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英玉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产后发热的穴位敷贴药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8583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产后发热的穴位敷贴药物及制备方法,涉及治疗产后发热的中草药配方,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桂枝45-50克,赤芍、黄芩、丹参各18-20克,竹叶、白薇、栀子、黄连各13-15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治疗方便、费用低、见效快、无刺激、无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草药领域,尤其是涉及防治产后发热效果十分理想的一种治疗产后发热的穴位敷贴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产后发热是指孕妇生产后1个月内出现的体温达到或超过38℃的一种异常症状。引起该症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产褥感染或乳腺感染所致。目前,国内外治疗产后发热的方法较多,如西医治疗法,常用药有青霉素口服片、庆大霉素、灭滴灵等;如中医治疗法,常用药有牛黄解毒丸、如意金黄散、万应膏等。但是,在治愈率、治疗手段、治疗费用等方面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经检索未发现有与本专利技术相同的配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在治疗产后发热上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一种方便、简单、费用低且治愈率较高的治疗产后发热的穴位敷贴药物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产后发热的穴位敷贴药物,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桂枝45-50克,赤芍、黄芩、丹参各18-20克,竹叶、白薇、栀子、黄连各13-15克。一种治疗产后发热的穴位敷贴药物,其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桂枝、赤芍、黄芩、丹参、竹叶、白薇、栀子、黄连等中草药焙干,混合后研成细度为60目(过60目筛)的细药粉,然后把药粉末分装在2个纱布袋内,放锅内蒸30分钟,取出后待药袋温度降至45℃左右(以不烫皮肤为宜)时,即可敷贴穴位。本专利技术穴位敷贴药物里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作用;赤芍具有活血散瘀、泻肝火作用;黄芩具有清热泻火、除湿解毒作用;丹参具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作用;竹叶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作用;白薇具有清热、凉血作用;栀子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作用;黄连具有泻火、燥湿、解毒作用。上述原料经有机组合和辩证配伍,通过贴于患者双侧涌泉穴,使药物渗透经络血脉运行全身,发挥温经通阳、清热解毒、活血调经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产后发热的目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治疗产后发热的穴位敷贴药物治疗产后发热有如下特点治疗方便、费用低、见效快、无刺激、无副作用。使用方法1、用量每日1次。2、用法临睡前取制备好的2个药袋敷贴于双侧涌泉穴,纱布包扎,胶带固定,次日晨起取下。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治疗产后发热的穴位敷贴药物的原料配方桂枝45克,赤芍、黄芩、丹参各18克,竹叶、白薇、栀子、黄连各13克。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桂枝、赤芍、黄芩、丹参、竹叶、白薇、栀子、黄连等中草药焙干,混合后研成细度为60目(过60目筛)的细药粉,然后把药粉末分装在2个纱布袋内,放锅内蒸30分钟,取出后待药袋温度降至45℃左右(以不烫皮肤为宜)时,即可敷贴穴位。实施例2一种治疗产后发热的穴位敷贴药物的原料配方桂枝50克,赤芍、黄芩、丹参各20克,竹叶、白薇、栀子、黄连各15克。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桂枝、赤芍、黄芩、丹参、竹叶、白薇、栀子、黄连等中草药焙干,混合后研成细度为60目(过60目筛)的细药粉,然后把药粉末分装在2个纱布袋内,放锅内蒸30分钟,取出后待药袋温度降至45℃左右(以不烫皮肤为宜)时,即可敷贴穴位。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治疗产后发热的穴位敷贴药物治疗产后发热之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产后发热症状是否消失。用药3天为1个疗程。具体疗效分以下三级治愈——产后发热症状全部消失;好转——产后发热症状部分消失;无效——用药1个疗程后,产后发热症状毫无消失。效果用该药物治疗产后发热患者28例,治疗1个疗程,其中治愈23例,好转5例,治愈率为82%,有效率为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产后发热的穴位敷贴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桂枝45-50克,赤芍、黄芩、丹参各18-20克,竹叶、白薇、栀子、黄连各13-15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产后发热的穴位敷贴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英玉黄少正林莲球李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郑英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