研细末,阿胶块打碎用蛤粉炒成阿胶珠研细末,乳香、没药去油后研细末,鹿角霜为鹿角熬膏后留下渣块,打碎研成细末,将上述全部粉剂按比例混合搅匀后,在100℃-120℃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20-30分钟,冷却后即制成药物。本专利技术的药物优选是胶囊剂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治疗化脓性骨髓炎药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按上述药物制备方法制备的药物装入胶囊。服用方法成人每次口服原药3克,如以剂量为1克的胶囊计,服用三粒,每日二次,小儿酌减,40日为疗程。如窦道口大者,亦可将此药外敷于窦道口内。发病时间短病情轻者,服用一个疗程可治愈;若病情日久较重者,服二个疗程,最多不超过三个疗程,未见任何毒副作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一般多由急性转化而来,专利技术人根据中医久病必虚,病久多寒的理论以及本病所呈现出的病灶以外的全身临床表现(如形体疲软、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盗汗自汗、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数等),认为本病为正气虚弱,虚中夹实,治疗上应扶正祛邪,攻补结合,内外兼治,辨证用药。根据其表现出的肾阳不足、气血两亏、以致局部肌肉骨骼抵抗力下降的主证,方中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是为主药;当归补血活血,海马温肾壮阳,共为辅助;孩儿茶、乳香、没药收敛生肌、行瘀消肿,皂刺托毒排脓;鹿角霜与海马同用,壮阳补肾之力倍增,敛疮生肌之效更显;阿胶为血肉有形之品,补血生血、生肌长肉。诸药合用,能补益气血,扶持正气,驱除毒邪,生肌敛疮,强筋壮骨,以获全功。本组药物补阳中佐以滋阴,使精来血复;滋阴中兼顾补阳,使阴阳平衡,诸药相互配合,混为一体,疗效彰显。服用后,患者自觉全身温热,精力充沛,肿消之快,脓排之畅,疮敛之佳,肌生之新,骨质得以生长,骨痂得以形成,窦道得以修复,故疾愈之速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海马、鹿角霜等多种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当归、阿胶、制乳香等多种药物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增加全身和局部的血液供应;皂刺、孩儿茶、骨碎补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驱邪外出;血竭、制没药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有利于相应症状的改善。这些药物形成的合力,正好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形成的病因和机制相合,与现代医学的认识一致,故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制备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胶囊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克)黄芪30、当归20、海马30、血竭12、孩儿茶12、制乳香20、制没药20、阿胶20、骨碎补20、鹿角霜20、皂刺20。生产方法如下将黄芪、当归、海马、骨碎补、皂刺等烘干共研成粉末,过120目筛,将血竭、孩儿茶共研细末,阿胶块打碎用蛤粉炒成阿胶珠研细末,乳香、没药去油后研细末,鹿角霜为鹿角熬膏后留下渣块,打碎研成细末,将全部粉剂按上述比例混合搅匀后,在100℃-120℃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20-30分钟,冷却后,装入胶囊(0号)。实施例2制备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胶囊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克)黄芪35、当归25、海马25、血竭10、孩儿茶10、制乳香25、制没药25、阿胶25、骨碎补25、鹿角霜25、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的:黄芪20-40、当归10-30、海马20-40、血竭8-15、孩儿茶8-15、制乳香10-30、制没药10-30、阿胶10-30、骨碎补10-30、鹿角霜10- 30和皂刺10-30。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4-11-30 200410060296.21.一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的黄芪20-40、当归10-30、海马20-40、血竭8-15、孩儿茶8-15、制乳香10-30、制没药10-30、阿胶10-30、骨碎补10-30、鹿角霜10-30和皂刺10-30。2.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黄芪25-35、当归15-25、海马25-35、血竭10-13、孩儿茶10-13、制乳香15-25、制没药15-25、阿胶15-25、骨碎补15-25、鹿角霜15-25和皂刺15-25。3.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黄芪30、当归20、海马30、血竭12、孩儿茶12、制乳香20、制没药20、阿胶20、骨碎补20、鹿角霜20和皂刺20。4.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藏照书
申请(专利权)人:藏照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