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漱芬专利>正文

捕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86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苍蝇嗜味性与趋光性的捕蝇器。它由装有可转动的诱蝇滚筒的诱蝇盒和集蝇笼组成。滚筒四面,涂有蝇铒,滚筒受动力装置的带动,可缓慢地转动。诱蝇盒正面上方,装有透明的圆弧形罩。诱蝇盒与集蝇笼壁间装有喇叭口的透光通道,使用本捕蝇器可提高捕蝇效率,且不影响环境的美观和卫生。(*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有害昆虫诱捕装置,特别是一种诱捕苍蝇(家蝇)的装置。为改善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人们使用各种方法,捕捉消灭苍蝇,常见的有一种用铁纱网围成的上小下大形如喊话筒式的捕蝇器,它的上端为一小洞口,在其下方置有发散臭味的蝇饵当苍蝇从上口进入,即难复出。但这种开口,不能做得太大,其捕蝇效率亦不理想。且这种捕蝇器形式不雅观,饵料发臭味亦不卫生不宜用于公众场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捕蝇器,它利用苍蝇的嗜味性和趋光性,提高捕蝇效率。本捕蝇器由苍蝇诱捕器(甲)和集蝇笼(乙)二部分构成。两部份用搭钩相连,需要时可折开。诱捕器为一上方开口的六面体盒子(甲),它可用薄木板、金属薄板或其它不透明材料构成。开口处有一可绕轴(2)转动的滚筒(3)该滚筒的有效表面接近于诱捕器的开口面积。诱捕器的后壁板下方有集蝇孔(4)。前壁板(1)上方开口处接有一透明塑料膜做的圆弧形罩(5)。在诱捕器的一端,隔成一小盒,以安装动力装置。它通过减速传动机构与转轴(2)相连,使滚筒缓慢地转动。该动力装置可采用微形马达或发条机构。集蝇笼(乙)除与诱捕器后壁板相联处外,均采用能透光的材料制成,如铁纱网。在集绳笼与集蝇孔(4)对应处,开有与集蝇孔(4)大小相同的孔,其上装有用透明材料制成的喇叭口(6)。集蝇笼底部或侧面,可设活开口,以清除诱捕到的苍蝇。当然,也可以把喇叭口直接装在诱捕器(甲)上,而在喇叭口外围上透明罩,如塑料袋等,从而不用专设的集蝇笼。以下用附图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捕蝇器外观示意图;图2.为捕蝇器侧断面图;图3.为捕蝇器(诱捕器)纵断面图(有动力传动部份);图4.为动力装置侧视图。其中(甲)为诱捕器;(乙)为集蝇笼;(1)为诱捕器盒子;(2)为转轴;(3)为滚筒;(4)为集蝇孔;(5)为弧形罩;(6)为喇叭口;(7)为微形电动机;(8)为微形电动机转轴及齿轮;(9)为减速传动齿轮。本捕蝇器工作时,由微电动机(7)(或法条机构)通过转轴齿轮(8)驱动齿轮(9)使滚筒(3)绕轴(2)缓慢地顺时针方向转动。滚筒(3)表面上涂有引诱苍蝇的蝇饵,如糖稀等。由于滚筒转动缓慢,落在其上觅食的苍蝇不易察觉。当滚筒某一面转入弧形罩时,由于弧形罩是透明的,苍蝇还不至被惊动,且弧形罩与滚筒边楞之间的缝隙很狭苍蝇不易逆退从狭缝中飞出,但当滚筒这一面转过弧形罩进入诱捕器下方时,此时处于黑暗中的苍蝇,骤然发觉有异,不免自相惊扰遂群向透光处的集蝇孔(4)处飞去,通过集蝇孔喇叭口,进入集蝇笼中而不得再出去。滚筒的转速,约为每分钟10转,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本捕蝇器结构简单合理,捕蝇效率高,清洁卫生,适用于家庭餐馆及各种公共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苍蝇诱捕器(甲)和集蝇笼(乙)构成的捕蝇器,在诱捕器的上部,装有一诱蝇用的方柱体滚筒(3),滚筒四面,涂有蝇饵,在诱捕器与集蝇笼相联的壁板上,开有集蝇孔(4)。其特征在于滚筒受一慢速转动装置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苍蝇诱捕器(甲)和集蝇笼(乙)构成的捕蝇器,在诱捕器的上部,装有一诱蝇用的方柱体滚筒(3),滚筒四面,涂有蝇饵,在诱捕器与集蝇笼相联的壁板上,开有集蝇孔(4)。其特征在于滚筒受一慢速转动装置的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蝇器,其特征在于诱捕器(甲)的正面上方,与滚筒配合,装有一透明的园弧形罩(5),所指的滚筒是一正方形柱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景骧
申请(专利权)人:尹漱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