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装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7761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结构,其包括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第一透明基板下表面周缘设有图像层,并于两透明基板相对应的表面,分别对应设有第一透明导电薄膜、第二透明导电薄膜,以及多个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最后以粘着层贴合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由此,电容式触控装置于两相对应面接合后,第一(二)透明导电薄膜与第一(二)线路之间,可视为同一个平面,而能有效降低电容式触控装置的厚度,同时使透光率提高,且生产时,可简化第一(二)透明导电薄膜与第一(二)线路的层次结构,减少贴合工序因而提升良率,同时简化产制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装置,尤指一种可降低触控面板厚度,提高透光率,同时简化制程的电容 式触控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常见的种类有电阻式、电容式、超声波式、光学(红外线)式等,其中,应 用最广泛的是电阻式,再其次为电容式,然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优点在于防水、防刮、透光度 高与适用温度范围大等,虽然电容式触控面板本身价位较高,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已逐渐跨 入于小尺寸触控面板的市场中。请参阅图1所示,为公知触控面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常用的触控面板 1具有至少两个PET基板12,于该等PET基板12的相对应的表面分别设有导电层13,于该 等导电层13之间,以光学胶层11将二个PET基板12相互贴合,最后于任一个PET基板12 的另一个表面,再以光学胶层11粘贴上保护层10。由图上可看出,导电层13其实包含最少 二层厚度,一个是金属导线层,一个是导电电极层,而上、下导电层13分别形成于至少两个 PET基板12上,再加上光学胶层11以及保护层10,整体叠构甚厚,因此,为简化叠层,便有 在单一玻璃基板的相对应的两侧表面分别形成上、下导电层13,或以一基材的单面上制作 双层菱形结构的感应电极,但最后仍须以光学胶层11去贴合作为外壳的保护层或装饰层, 而触控面板的厚度仍无法有效降低,因此,便有业者开发出减少触控面板厚度的方法,如中 国台湾专利公报,公告号M368846的改良的触控面板构造,其包含一实质透明的基板,于该 基板的一表面周缘部位形成颜色边框,并在该基板上至少具有一绝缘设置的触控感应器, 使该触控感应器边缘的讯号导线部分恰可对应设置于前述颜色边框下方,而该触控感应器 利用金属桥接结构的对位效果,来减少整体制程中的叠层数,其具有一电容感应层、一阻绝 层以及一跳接导电层,该电容感应层于一基材上等距布置X轴及Y轴轨迹的感应单元在同 一表面上,其中一轴轨迹的感应单元彼此相连通,而另一轴轨迹的感应单元则不相连通,最 后以绝缘层以及跳接导电层的铺设,将该轴轨迹的各个感应单元彼此电接连通;但该专利 的X轴及Y轴感应单元之间,为达到较为均一的透光率,还填设有与两轴感应单元相同材质 的仿饰纹路,且该仿饰纹路还必须与各感应单元的边缘保持一间隔而不相连接,虽简化了 叠层厚度,但在感应电极的制作上却愈形复杂。再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公告号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包含一硬质基板 以及一图案化导电膜,该硬质基板上表面为触控面板的触控端,其下表面形成有至少一遮 蔽图形、一可视区以及多个引导线路,该可视区受该至少一遮蔽图形包围,该些引导线路形 成于遮蔽图形上并共同延伸汇集至遮蔽图形外围一侧;该图案化导电膜包含多个电极线 路,该些电极线路对应可视区范围并分别与该些引导线路连接,本创作将硬质基板下表面 提供为触控面板结构布线之用,而该图案化导电层如上篇专利所述,也是于基材的单面制 作纵轴及横轴的感应电极,再于该感应电极上设置一绝缘层,而使该绝缘层相对于各感应 电极的至少一端设有镂空部,最后再于绝缘层上镀上一层透明导电膜,经过图案化制程后4形成跨桥导线,该结构虽然减少基材的使用,但在制程上却于单一基材上需要多道的镀膜、 蚀刻程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的需求,本专利技术人爰精心研究,并积个人从事该项事业的多年经验,终 设计出一种崭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降低触控面板整体厚度的电容式触控装置结 构。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简化触控面板制程的电容式触控装置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提高透光率的电容式触控装置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装置结构,其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一图像层, 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周缘,而为一中空框体平面结构;一第一透明导电薄膜, 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下表面且位于该图像层所框设范围的内侧,并设有多个第一感应电 极;多个第一线路,对应该图像层位置,并设于该图像层上,而分别与该等第一感应电极电 性连接;一第二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导电薄膜,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上表面,并设有多 个第二感应电极;多个第二线路,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上表面的周缘,并分别与该等第二 感应电极电性连接;及一粘着层,其用以贴合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下表面与该第二透明基板 的上表面。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下表面,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其具有 多个第一感应电极,该等第一感应电极分别与该等第一线路电性连接,又该图像层设于该 第一透明基板下表面周缘,该图像层为一中空框体平面结构,且该等第一线路的布线区域 为该图像层的区域范围所涵盖;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上表面,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其具有 多个第二感应电极,该等第二感应电极分别与该等第二线路电性连接;该等第二线路相对 于该第一透明基板上的该图像层的披覆范围,其布线区域为该图像层的区域范围所涵盖; 同时,该等第一感应电极与该等第二感应电极互相垂直相交。本专利技术的电容式触控装置结构,包括一第三透明基板;一图像层,设于该第三透 明基板的下表面周缘,而为一中空框体平面结构;一第三透明导电薄膜,穿过该图像层而设 于该第三透明基板的下表面,并设有多个第三感应电极;多个第三线路,设于该图像层上, 而分别与该等第三感应电极电性连接;一第四透明基板;一第四透明导电薄膜,设于该第 四透明基板的下表面,并设有多个第四感应电极;多个第四线路,设于该第四透明基板的下 表面周缘,并分别与该等的第四感应电极电性连接;及一粘着层,其用以贴合该第三透明基 板下表面与该第四透明基板上表面。于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以一粘着层相互贴合后,由于该图像层仅涵 盖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下表面周缘,其内部中空区域即为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的涵盖区 域,而该图像层的区域范围内为该等第一线路,于该图像层与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的交界 处附近,即为该等第一感应电极与该等第一线路的电性连接处,而可将该第一透明导电薄 膜与该等第一线路视为同一个平面,而使厚度有效降低;再者,该第二透明基板的该第二透 明导电薄膜、该等第二线路与该等第二感应电极仍依照该第一透明基板的方式设置,由此,使整体电容式触控装置的厚度降低,同时,相较于常用技术必须各层分次设置,能有效简化 生产制造的过程,达到了有益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公知触控面板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后剖视图;图4A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线路示意图一;图4B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线路示意图二 ;图5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后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触控面板-1 ;保护层-10 ;光学胶层-11 ;PET基板-12 ;导电层_13 ;电容式触控装 置-2 ;第一透明基板-21 ;第一透明导电薄膜-211 ;第一感应电极-212 ;第一线路-213 ;第 二透明基板-22 ;第二透明导电薄膜-221 ;第二感应电极-222 ;第二线路-223 ;图像层_23 ; 粘着层-24 ;电容式触控装置-3 ;第三透明基板-31 ;第三透明导电薄膜-311 ;第三感应电 极-312 ;第三线路-313 ;第四透明基板-32 ;第四透明导电薄膜-321 ;第四感应电极-322 ; 第四线路-323 ;图像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图像层,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周缘,而为一中空框体平面结构;一第一透明导电薄膜,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下表面且位于该图像层所框设范围的内侧,并设有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多个第一线路,对应该图像层位置,并设于该图像层上,而分别与该等第一感应电极电性连接;一第二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导电薄膜,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上表面,并设有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多个第二线路,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上表面的周缘,并分别与该等第二感应电极电性连接;及一粘着层,其用以贴合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下表面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裕洲詹孝顺邓杰人
申请(专利权)人: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