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传输插座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1978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插座领域,提供了一种复合式传输插座组,其包括插头和对接座,所述插头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上凹设有对接空间,所述对接空间之底面延设有电源插接端子组,所述对接空间一侧壁上设有信号对接端子组;所述对接座包括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对应凹设有可容置所述插头之壳体的插接空间,所述插接空间之底面延设有一可插入所述插头之对接空间的插接座,并于所述插接座之顶面设有若干插接孔,且所述插接孔内设有与所述电源插接端子组成电连接之电源端子组,而所述插接座一侧面设有可与所述信号对接端子组成电连接之信号端子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复合式传输插座组,可以同时传输电源及信号,可减少电子产品使用传输线之数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插座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传输插座组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产品已广泛的使用于人类的生活中,而为了能使电子产品功能更 加多样化并符合使用者需求,所以,电子产品会设置许多可与远程主机传递信 号之连接器,让使用者可透过信号的传递,做不同的事务,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然而,电子产品利用外接电源操作时,会利用传输线将电源导入电子产品,而 传递信号时也是利用传输线,因此,电子产品上就会连接了许多传输线,而造 成了使用者整理上的困难。另外,目前电子产品为趋向于轻、薄、短、小之设计,电子产品内电路板 上同时设置了电源连接器以及信号连接器,不但增加了电子产品的使用空间, 而且增加了电路板的线路使用空间,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此行业 所亟欲改善之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传输插座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 电源线与信号线分开设置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复合式传输 插座组,包括插头和对接座,所述插头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上凹设有对接空间,所述对接空间之底面延设有电源插接端子组,所述对接空间一侧壁上&有信号对接端子组;所述对接座包括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对应凹设有可容置所述插头之壳 体的插接空间,所述插接空间之底面延设有一可插入所述插头之对接空间的插4接座,并于所述插接座之顶面设有若干插接孔,且所述插接孔内设有与所述电 源插接端子组成电连接之电源端子组,而所述插接座一侧面设有可与所述信号 对接端子组成电连接之信号端子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复合式传输插座组,可以同时传输电源及信号, 可减少插座组之对接座在电子产品内的使用空间,同时减少电子产品内电路板 的使用空间,以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并可让电子产品的 电路板设置更多电路以增加功能,且可减少电子产品使用传输线之数量,以方 便使用者整理使用。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插头之立体外观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插头之立体分解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对接座之立体外观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对接座之立体分解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插头与对接座插接前之侧视剖面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插头与对接座插接后之侧视剖面图。符号说明1- 插头;12- 电源插接端子组; U12-缺槽;13- 电源端子固定座; 16-传输线;2- 对接座; 21-外壳体; 221-插接孔;111- 前壳体; 1111-对接空间;112- 后壳体; 12-电源插接端子组; 14-信号对接端子组;15-信号对接端子固定座; 161-电源传输线组; 162-信号传输线组;211-插接空间; 222-凹槽;22- 插4妄座;23- 电源端子组;24-信号端子组固定座;25-信号端子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之插座组设有插头 l及对接座2,其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插头1包括一壳体11,所述壳体11包括一前 壳体111和一后壳体112,所述前壳体111前端设有一对接空间1111,且所述 前壳体111后端设有若干贯通所述对接空间1111之缺槽1112;所述前壳体111 和后壳体112之间设有电源插接端子组12、电源端子固定座13、信号对接端子 组14、信号对接端子固定座15及传输线16,所述传输线16包括电源传输线组 161和信号传输线组162,所述电源插接端子组12及信号对接端子组14分别定 位于电源端子固定座13及信号对接端子固定座15,所述电源端子固定座13及 信号对接端子固定座15均由前壳体111之缺槽1112内插入,让电源插接端子 组12及信号对接端子组14分别由对接空间1111之底面及一侧壁上露出,而所 述传输线16之电源传输线组161及信号传输线组162分别与电源插接端子组 12及信号对接端子组14呈电连接,且传输线16之末端由后壳体112之后端延 伸出去。参阅图3和图4所示,所述对接座2包括一外壳体21,所述外壳体21内 侧凹设有一插接空间211,且所述插接空间211之底面设有一沿着该插接空间 211之侧面延伸的插接座22,所述插接座22之顶面开设有若干插接孔221,且 所述插接孔221内设有电源端子组23,而所述插接座22—侧面凹设有一贯通 所述外壳体21之凹槽222,且所述凹槽222内插4妄有信号端子组固定座24,并 于所述信号端子组固定座24内穿设有信号端子组25。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所述插头1与对接座2对4妄时,通过将所述插头61插入所述对接座2之插接空间211内,所述插头1之前壳体111前端进入插 接空间211内,此时,所述插头1之电源插接端子组12由插接座22之插接孔 221进入插接座22内,进而接触到电源端子组23,使电源插接端子组12与电 源端子组23呈电连接;由于所述信号对接端子组14/人对接空间1111之侧壁上 露出于对接空间1111内,当插头1插入对接座2时,所述信号对接端子组14 也会接触到信号端子组25,使信号对接端子组14与信号端子组25呈电连接。另外,该插头l之传输线16末端可连接至信号来源处及电源来源处,而对 接座2之电源端子组23与信号端子组25末端可焊设于电子产品之电路板上。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对接端子组14与信号端子组25可传输RJ45或SUB 信号,而所述电源插接端子组12与电源端子组23可传输交流或直流电源。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复合式传输插座组,可以同时传输电源及信号, 可减少插座组之对接座在电子产品内的使用空间,同时减少电子产品内电路板的使用空间,以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并可让电子产品的 电路板设置更多电路以增加功能,且可减少电子产品使用传输线之数量,以方 便使用者整理^f吏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 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传输插座组,包括插头和对接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上凹设有对接空间,所述对接空间之底面延设有电源插接端子组,所述对接空间一侧壁上设有信号对接端子组; 所述对接座包括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对应凹设有 可容置所述插头之壳体的插接空间,所述插接空间之底面延设有一可插入所述插头之对接空间的插接座,并于所述插接座之顶面设有若干插接孔,且所述插接孔内设有与所述电源插接端子组成电连接之电源端子组;所述插接座一侧面设有可与所述信号对接端子组成电连接之信号端子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传输插座组,包括插头和对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上凹设有对接空间,所述对接空间之底面延设有电源插接端子组,所述对接空间一侧壁上设有信号对接端子组;所述对接座包括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对应凹设有可容置所述插头之壳体的插接空间,所述插接空间之底面延设有一可插入所述插头之对接空间的插接座,并于所述插接座之顶面设有若干插接孔,且所述插接孔内设有与所述电源插接端子组成电连接之电源端子组;所述插接座一侧面设有可与所述信号对接端子组成电连接之信号端子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传输插座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 壳体和后壳体。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传输插座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接端 子组与信号对接端子组分别固设于电源端子固定座及信号对接端子固定座,且 所述电源端子固定座及信号对接端子固定座由前壳体后方所开设之缺槽插入固 定。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传输插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子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镒胜制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