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阳宣专利>正文

可折叠的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19893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包装盒,其包括顶盖、盒底和侧壁,所述侧壁围成中空的多面体,所述顶盖和盒底分别封装于多面体侧壁的顶端和底端,所述侧壁包括面层,所述面层的内壁贴合有至少两块能够相对折叠的内衬板,位于多面体侧壁对折折叠线的两块内衬板的相对端面之间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或等于内衬板厚度的两倍。该包装盒通过在对折折叠线的内衬板相对端面之间设置至少两倍板厚的间距,可以避免包装盒折叠时产生暴裂,同时可以很好地还原,在多面体侧壁的面与面之间的棱线上不会形成不利的痕迹。因而,该内衬板既能提高包装盒侧壁的挺度,又方便折叠,节省运输成本还可以节省制造人工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包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包装盒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不仅对消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于产品如食品、医药、茶叶、烟酒等的包装结构也要求越来越精美耐用。对于包装生产厂家来说,通常需要将包装盒运输到生产产品的厂家,有时需要在海内外进行陆上或海上长途运输。然而,包装盒在此运输过程中通常是空的,因此,为节省运输成本,通常将包装盒制成可折叠的形式,而且,这种折叠不会影响包装盒的外观,折叠后的包装盒可以^f艮好还原以盛装产品。有些包装盒采用硬板衬里,这种包装盒在折叠时很容易在折叠的边角处暴裂。为防止包装盒出现暴裂,且方便折叠,目前市面上的可折叠包装盒通常采用较薄的侧壁,然而,这种包装盒缺乏硬度,且折叠对角的保护力度不够,容易起皱,而且这种薄的包装盒只能用于盛装重量轻、品格较低的用品,且难以给人沉实庄重的感觉。为了提高包装盒侧壁的挺度而采取手工裱糊硬板的方法又太费人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保护折叠处完整,避免折叠处暴裂的可折叠的包装盒。一种可折叠的包装盒,其包括顶盖、盒底和侧壁,所述侧壁围成中空的多面体,所述顶盖和盒底分别封装于多面体侧壁的顶端和底端,所述侧壁包括面层,所述面层的内壁贴合有至少两块能够相对折叠的内衬板,位于多面体侧壁对折折叠线的两块内衬板的相对端面之间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或等于内衬板厚度的两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可折叠的包装盒通过在面层内壁设置至少两块能够相对折叠的内衬板,且位于对折折叠线的内衬板相对端面之间设置至少两倍板厚的间距,可以避免包装盒折叠时产生暴裂,同时可以很好地还原,在多面体侧壁的面与面之间的棱线上不会形成不利的痕迹。因而,该内衬板既能提高包装盒侧壁的挺度,又方便折叠,节省运输成本还可以节省制造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包装盒的立体示意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包装盒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3是图2中的可折叠包装盒折叠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包装盒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5是图4中的可折叠包装盒折叠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包装盒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7是图6中的可折叠包装盒折叠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包装盒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9是图8中的可折叠包装盒折叠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IO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包装盒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11是图10中的可折叠包装盒折叠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包装盒10。该包装4盒10包括顶盖11、侧壁12及底盖19,顶盖11封装在侧壁12的顶部,底盖19封装在侧壁12的底部。顶盖ll可采用插合式、自动扣合式或翻盖式等结构与侧壁12相连接,底盖19也可以采用插合式、自动扣合式或翻盖式等结构与侧壁12相连接,以不影响侧壁12折叠为宜,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顶盖11和底盖19均采用翻盖式结构。如图2和3所示,侧壁12是中空的多面体结构,包括面层13以及贴合于面层13内壁的两块能够相对折叠的内衬板14,两块内衬板14位于对折折叠线(如图2中的向外箭头所示位置)的相对端面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为板厚D的两倍或以上,以便折叠后不会造成面层13的面与面之间的棱线处发生暴裂。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壁12为四面体,四面体每个面相等。面层13的每对相邻面的内壁设有一块内衬板14。侧壁12的四面之间相邻接形成四个棱线,依次标示为121、 122、 123及124,每个棱线沿着多面体的中轴线延伸。其中棱线121和123即对应于侧壁12的两个对折折叠线。如图3所示,每块内衬板14对应侧壁12的棱线122/124的位置设置有凹槽15,凹槽15的槽底具有一定厚度,从而在折叠时不会使内衬板14发生断裂。凹槽15朝向多面体側壁12的内部,优选为V形槽。由于四方形的内角为90度,所以凹槽15张开的槽角度为90度或以上,大致在90-135度的范围。在包装盒10张开时,凹槽15的槽壁相对,如图3所示。其中内衬板14的厚度约为1毫米以上,通常在1-9毫米,主要是增加包装盒的硬度,使其显得厚重,提高包装盒侧壁的挺度。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设定板厚度。内衬板14可采用纸板、木板、纤维板、塑料板或金属板等。面层13厚度小于内衬板14的板厚,可采用纸张、塑料薄膜、皮革或布料等材料制成o请参阅图4和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包装盒。该包装盒的基本结构等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包装盒IO,即包括顶盖、侧壁、底盖等。本实施例的包装盒包括侧壁22,侧壁22也是四面体,面与面之间相邻接形成有四个棱线221、 222、 223、 224。与第一实施例的包装盒1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包装盒采用四个内衬板24,每块内衬板24对应四面体的一个面。其中,位于对折折叠线(如图4中的向外箭头所示位置)的内衬板24的两相对端面之间的间距至少为板厚D的两倍。其中棱线221和223即对应于侧壁22的两个对折折叠线。而其余对应于面层23的面与面相邻接形成的棱线222、 224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板厚D,也即除了位于对折折叠线的两个间距(对应于棱线221、 223)分别为至少两倍板厚,其余的间距(对应于棱线222、 224)为至少一倍板厚。此时,不需要在内衬板24上设置凹槽,只需要使得相邻内衬板24之间保持预先设定的间距即可。请参阅图6和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包装盒。该包装盒的基本结构等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包装盒IO,即包括顶盖、侧壁、底盖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盒包括一个正六面体的侧壁32,侧壁32包括面层33和两块内衬板34,六面体的侧壁32的面与面之间相邻接形成有六个棱线321、 322、 323、 324、 325、 326。每块内村板34对应贴合于的六面体側壁32的面层33的三个面的内壁,在对应对折折叠线(如图6中的向外箭头所示位置)的两块内村板34的相对端面之间具有板厚D两倍或两倍以上的间距,其中棱线321、 324即对应于侧壁22的两个对折折叠线。在两块内衬板34的中间段,即两块内衬板14分别对应棱线322、 323以及棱线325、 326处设置有凹槽35,该凹槽35为V形槽,由于六面体的内角为120度,凹槽35张开的槽角度为其内角的补角,所以凹槽35的槽角度为60度或以上。在包装盒10张开时,凹槽35的两个槽壁相对。当然,本实施例也可采用六块内衬板,每块内衬板对应贴合于的六面体侧壁32的一个面的内壁。其中,位于对折折叠线的两内衬板的相对端面之间设有至少两倍板厚的间距,而其余的板间间距至少为 一倍板厚。请参阅图8和9,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包装盒。该包装盒的基本结构等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包装盒IO,即包括顶盖、侧壁、底盖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盒包括一个八面体的侧壁42,其包括面层43和两块内衬板44,并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的包装盒,其包括顶盖、盒底和侧壁,所述侧壁围成中空的多面体,所述顶盖和盒底分别封装于多面体侧壁的顶端和底端,所述侧壁包括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的内壁贴合有至少两块能够相对折叠的内衬板,位于多面体侧壁对折折叠线的两块内衬板的相对端面之间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或等于内衬板厚度的两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包装盒,其包括顶盖、盒底和侧壁,所述侧壁围成中空的多面体,所述顶盖和盒底分别封装于多面体侧壁的顶端和底端,所述侧壁包括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的内壁贴合有至少两块能够相对折叠的内衬板,位于多面体侧壁对折折叠线的两块内衬板的相对端面之间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或等于内衬板厚度的两倍。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的数量 是两块,每块内衬板贴合于多面体侧壁的面层的至少两个面的内壁,每块内衬 板在对应于面层的面与面相邻接形成的棱线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朝向中空 多面体的内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V形 槽,所述V形槽的槽角范围为45度到135度。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宣
申请(专利权)人:欧阳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