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涂金显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乳腺癌及淋巴癌的外用中草药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7526 阅读:4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乳腺癌及淋巴癌的外用中草药膏,由乳香、没药、血竭、儿茶、当归、藏红花、西吉、山甲、下甲、上甲、猪板油共11味中草药配制而成。该中草药膏能够有效地治疗乳腺癌、淋巴癌、腮腺癌及各种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等多种疑难疾病,同时使用方便,病人无任何痛苦,见效快,治愈率高,康复周期短,复发率低,而且对肌体内外组织无任何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草药
,具体是一种治疗乳腺癌及淋巴癌的外用中草药膏
技术介绍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但病程进展缓慢,自然生存期长等特点。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是许多国家女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的乳腺癌约120万例,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乳腺癌。我国虽属乳腺癌的低发病区,但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每年新发病例约20万人,死亡人数在2万左右。对于乳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世界上尚不十分清楚。有一种观点认为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而我国传统的中医学对乳腺癌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将乳瘤归为“化岩”范畴,并认为是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冲任不调,气血不畅等所致气滞血瘀,蕴结乳中而成。也有认为乳腺癌是在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衰退的情况下,外邪与内生的痰湿和瘀血等病理产物相搏,以致气滞血瘀,导致本病。乳腺癌病程日久,癌细胞将转移腋下淋巴、锁骨上淋巴,也可累及胸骨旁淋巴结,晚期还可发生纵膈淋巴结的转移。癌细胞通过淋巴屏障后,可侵入静脉,血行转移,乳腺癌的血行转移以骨、肺、肝、脑等处最为常见。目前对乳腺癌、淋巴癌、腮腺癌等癌块的施治方法,西医多采用手术切除,并在术后施以放疗或化疗,此种方法治疗不仅费用极高,而且对机体损伤很大,放疗或化疗虽对杀伤癌细胞比较有效,但也大量杀伤人体的正常细胞组织,使白血球大量减少,致使病人更加虚亏,免疫力大大下降,由此而导致脏腑功能衰竭或癌细胞进一步滋生扩散,以致危机生命。传统中医则根据辨证施治,通常采用舒肝理气、解郁散结、益气养血等内治方法,但多用大剂量猛力治疗,其刺激性及副作用较大,而疗效也不甚确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一种治疗乳腺癌及淋巴癌的外用中草药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外用中草药膏由下述中草药材及其重量份配比组合制成乳香5~15份、没药10~30份、血竭5~15份、儿茶5~10份、当归20~40份、藏红花2~10份、西吉10~20份、山甲30~40份、下甲10~25份、上甲30~40份、猪板油80~160份。本专利技术认为,乳腺、淋巴肿瘤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杂至而致病,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冲任不调,气血不畅等所致气滞血瘀,蕴结乳中,并致正气虚亏,经脉阻隔,脏腑功能衰减;外因则主要是正气不扬,邪毒内侵,瘀滞阻中。本药物组方的施治方针是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化瘀,生机除湿。根据上述施治方针,本组方取血竭、没药、乳香、藏红花以开结行滞,散血祛瘀,消肿镇痛;取当归、下甲、上甲以滋阴潜阳,散结消痞,清热养血;取儿茶、西吉、山甲、猪板油以收湿生肌,清热解毒,通经活血。从而达到解郁散结、通经活络、轻热解毒、消痞镇痛、益气养血、标本兼治的效果。组方中各药物的药性和功用为乳香性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活血行气、排毒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没药味苦,性平,归心、肝、脾经,有散血祛瘀、消肿生肌、活血止痛之功用;血竭味甘,性平,入心、肝经,能散瘀定痛,止血生肌;西吉味苦,性寒,具有下瘀血、寒热,破癓瘕积聚、留饮宿食,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安和五脏的功用;儿茶味苦、涩,性微寒,归肺经,能收湿生肌、消炎止痛;当归味苦,性温,无毒,具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能治一切风、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藏红花味甘,性平,能活血祛瘀,通调经脉,主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下甲味甘,性平,具有补阴、去瘀血、续筋骨、治疲劳、补心肾、消痈肿之功用;上甲味咸,性平,能够滋阴潜阳、清体内虚热、散结消痞;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能够活血通经,消肿排脓,软坚散热结;猪板油味甘,性微寒,具有破冷结、散宿血、利血脉、祛风热、除恶疮、治痈疽之功效。按照上述配方制成的中草药膏,其组方配伍精当,能够有效地治疗乳腺癌、淋巴癌、腮腺癌及各种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等多种疑难疾病,同时使用方便,病人无任何痛苦,见效快,治愈率高,康复周期短,复发率低,而且对肌体内外组织无任何毒副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治疗乳腺癌的中草药膏,其组方在下述重量份配比范围内均有较好的疗效乳香5~15份、没药10~30份、血竭5~15份、儿茶5~10份、当归20~40份、藏红花2~10份、西吉10~20份、山甲30~40份、下甲10~25份、上甲30~40份、猪板油80~160份。实施例1所述各组分的配比量可以是乳香5克、没药10克、血竭5克、儿茶5克、当归20克、藏红花2克、西吉10克、山甲30克、下甲10克、上甲30克、猪板油80克。实施例2所述各组分的配比量可以是乳香15克、没药30克、血竭15克、儿茶10克、当归40克、藏红花10克、西吉20克、山甲40克、下甲25克、上甲40、猪板油160克。实施例3所述各组分的配比量还可以是乳香10克、没药15克、血竭10克、儿茶8克、当归30克、藏红花8克、西吉15克、山甲35克、下甲20克、上甲35克、猪板油120克。按上述组方的配比量称取中草药原料,并洗净、晾干,然后与猪板油混合置入石臼内捣成膏状,无渣状、纤维状物,取出装入容器内,即制成本药膏。使用时,先将病人患处洗净、消毒,然后取本药膏30克左右摊于布上敷于患处,用胶布固定,5~7天换药一次。敷用本药膏的同时内服其它药物均无影响。本专利技术的中草药膏可用于治疗乳腺癌、淋巴癌、腮腺癌及各处上皮组织良性、恶性肿瘤等各种疑难杂症。几年来,本中草药膏用于临床治疗乳腺癌、淋巴癌、腮腺癌及上皮组织肿瘤患者680例,据统计,综合有效率达90%,治于愈率为81%,复发率为6%。实验病例1、李桂英,女,45岁,河南南召县人,2000年11月经市级医院检查确诊为左乳腺癌,经手术后1年半之久刀口未愈合,并到外地化疗一次,患者受尽长期折磨,2002年元月右乳房又发生了恶性肿瘤,同年5月26日前来就治,经诊断,刀口系因感染而未愈合,经消炎愈合后外敷本专利技术的中草药膏,5天换一次药,一个月后肿块消失,40天痊愈,至今无复发,一切活动正常。实验病例2、郭喜红,女,35岁,河南淅川县人,1999年患乳腺癌,经医院诊断为乳腺炎,长期治疗无效,2003年3月来本所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草药膏,一个月痊愈,至今随访无复发。实验病例3、张素莲,女,50岁,河南南阳市宛城区人,双乳房各有一个鸡蛋大的硬肿物,2001年确诊为乳腺增生,2002年病情加重,2005年6月10日前来就诊,诊为乳腺增生,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药膏,6月26日硬块变软,续前用药,7月6日硬块消失,增生痊愈,随访无复发。实验病例4、赵玉明,男,40岁,河南登封县人,左腋下发现5cm大小硬块,1998年元月由肿瘤医院确诊为淋巴癌,做了切除手术,并进行一次化疗和多种药物的辅助治疗,受尽折磨,身体虚弱,2000年8月又发现肿块,经人介绍来本专利技术人处就治,敷用本中草药膏,一月后肿块消失,续用药膏一个月后痊愈。停药休养三个月完全康复,能从事正常劳动,至今无复发。实验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乳腺癌及淋巴癌的外用中草药膏,其特征在于:该外用中草药膏由下述中草药材及其重量份配比组合制成:乳香5~15份、没药10~30份、血竭5~15份、儿茶5~10份、当归20~40份、藏红花2~10份、西吉10~20份、山甲30~40份、下甲10~25份、上甲30~40份、猪板油80~16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乳腺癌及淋巴癌的外用中草药膏,其特征在于该外用中草药膏由下述中草药材及其重量份配比组合制成乳香5~15份、没药10~30份、血竭5~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金显涂用贤
申请(专利权)人:涂金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