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及其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836860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及其制冷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除湿机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翅片式冷凝器,其进口与压缩机的出口相连通;管式冷凝器,其进口与翅片式冷凝器的出口相连通;蒸发器,其进口与管式冷凝器的出口相连通,其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相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除湿机,包括前述制冷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除湿机及其制冷系统,高压、高温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直接进入到翅片式冷凝器中进行冷却,气态的制冷剂比液态的制冷剂在翅片式冷凝器中分布更均匀;高压、高温制冷剂蒸汽直接进入翅片式冷凝器中,换热温差提高,制冷剂分布均匀,有效地提高了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提高,减小了翅片式冷凝器的换热面积,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除湿机及其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除湿机是一种用于进行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的空调设备,它具有热泵的特点,既 利用蒸发器的制冷量对空气进行冷却除湿,又利用冷凝器放出来的热量加热含湿量降低的 空气,具备调温调湿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对各种温湿度要求高的场合。常规的除湿机的制冷蒸汽从压缩机流入第一冷凝器冷却后,再进入翅片式冷凝器 进一步冷却,达到除湿的目的。除湿机的常规的制冷系统的流程如图1所示蒸发器40’中 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10’吸入后,压缩机10’对其进行压缩并提高其压力和温度,随后制 冷剂气体进入第一冷凝器20’中进行冷凝,然后再进入翅片式冷凝器30’中再一次进行冷 凝,制冷剂在翅片式冷凝器30’中与处理后的新风进行换热,加热处理后的新风,达到除湿 的目的。经过翅片式冷凝器30’再次冷却后的液体制冷剂经过热力膨胀阀50’,发生减压 膨胀,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进入到蒸发器40’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 40’内从载冷剂中摄取热量后蒸发为气体,同时使载冷剂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人工制冷。 蒸发器40’内的制冷剂蒸汽又被压缩机10’吸入进行压缩,再次重复上述压缩、冷凝、节流、 蒸发过程,如此周而复始达到连续制冷除湿的目的。这种常规除湿机的制冷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制冷剂分布不均,在翅片式冷凝器 中会造成分液不均的现象;2、换热效率不高,尤其在翅片式冷凝器中换热效率不高;3、成 本高,为了提高换热效率,需要加大换热面积,从而增加了整套系统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制冷剂分布均勻、换热效率高且成本低的除湿机及其制 冷系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机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翅片式 冷凝器,其进口与压缩机的出口相连通;管式冷凝器,其进口与翅片式冷凝器的出口相连 通;蒸发器,其进口与管式冷凝器的出口相连通,其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相连通。进一步地,除湿机的制冷系统还包括节流装置,节流装置设置在连接管式冷凝器 与蒸发器的管路上。进一步地,节流装置为热力膨胀阀。进一步地,管式冷凝器为壳管式冷凝器。进一步地,管式冷凝器为套管式冷凝器。 进一步地,蒸发器为翅片式蒸发器。进一步地,压缩机为涡旋式压缩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前述的制冷系统。采用本技术的除湿机及其制冷系统,高压、高温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直接进入到翅片式冷凝器中进行冷却,气态的制冷剂比液态的制冷剂在翅片式冷凝器中分布更 均勻;高压、高温制冷剂蒸汽直接进入翅片式冷凝器中,换热温差提高,制冷剂分布均勻,有 效地提高了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提高,减小了翅片式冷凝器所需的换热面积,从而降低生产 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除湿机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除湿机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除湿机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0 ;翅片式冷凝器30,其进口 与压缩机10的出口相连通;管式冷凝器20,其进口与翅片式冷凝器30的出口相连通;蒸发 器40,其进口与管式冷凝器20的出口相连通,其出口与压缩机10的进口相连通。如图2所示,蒸发器40中的制冷剂被压缩机10吸入后,压缩机10对制冷剂进行 压缩,提高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后,制冷剂流出压缩机10的出口并经由管路以及翅片式冷 凝器30的进口进入翅片式冷凝器30中进行冷却。由压缩机10来的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 汽,在翅片式冷凝器30中和冷却处理后的新风进行换热,达到制冷除湿的目的。冷却后的 制冷剂进入管式冷凝器20中进一步进行冷却,经过管式冷凝器20再次冷却后的液体制冷 剂流入蒸发器40,并在蒸发器40内从载冷剂中摄取热量后蒸发为气体,同时使载冷剂的温 度降低,从而实现人工制冷。蒸发器40内的制冷剂蒸汽又被压缩机10吸入进行压缩,重复 上述压缩、冷凝、节流、蒸发过程,如此周而复始达到连续制冷除湿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 与蒸发器40内的制冷剂换热的载冷剂为如图2中所示的新风。由上可知,在制冷除湿的流程中,高压、高温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10直接进入 到翅片式冷凝器30中进行冷却,气态的制冷剂比液态的制冷剂在翅片式冷凝器30中分布 更均勻。高压、高温制冷剂蒸汽直接进入翅片式冷凝器30中,换热温差提高,制冷剂分布均 勻,有效的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由于换热效率的提高,减小了翅片式冷凝器的额定换热 面积,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优选地,除湿机的制冷系统还包括节流装置50,节流装置50设置在连接管式冷凝 器20与蒸发器40的管路上。节流装置50为热力膨胀阀。如图2所示,在管式冷凝器20与蒸发器4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节流装置50,用于使 经过管式冷凝器20再次冷却后的液体制冷剂在流入蒸发器40之前进行减压膨胀,从而变 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进入到蒸发器40中,并与作为载冷剂的新风进行充分换热,提高 换热效率。节流装置50可以选择热力膨胀阀,热力膨胀阀造价较低,在满足系统减压膨胀 要求的前提下能够降低系统成本。如图2所示,优选地,管式冷凝器20为壳管式冷凝器。或者,管式冷凝器20为套4管式冷凝器。翅片式冷凝器30的出口分流器与壳管式冷凝器或者套管式冷凝器的进口相连 接,壳管式冷凝器或者套管式冷凝器的出口经热力膨胀阀与蒸发器40的进口相连通。无论 是壳管式冷凝器还是套管式冷凝器,对制冷剂的形态的要求都不高,也就是说,制冷剂处于 液态或者气态对其换热效率影响不大。可以根据具体的换热参数选择壳管式冷凝器或者套 管式冷凝器。优选地,蒸发器40为翅片式蒸发器。压缩机10为涡旋式压缩机。在本实施例中,涡旋式压缩机的出口与翅片式冷凝器30的进口分流器连接,翅片 式冷凝器30的出口分流器和壳管式冷凝器或者套管式冷凝器的进口连接,壳管式冷凝器 或者套管式冷凝器的出口经过热力膨胀阀和翅片式蒸发器的进口分流器相连接,翅片式蒸 发器的出口分流器和涡旋式压缩机的进口连接,从而使得制冷剂能够重复的被压缩、冷凝、 节流和蒸发,如此周而复始的达到连续制冷除湿的目的。根据本技术的除湿机,包括前述的制冷系统。包括前述制冷系统的除湿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直接进入到翅片式 冷凝器中进行分布冷却,气态的制冷剂比液态的制冷剂在翅片式冷凝器中分布更均勻,从 而提高了系统的换热效率,降低了成本。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除湿机及其制冷系统,高压、高温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直接进入 到翅片式冷凝器中进行冷却,气态的制冷剂比液态的制冷剂在翅片式冷凝器中分布更均 勻;高压、高温制冷剂蒸汽直接进入翅片式冷凝器中,换热温差提高,制冷剂分布均勻,有效 的提高了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提高,减小了系统中翅片式冷凝器的额定换热面积,从而降低 了生产成本。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湿机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0);翅片式冷凝器(30),其进口与所述压缩机(10)的出口相连通;管式冷凝器(20),其进口与所述翅片式冷凝器(30)的出口相连通;蒸发器(40),其进口与所述管式冷凝器(20)的出口相连通,其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0)的进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川张治平李宏波谢艳群钟瑞兴王晨光张明研姜国璠廖凤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