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山茶油软胶囊,基本组成为囊化液和囊材,囊化液由野山茶油和不高于25%比例的辅助剂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新的剂型,剂量准确,其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均有所提高,且有利于长期存放,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是目前较理想的野山茶油新剂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预防动脉硬化、高血脂症、调节血脂等功能和护肤美白作用的野山茶油软胶囊,属于医药保健品
技术介绍
野山茶油是从山茶科(camellia)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树种子中获得的,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只有东南亚、日本等国有极少量的分布。野山茶油具有食用、药用、保健等综合功效;《本草纲目》记载,长期食用野山茶油,有“明目亮发、润肠通便、清热化湿、杀虫解毒”之功效。《中国中医药大辞典》记载,野山茶油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山茶油对肥胖症等疾病有明显的食疗作用;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效果;具有促进内分泌腺体激素分泌的作用,有助于婴儿大脑及骨骼发育;能防治神经功能下降。可促进产后妇女身体复原;对老年性便秘也有一定疗效。《中国医药宝典》记载,山茶油外用可治疗癣疥、防蚊虫叮蛟、除疣、防晒去皱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山茶油与皮肤的亲合性好,有较好的渗透性,易于被皮肤吸收,山茶油可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因此山茶油用于护肤,可滋养皮肤,使皮肤柔嫩而富有弹性。目前已上市的野山茶油主要用于食用,与其他食用油一样煎、炸、炒、拌;但这种方式的摄入,摄入量随机,生物利用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有的疗效;含有野山茶油的药物均将野山茶油作为一种单纯的辅料使用,中国专利CN1616052A将野山茶油作为有效药物,采用单一毛山茶油治疗烫伤不留下疤痕,但仅限于外用;还未能充分发挥野山茶油的作用。所以必须选择一个较佳的剂型充分发挥野山茶油食用、药用、美容护肤护发、保健等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根据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的不足,研究开发一种野山茶油软胶囊,制成营养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可作为食用油的一种便于携带及运输的包装形式,亦可作为适应某种皮肤或者某种发质的以野山茶油为主要原料的美容护发产品的包装形式,更可作为治疗某种疾病的以野山茶油为主要原料的药品,达到有效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人类保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设计是,野山茶油软胶囊由野山茶油和25%以内营养辅助剂组成。借助于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有效成分检测仪器,对野山茶油软胶囊中的脂肪酸甘油酯(尤其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三种成分)、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标示成分进行检测,获得准确的含量而控制野山茶油软胶囊,籍此控制野山茶油软胶囊产品质量。野山茶油合理的脂肪酸甘油酯组成以及其本身含有的一些微量的成分,使野山茶油口服、外用均容易被人体吸收;维生素缺乏或者摄入不足时可导致各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症状,借助于野山茶油,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三种脂溶性维生素可被人体更充分的吸收。含有维生素的野山茶油软胶囊可充分发挥野山茶油的食用、保健用、药用功效;可作为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或者维生素E的强化食品或者维生素A、维生素D或者维生素E缺乏症的治疗药物,用于此用途时由于具有更低的单剂量而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三种脂溶性维生素的野山茶油亦可作为外用的美容美发化妆品,治疗癣疥、防蚊虫叮蛟、除疣、防晒去皱等。葡萄籽油、紫苏油虽为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食用脂肪油,但由于他们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亚油酸或者亚麻酸)较高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较低,而不适用于特定人群使用;与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油酸等)较高的野山茶油合理配伍,使产品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达到最佳的比例,既可扩大适用人群,避免人体超量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会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外,更可强化食用甚至野山茶油的疗效,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完成本专利技术任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该软胶囊包括囊材和囊化液,其中囊材是由明胶、增塑剂、纯化水、色素、矫味剂、尼泊金乙酯等七种组分组成,明胶、增塑剂、纯化水的重量比例为1∶0.3-0.6∶0.8-1.3,尼泊金乙酯的百分含量为0.05-0.1%,配以适量不同色素制成各种色泽的囊材;囊化液是由野山茶油、营养辅助剂组成,其中野山茶油的用量为0.8-1.0份,营养辅助剂的用量为0-0.2份。其制备工艺为1、按量取明胶与纯化水放入带夹套不锈钢水浴锅内,室温搅拌,待明胶膨胀后加热至55-65℃使其溶解并过滤,滤液中再加入其他辅料并搅拌均匀配制成囊壳液。2、按量取野山茶油,放入带夹套不锈钢水浴锅内,加入处方量营养辅助剂,搅拌均匀并过滤配制成囊化液。3、将配制好的囊壳液及囊化液在软胶囊成型机中制成软胶囊。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新的剂型,克服了野山茶油煎、炸、炒、拌等现有的人体摄入方式的种种不足,分剂量准确,其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均有所提高,且有利于长期存放,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是目前较理想的野山茶油新剂型。具体实施例现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一描述。实施例1取野山茶油300g,放入带夹套不锈钢水浴锅内,控制在30-40℃搅拌并过100目以上筛,制成药液;按重量比1∶0.4∶1.2取明胶250克、甘油100克和水300克,配以尼泊金乙酯0.05%与色素与矫味剂适量制成囊材。将上述药液和囊材用软胶囊机制成软胶囊1000粒。实施例2取野山茶油240g放入带夹套不锈钢水浴锅内,控制在30-40℃搅拌,加入天然维生素E 60g,搅拌均匀,过100目以上筛,制成药液;按重量比1∶0.4∶0.8取明胶250克、甘油100克和水200克,配以尼泊金乙酯0.05%与色素与矫味剂适量制成囊材。将上述药液和囊材用软胶囊机制成软胶囊1000粒。实施例3取野山茶油410克,放入带夹套不锈钢水浴锅内,控制在30-40℃搅拌,加入维生素A 10g、维生素D280g搅拌溶解,过100目以上筛,制成药液;按重量比1∶0.5∶1取明胶250克、甘油125和水250克,配以尼泊金乙酯0.05%与色素与矫味剂适量制成囊材。将上述药液和囊材用软胶囊机制成软胶囊1000粒。实施例4取野山茶油285克,放入带夹套不锈钢水浴锅内,控制在30-40℃搅拌,加入维生素A 15克搅拌溶解,过100目以上筛,制成药液;按重量比1∶0.6∶1.2取明胶250克、甘油150克和水300克,配以尼泊金乙酯0.05%与色素与矫味剂适量制成囊材。将上述药液和囊材用软胶囊机制成软胶囊1000粒。实施例5取野山茶油235克,放入带夹套不锈钢水浴锅内,控制在30-40℃搅拌,按处方量加入维生素A 15克、维生素E50克搅拌溶解,过100目以上筛,制成药液;按重量比1∶0.35∶0.8取明胶250克、甘油87.5克和水200克,配以尼泊金乙酯0.05%与色素与矫味剂适量制成囊材。将上述药液和囊材用软胶囊机制成软胶囊1000粒。实施例6取野山茶油225克,放入带夹套不锈钢水浴锅内,控制在30-40℃搅拌,按处方量加入维生素D275g搅拌溶解,过100目以上筛,制成药液;按重量比1∶0.4∶0.8取明胶250克、甘油100克和水200克,配以尼泊金乙酯0.05%与色素与矫味剂适量制成囊材。将上述药液和囊材用软胶囊机制成软胶囊1000粒。实施例7取野山茶油410克,放入带夹套不锈钢水浴锅内,控制在30-40℃搅拌,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山茶油软胶囊,其特征是:基本组成为囊化液和囊材,囊化液由野山茶油和不高于25%比例的辅助剂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山茶油软胶囊,其特征是基本组成为囊化液和囊材,囊化液由野山茶油和不高于25%比例的辅助剂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山茶油软胶囊,其特征为所述的囊化液中的辅助剂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山茶油软胶囊,其特征为所述的囊化液中的辅助剂是食用脂肪油脂紫苏油、葡萄籽油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少新,孙继寅,范友灵,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金海棠药用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