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彰皓专利>正文

多功能捕蚊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39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捕蚊灯,所述捕蚊灯具有更佳捕蚊效果及更多方面的功能。该捕蚊灯主要包括:一中空的主壳体,该主壳体前端设有抽风扇及紫光灯、后端套设具有单向门片的中壳体,中壳体后端中又套设一后壳体,后壳体前、后端中各设有滤网,又,主壳体中设有臭氧产生器。藉由上述,通过紫光吸引蚊子、抽风扇强力吸蚊子入中壳体中,而达到增进捕蚊效果;并且藉由滤网得滤除空气中的灰尘、臭氧产生器排出的臭氧而获得对空气除臭味的功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捕蚊灯
技术介绍
公知的捕蚊灯,构造都是一机体设紫光灯,于紫光灯外周布设高压电网,高压电网外周再围护栏避免人员误触高压电网。其工作原理为藉由紫光灯的紫光吸引蚊子,使蚊子因欲靠近紫光灯而通过护栏触到高压电网,受高压电而电死。上述结构存在有下列缺点(1)紫光灯呈“静态”吸引蚊子,除非蚊子通过触到高压电网方可予电死,否则蚊子纵在附近,亦无法杀死蚊子,然而,蚊子往往并不会如此顺从去触高压电网,故其捕蚊效率并不佳。(2)高压电网呈高电压,人员误触时易受伤害,尤其在潮湿环境更加危险。(3)只有单一的捕蚊功能,并无其它的用途,例如无法滤清空气、无法除臭及杀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捕蚊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多功能捕蚊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一,设成由主壳体、中壳体、后壳体串接组合一体,主壳体中设有抽风扇、紫光灯,中壳体前端设有单向门片,藉由紫光灯吸引蚊子靠近,再藉由抽风扇的强吸力使蚊子被吸入中壳体中无法逃走,达到增进捕蚊的功效。其二,后壳体前、后端中设有滤网,从而获得抽风扇吸入空气后,滤网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的功效。其三,主壳体中设有臭氧产生器,可产生臭氧,而臭氧具有除臭、杀菌的特性,故具有对空气中的臭味、细菌予去除的功效。也就是说,本技术的多功能捕蚊灯包含主壳体、中壳体、和后壳体;其中,一主壳体,呈可透光的中空状,其下方设具有功能选择键的支撑座,其内设有中空的内套座,内套座中组设有固定座,固定座具有一体成型的管状内座,内座中前端组设有抽风扇、后端组设有紫光灯;一中壳体,呈中空状形成捕蚊空间,前端套组定于主壳体后端中,又,其前端中设有挡条及枢组一只能受抽风扇的风力作用而往后开、无风即自动关闭的单向门片;一后壳体,呈中空状形成滤尘空间,前端套组定于中壳体后端中,又,其前端中设有前滤网、后端中设有后滤网,前滤网的网孔较大、后滤网网孔呈较密。作为对本技术的多功能捕蚊灯的一种改进,该主壳体中设有臭氧产生器。作为对本技术的多功能捕蚊灯的进一步改进,该中壳体的挡片之内,设成一布满多个小通孔的门片,形成一可使蚊子被抽风扇的风力吹入中壳体中的捕蚊空间中的网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及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的挡蚊门片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的多功能捕蚊灯包含主壳体10、中壳体20、后壳体30;其中,一主壳体10,呈可透光的中空状,其下方设具有功能选择键12的支撑座,其内设有中空的内套座11,内套座11中组设有固定座13,固定座13具有一体成型的管状内座14,内座14中前端组设有抽风扇15、后端组设有紫光灯16; 一中壳体20,呈中空状形成捕蚊空间W1,前端套组定于主壳体10后端中,又,其前端中设有挡片及枢组一单向门片21,形成单向门片21只能受抽风扇15的风力作用而往后开、无风即自动关闭;一后壳体30,呈中空状形成滤尘空间W2,前端套组定于中壳体20后端中,又,其前端中设有前滤网31、后端中设有后滤网32,前滤网的网孔较大、后滤网32网孔呈较密;一主壳体10中,可设有臭氧产生器17,以便产生臭氧。如图2所示,当功能选择键12设定同时激活抽风扇15、紫光灯16、臭氧产生器17时,可同时产生下列的作用、功效(1)抽风扇15强力吸取空气(风)入主壳体10,并使中壳体20的单向门片21的打开,使空气(风)进入中壳体20、后壳体30,并由后壳体30后端排出。(2)紫光灯16发光吸引蚊子33,当蚊子33靠近抽风扇15吸力范围时,即可强迫蚊子33被吸入主壳体10内套座11中,再被吹入中壳体20中,蚊子33被后壳体30的前滤网31阻挡、前端则受吹风阻挡,故只能留于中壳体20的捕蚊空间W1中无法逃走。故,本技术藉由抽风扇的吸力,而获得主动、强迫引入蚊子的效果,达到增进捕蚊效率。当停机(抽风机不动作)时,单向门片21无风吹,而可自动关闭、并受挡片22阻挡保持关闭状态,蚊子即无法逃走。(3)抽风扇15吸入空气,可同时吸入空气中的灰尘34,恰似“吸尘器”,于通过前滤网31后,灰尘34即会受较密的后滤网32(例如可采用不织布)所阻挡,灰尘34即滞留于后壳体30的滤尘空间W2中,达到空气滤清的功效。(4)抽风扇15吸入空气产生的风流,将臭氧产生器17产生的臭氧吹出,达到臭氧对空气除臭、杀菌的功效。(5)整体轻巧,可随时移动使用,使用极方便。又,本技术藉由操作设定功能选择键12,亦可不使用捕蚊时选择(1)只有抽风扇15动作,而只起滤清空气作用;(2)抽风扇15、臭氧产生器17动作,起除臭、杀菌、滤清空气的作用。换言的,白天不需捕蚊、或蚊子已捕尽,可另作其它功能用途,达到增进捕蚊灯的更多的实用功效。另,本技术的中壳体20、后壳体30呈组合式,故可各别拆解、再组合,而获得方便清除蚊子、灰尘34、换新滤网的功效。另,本技术在阻挡蚊子逃走的门片方面,亦可设成如图3所示。其中壳体20的挡片22之内,设有门片23,该门片23设成具有布满的多个通孔24,单个小通孔24后端设有斜挡片25,形成一个网片的构造型态。蚊子33被抽风扇15的风力吹通过小通孔24进入捕蚊空间W1中,配合斜挡片25,亦可在无风吸入时,蚊子亦无法逃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捕蚊灯,其包含:主壳体、中壳体、和后壳体;其特征在于,一主壳体,呈可透光的中空状,其下方设具有功能选择键的支撑座,其内设有中空的内套座,内套座中组设有固定座,固定座具有一体成型的管状内座,内座中前端组设有抽风扇、后端组设有 紫光灯;一中壳体,呈中空状形成捕蚊空间,前端套组定于主壳体后端中,又,其前端中设有挡条及枢组一只能受抽风扇的风力作用而往后开、无风即自动关闭的单向门片;一后壳体,呈中空状形成滤尘空间,前端套组定于中壳体后端中,又,其前端中设 有前滤网、后端中设有后滤网,前滤网的网孔较大、后滤网网孔呈较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捕蚊灯,其包含主壳体、中壳体、和后壳体;其特征在于,一主壳体,呈可透光的中空状,其下方设具有功能选择键的支撑座,其内设有中空的内套座,内套座中组设有固定座,固定座具有一体成型的管状内座,内座中前端组设有抽风扇、后端组设有紫光灯;一中壳体,呈中空状形成捕蚊空间,前端套组定于主壳体后端中,又,其前端中设有挡条及枢组一只能受抽风扇的风力作用而往后开、无风即自动关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彰皓许吴椿
申请(专利权)人:陈彰皓许吴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