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喉炎药食兼用中药制品及制造方法,由法定药食兼用中药材蒲公英,桔梗,鱼腥草,青果,罗汉果,余甘子,薄荷,桑叶为中药原料制成,无任何毒副作用可长期预防为主性使用。生产成本低无环污;产品无人群和年龄之分,口感好、用量小、效果肯定、患者易接受,且因所有药材法定药食兼用、功效肯定、没有毒副作用,适合于任何人群而服务面广;用药品种与功能简单明了且无争议,组方灵活多样、适应多种病情及选择用药更贴切,拓开了中医药辩症施治具体内容和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治喉炎药食兼用中药制品及制造方法中医药与西医药防治疾病理论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对病理的认识并不停留在对具体病因的分析,表现出非对抗性而后者则为对抗性,亦即前者强调的是人体整体及如何从整体提高对抗疾病的能力、而后者则是“对号入座”如什么微生物、营养缺乏或过剩、有毒有害物质(包括药物)及作用等引起什么病,理论上的争议虽很大、甚至对立与对抗,很多情况下表现出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于互相矛盾或无公论,但是它们都能治病和/或治好病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证明了人类对医药尤其是中、西医药互相之间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还很有限,而不能随意武断地说中、西医药理论谁对谁错,更不能宣称谁是谁非,因为双方都没有足够的确凿证据来证明对方是错误的、故不符合科学观,所以应当提倡包容性即以事实为依据并不断深入科研与实践逐步搞清和完善有关理论争议与争论、从而不断充实中、西医药理论宝库,使二者都能更有效地为人类健康长寿服务,而非为争论而争论、甚或以争论为由证据不足地任意否定甚至攻击对方,因为这样作都不是科学和负责的态度与行为、都不利于保障和发展人类医疗卫生事业。虽然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种疾病相应也有所减少,但这并不是说就可高枕无忧,事实上各种病症依然存在、并无消逝迹象或趋势,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疾病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工作、学习与生活等压力较大,精力与体力负担及透支严重、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人群很大、抵抗力往往较低而首先特别易患此类疾病、故仍为常见病与多发病,如不及时防治、往往拖成很难受和很难治愈的慢性病,故依然应予积极防治。目前防治这类疾病的中、西药品基本都是偏重治疗,毒、副作用就更常见,更重要的是无论中、西药都少有法定药食兼用品,这是因为我国和很多国家与地区从用药安全考虑都立法严禁未经批准的药品以任何形式在食品(包括保健品)中使用、否则依法追究责任,而疾病达到必需治疗的程度已很严重、临床意义上说大大增加治疗难度、更谈不上预防为主了,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也因处方药必需医生开处方药店才能售药、否则违法,消费者则必需支付不菲的处方费等费用且往外超过药价本身、而非处方药、保健食品即药食兼用品则无需处方及其昂贵费用,大大减轻了消费者经济负担并使购买消费简捷而增加购买力、从而使预防为主落到实处。因此唯一合法有效、经济可行、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方案就只能是在法定的药食兼用药品范围内筛选、组合并据此设计出相关新方案和新产品,因这样的产品才能真正做到价廉物美、消费渠道畅通无阻、服务人群广泛、其防治疾病功能及疗效、安全和人群普遍适用性才能也必然得到公认和国家食品卫生法等系列相关法律认可与保护。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出于一个为解决上述系列难题的总的专利技术构思而设计的防治喉炎药食兼用中药制品及制造方法,其采用的卫生部颁法定药食两用中药原料及药性和依据的主要中医药原理与功能优点介绍如下。蒲公英味甘、苦,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目赤咽肿、口舌生疮、热毒疮疡,乳痈肿痛,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桔梗味苦辛、性平,宣肺散邪、去痰排脓,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并有载药上升的作用、作上部病的引导药,还通肺中的痰阻壅塞、有开胸利壅的作用,治咳嗽胸痛、咳吐脓血的肺痈病。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青果清热,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罗汉果清热润肺,滑肠通便。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1-3份。余甘子微涩,性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维生素C缺乏症。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薄荷味辛、最清头目、去风化痰、骨蒸宜服。薄荷味辛、性凉,最能清理头目风热,治头痛、目赤、牙痛、咽喉肿痛等头、目部分的风热症,因有发汗散风热的作用,故又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无汗的表症,及皮肤受风热引起的风疹和麻疹初期不易透发等。桑叶性寒、善散风热、明目清肝、又兼凉血。桑叶味甘苦、性寒,质轻善能疏散风热,性寒又能清肝明目,所以可治外感风热的发热咳嗽、头痛目赤及肝阳上升的头晕目眩等症,此外本品还兼有润肺凉血的作用,可治燥热伤肺、咳血咽痛等。本专利技术产品由法定药食兼用中药材蒲公英1-2份,桔梗1-3份,鱼腥草1-3份,青果1-2份,罗汉果1-3份,余甘子1-3份,薄荷0.5-3份,桑叶1-3份为中药原料组成。本专利技术产品的制造方法如下a.原材料中药的选备取饮片型中药材蒲公英1-2份,桔梗1-3份,鱼腥草1-3份,青果1-2份,罗汉果1-3份,余甘子1-3份,薄荷0.5-3份,桑叶1-3份,加入到带搅拌器、过滤器和恒温水浴加热器的非金属表面如玻璃钢、搪瓷等容器中;b.有机与无机混合溶剂的制备取食品级以上的酒精(可溶解许多难溶于水的物质而大幅提高药效)并加常温饮用水稀释制成酒精(浓)度即酒精含量为55-75%(V/V即体积比)的灭菌型有机与无机两种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对提取对象中药成份物质而言不同液体的混合溶液仍可视为溶剂),酒精度低于55%或高于75%均难达到最佳提取和灭菌效果;c.使用b所述溶剂对原料药品进行提取将b所述的混合溶剂加入到a所述的加入了所取全部的中药材的容器中、加入量为完全淹没中药材为宜,密闭容器浸泡20-30分钟、开启搅拌器并以20-60转/分转速搅拌溶液及中药材20-30分钟,开启过滤器、50-100目筛网过滤分离药渣与溶液,1000-3000转/分的转速离心药渣、药液并入过滤分离溶液,开启加热(蒸发)器将药渣和药液分别精确加热到酒精沸点78-80℃(以尽可能减少水的蒸发和蒸馏)汽化酒精、用事先联机的水冷冷凝器收集汽化酒精并用常温冷却水将酒精气体冷却液化成液态酒精回收循环使用、保障提取液极低有机溶剂即酒精含量的高品质,使用过的冷却水用作预热提取用水,这些措施保障了生产和产品的低能耗、低水耗、低成本、并避免了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将药液密闭备f合并提取液用、药渣加入下述d步继续进行处理;d.无机溶剂水对药渣继续进行常温提取将经c处理后的药渣加入到a所述的空容器中、用c所述的预热水完全淹没、密闭容器常温(因含菌极少繁殖有限可确保不腐败变质)浸泡中药材20-30分钟,开启搅拌器以20-60转/分转速搅拌溶液及中药材20-30分钟,150-200目筛网过滤分离药渣与溶液,将药液密闭备f合并提取液用、药渣加入下述e步继续进行处理;e.无机溶剂对药渣继续进行加(高)温提取将经d处理后的药渣加入到a所述的空容器中、用c所述的预热水完全淹没,密闭容器、开启搅拌器并以20-60转/分转速搅拌、同时加(高)温(因此时含菌可能已较d为高)到沸腾3-5分钟后自然缓慢降温约20-30分钟(夏季高温降温太慢可适当辅以常温水冷、冷却水同样可回收并入c所述的预热水)到60-70℃以利药物成份继续溶出并节能节水,提取出必需高温才能提出和低温未提尽的物质成份、并使加温迅速且均匀、减少物质破坏及损失,以进一步提高药效和收得率,打开过滤器、150-200目筛网过滤分离溶液与药渣,1000-3000转/分的转速离心药渣后弃去的药渣是秸杆还田农业土壤优质有机肥无环污,药液并入过滤分离溶液备f合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治喉炎药食兼用中药制品,由药食兼用中药材蒲公英1-2份,桔梗1-3份,鱼腥草1-3份,青果1-2份,罗汉果1-3份,余甘子1-3份,薄荷0.5-3份,桑叶1-3份为中药原料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治喉炎药食兼用中药制品,由药食兼用中药材蒲公英1-2份,桔梗1-3份,鱼腥草1-3份,青果1-2份,罗汉果1-3份,余甘子1-3份,薄荷0.5-3份,桑叶1-3份为中药原料组成。2.防治喉炎药食兼用中药制品的制造方法如下a.原材料中药的选备 取饮片型中药材蒲公英1-2份,桔梗1-3份,鱼腥草1-3份,青果1-2份,罗汉果1-3份,余甘子1-3份,薄荷0.5-3份,桑叶1-3份,加入到带搅拌器、过滤器和恒温水浴加热器的非金属表面容器中;b.有机与无机混合溶剂的制备 取食品级以上的酒精(可溶解许多难溶于水的物质而大幅提高药效)并加常温饮用水稀释制成酒精含量为55-75%V/V的有机与无机混合溶剂;c.使用b所述溶剂对原料药品进行提取 将b所述的混合溶剂加入到a所述的加入了所取全部的中药材的容器中、加入量为完全淹没中药材为宜,密闭容器浸泡20-30分钟、开启搅拌器并以20-60转/分转速搅拌溶液及中药材20-30分钟,开启过滤器、50-100目筛网过滤分离药渣与溶液,1000-3000转/分的转速离心药渣、药液并入过滤分离溶液,开启加热器将药渣和药液分别精确加热到酒精沸点78-80℃汽化酒精、用事先联机的水冷冷凝器收集汽化酒精并用常温冷却水将酒精气体冷却液化成液态酒精回收循环使用,使用过的冷却水用作预热提取用水,将药液密闭备f合并提取液用、药渣加入下述d步继续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怀伟,颜怀玮,
申请(专利权)人:颜怀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